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肥发展城市夜间旅游,能够增加旅游资源的日利用时间,促进城市旅游、丰富城市形象,实现旅游产品错位竞争,为民俗文化提供新的宣传途径及表现形式,提高合肥旅游地位,拉动合肥就业.目前,合肥夜间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开发成熟度不高,现有夜游景区(点)仅是原景区(点)在经营时间轴上的延伸.据此,从旅游开发角度,论述了合肥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对策,提出开拓资源、打造夜游精品文化产品、市场拓展宣传、塑造城市夜游形象、城市夜游空间规划及采取夜游保障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都市旅游圈是具有一定向心性和层次性的旅游地域系统,其生成是都市旅游跨界拓展和区域旅游合作的外在表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后解决中心大都市旅游需求与供给矛盾的必然产物,西方发达国家的首都或中心城市大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广州作为我国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都市旅游圈的构建必然提上议事日程。目前要重点解决旅游产品同质化、产业链作用有限、人们对休闲和体验产品理解不足、区域旅游经济辐射效应欠缺等问题,引导旅游者转变观念,整合资源,构建产业链,通过跨区域合作形成点面结合的全面辐射效应,打造成功的都市旅游圈。  相似文献   

3.
城市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关于城市文化以及都市文学的研究则是文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都市魔方: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这本书分别从都市文学以及都市文化传播两方面入手,较为全面完整地建构对于广州城市文化研究的多面体。书中对广州都市文学如张欣、张梅、梁凤莲等重点作家的解读,对报纸副刊的考察,对广州城市化进程中都市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集以及社交网络语境下的都市镜像都做出了较为详尽的调查与分析,这样的研究对于学界了解、思考、进一步深化讨论广州城市文化以及当代城市文化研究都有特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都市旅游作为现代旅游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如何认识开发都市旅游 ,已成为都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中的重要步骤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都市现代化的进程。一、都市旅游的起源及发展所谓都市旅游就是指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 ,包括游客在城市中所有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和精神消费活动。都市旅游是旅游社会需求和旅游社会供给的统一 ,是都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18世纪下半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增多 ,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游憩资源大量被开发利用 ,使城…  相似文献   

5.
发展重庆都市农业旅游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都市农业旅游产业与大都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重庆都市农业旅游产业,能有效地促进城市郊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丰富城乡旅游产业的内涵;解决城市扩展后郊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都市旅游方兴未艾。由于其在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和整合旅游业格局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 ,都市旅游应尽快付诸实施。文化是都市旅游的底蕴和灵魂 ,充分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 ,利用重庆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 ,走文化与都市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是重庆发展都市旅游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城市已经率先进入休闲时代。在此背景下人们的旅游需求表现出明显的休闲导向特征。同时,随着更多新型旅游产品形态不断出现,我国传统旅游地面临着增长动力不足和竞争力下滑的局势。在分析休闲时代下旅游消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旅游地凸显的发展瓶颈,探讨了其在新时期实现再发展的模式选择及实现措施。认为传统旅游地应从"景区主导型"向"目的地主导型"发展方式转变,并通过实施休闲"本地化"、突破"门票依赖"以及"联合一体化"等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旅游的发展与竞争已经进入到一个"拼文化"的时期,广州周边省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基本已形成"绿、红、蓝、金"四大特色板块格局,而广州旅游文化相形之下则缺乏"艳丽鲜明"的特色.其原因既有客观的"晕轮效应"和"调色板效应",也有主观的精品意识缺乏等影响因素.广州旅游文化要想在泛珠三角旅游竞争中赢得市场,首先要确立都市旅游商业文化的地位和形象,其次要打造n张特色文化金名片.在攻略方针上,则要从文化软资源、软环境方面下工夫;要利用好泛珠三角的联动效应,还要做好欧洲市场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城郊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社区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城郊乡村旅游及其社区发展,从城市社会地理学视角对乡村旅游社区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充分体现社会公正,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生活质量,重塑城乡一体化的乡村旅游景区与社区的区域功能,并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从中观尺度视野下,结合天鹿湖地区“天、地、人、时”脉络,参考广州都市旅游市场需求的生态、乡村旅游发展态势,进行天鹿湖地区旅游形象的CIS策划。首先,根据该区优势旅游资源定位其旅游总体形象;其次根据旅游总体形象策划理念设计宣传口号;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该区旅游形象的CIS策划。  相似文献   

