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THMS600热台联用偏光显微镜(PLM)、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PLLA/PEO晶/晶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左旋-聚乳酸PLLA/聚氧化乙烯PEO(50/50)共混物较之纯PLLA易形成更松散、更大球晶,表明该球晶中有片晶相互穿插或纤晶相互穿插结构的形成.PLLA/PEO共混物中PLLA相、PEO相熔点分别低于纯PLLA、纯PEO熔点,说明共混体系中两组分虽然相继结晶,但其结晶行为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细观尺度下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SFRGPC)的轴压性能,考虑骨料和钢纤维在混凝土基体内部的随机分布,建立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棱柱体的三维细观尺度数值模型。对不掺纤维与掺纤维2种工况下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的轴压性能进行模拟,验证该细观尺度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钢纤维地聚物混凝土的轴压破坏行为,进一步探究骨料最大粒径和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轴压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聚物混凝土峰值应力随骨料最大粒径增加而降低;骨料最大粒径的增加会略微降低地聚物混凝土的韧性指数;由于纤维对混凝土裂缝的桥接作用,地聚物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和韧性指数随纤维掺量增加均有所提高,且韧性指数的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使用DSC和偏光显微镜对间规聚丙烯(SPP)和等规聚丙烯(iPP)共混物的形态和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SPP与iPP共混后形成了不相容的多相共混体系,两共混组分在各自微区形成结晶。在SPP中混入少量iPP一方面改变了SPP结晶的成核机理和生长方式,另一方面对SPP的结晶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使SPP的结晶速率常数增大、半结晶时间减少、结晶活化能下降。同时共混还可以提高SPP的结晶度和结晶熔点。  相似文献   

4.
城市需要足够的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统筹规划城市韧性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OPSIS熵权法模型测度2011-2018年期间安徽省各地级市韧性评价值,构建韧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安徽各城市韧性演化情况.安徽16个地级市的平均韧性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暂不存在区域间城市韧性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韧性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安徽各城市应不断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在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吴旭晓 《南都学坛》2022,42(1):98-10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都市圈内外部各种要素的快速流动增加了公共危机跨域传播风险.为了统筹安全与发展,采用基于相对熵组合赋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测算2011—2019年中部地区4个都市圈26个城市韧性,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分维度韧性由好到差依次为工程韧性、生态韧性、社会韧性、经济韧性;4个都市圈城市综合韧性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一直属于中度韧性;综合韧性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合肥、南昌、郑州和长沙都市圈;基础力是合肥、南昌和长沙都市圈城市综合韧性首要正向影响因素,吸引力是郑州都市圈城市综合韧性最主要正向影响因素,内源力不足是4个都市圈城市综合韧性首要制约因素,创新力和软实力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高质量的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HBV/PP-g-MAH)双组分材料,利用正交试验,采用不同熔融共混工艺参数制备了9种质量比为50∶50的PHBV/PP-g-MAH共混材料,优化正交工艺并研究其对共混材料的机械性能、相形态、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BV/PP-g-MAH材料的优化共混工艺为共混温度180℃,螺杆转速40r/min,共混时间3min;在优化后的共混工艺条件下,PP-g-MAH分散相的数量平均半径和体积平均半径最小,分别为8.6μm和9.4μm,与力学性能分析结果吻合;在不同共混工艺参数下,PHBV/PP-g-MAH材料呈现不同的"海-岛"相分布,PHBV呈现不同的结晶度;当降温速率增大时,共混体系各组分结晶峰变宽,结晶温度减小,共混体系中PHBV的结晶温度明显提高;共混体系中PHBV的起始热分解温度达到了250℃,其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以天然橡胶(NR)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基本材料,采用动态和静态硫化法在开 炼机上分别制备了 NR/LDPE共混物。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扫描电镜及差示扫描量热仪对比 研究了动态硫化和静态硫化 NR/LDPE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相态分布和结晶情况等,并探究了 硫磺用量、橡塑比和 不 同 混 合 工 艺 对 动 态 硫 化 NR/LDPE 热塑 性 弹 性 体 性 能 的 影 响。结 果 表 明,对于动态硫化 NR/LDPE热塑性弹性体,当共混体系中硫磺的质量分数为2.5%时,热塑性 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重复加工性能较好;当橡塑比为50/50时,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性能较佳。 并且,母胶法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较橡塑预混法的力学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8.
用韧性理论的思路探讨青少年问题行为是近20年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传统的思路主要强调寻找引发问题行为的因素,并力图通过消除这些因素来减少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而韧性理论则强调危险因素和促进性因素二者的均衡.在系统介绍韧性理论的概念、历史和三大模型--补偿性模型、保护性模型和挑战模型的基础上,探讨韧性理论在青少年问题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不仅总结了与补偿性和保护性模型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还指出了该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前景以及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较高层次的空间组成形式,其城市韧性的提升对建设韧性城市、促进城市群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测度城市群城市韧性水平并识别其障碍因子,构建了城市群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关中平原城市群2011—2020年各城市分系统韧性和复合系统进行分析,进一步使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韧性的障碍因子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韧性位于中等韧性水平,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东西低,中间高”的倒V形。具体而言,经济系统韧性以较低韧性水平和中等韧性水平为主,社会系统韧性以中等韧性水平和较高韧性水平为主,生态系统韧性以较高韧性水平为主,而基础设施系统韧性则主要分布在较低至较高韧性水平之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全社会用电量因子是影响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从分系统来看,社会系统始终是影响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韧性提升的关键系统。研究表明,城市群应进一步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共享信息资源,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脱贫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所处的战略意境、风险环境和问题情境,以生计韧性、产业韧性、生态韧性、文化韧性、组织韧性五大要素构建韧性乡村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11—2020年大湘西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发现:样本地区韧性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十三五”时期提升幅度较为显著;各维度韧性贡献力呈不均衡发展趋势且建设水平差异明显,文化韧性、生计韧性和产业韧性是推动韧性乡村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的主要动力源泉;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总体呈现出以“芷江侗族自治县-中方县-溆浦县”一线为分界线且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脱贫民族地区应厚植内生性韧性治理理念,构筑高质量韧性乡村要素体系,完善多元化韧性乡村系统功能,打造一体化韧性乡村空间协