11.
广州道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道教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厚,其典雅建筑、玄妙道乐、瑰丽传说、传世雕塑书画、神秘斋醮仪式以及神奇养生大法和迷人洞天福地,都带有浓郁的广州道教文化色彩,具有极其重要的开发价值和旅游功能。开发利用广州道教旅游资源的关键,在于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具体开发策略有:拓展道教朝觐游,满足信仰的情感需要;开展道教庙会游,增强参与性和娱乐性;推广道教生态游,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开设道教生活游,体味道教文化的情趣;开展道教仙迹游,增加道教旅游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文化名城"是杭州城市的定位,是杭州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杭州旅游的导向。设想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为主干道,贯通拓宽杭城内外所有运河和水道,连接西湖、钱塘江、西溪湿地,可使杭州形成"水景游"水网体系。像意大利威尼斯那样,旅游者可以坐船穿过"大街"(运河、钱塘江),"小巷"(城内外各水道),观光西湖风景、钱塘江景观、西溪湿地风貌,使杭州真正成为东方"威尼斯",也将会更加凸显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龙游商帮文化的“可视性”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游商帮以一县之域跻身于明清时期的“中国十大商帮”之列,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将这一商帮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并开发成可视性旅游景区,是龙游旅游文化之神韵,也是龙游经济发展的新的支撑点和增长点。文章提出了以“鸡呜山民居苑”为载体,以龙游商帮文化为文化主线,打造“浙商故里”旅游品牌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旅游城市理论和实证研究仍处于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并不能适应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的快速增长,很有必要把此作为一个专门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内涵,认为国际化旅游城市应具备“三大条件、五大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洛阳城市建设经验提出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建设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建设的一般路径为:“3W+2BC+2KC”。  相似文献   

15.
蓝岭风景道是"美国最长的一条乡村风景道"、"美国最受喜爱的一条驾车道",影响力巨大,产品谱系具有典型性和样板性。从宏观发展背景及条件,开发理念,以及产品谱系构成、特征、空间分布与成因分析等方面,对蓝岭风景道旅游产品谱系进行较深入分析,揭示风景道产品谱系规律和特征,得出蓝岭风景道旅游产品谱系宝贵的经验启示是: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道路的交通、景观、文化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综合开发利用,要改变风景道产品开发仅仅是对道路本身开发的狭窄理念,在综合考虑区位、资源、客源和社会经济综合环境等因素的前提下,构建具有广谱性强和丰富度高的旅游产品谱系,以满足市场需求,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安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公路旅游客运业带来契机.但是公路旅游客运的发展面临一些困境:公路交通的基础建设薄弱;旅行社和景区的旅游客运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城市公交旅游线路开发不足;旅游集散中心的设置不足,自驾游服务机构缺乏.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政府重视,改善公路交通状况;提升景区和旅行社行业的旅游客运服务水平;大力开发城市公交旅游线路和建立公路旅游客运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社区旅游主要是从社区发展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这就必须综合考量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广州沙面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多样而又大部保存完好的西洋近代建筑,旅游资源特色十分突出,是一处别具一格的特殊都市社区。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都市规模急剧扩张的广州,要有效保护沙面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乃至优美环境,充分发掘其旅游潜力,就应当以社区建设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的方式,整体调动政府、游客、旅游供应商和当地居民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利益相关者关系网,尤其是通过居民参与来提升他们对地方特色旅游资源的正确认识和保护观念,这对居民或资源本身及其他旅游利益相关方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发展衡南县的大旅游这一背景,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和进行实地调研,对衡南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基础以及发展旅游产业前景方面分析了衡南县发展旅游产业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探析了衡南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建设衡南县旅游产业生态园以发展旅游产业,并供衡南县政府和相关企业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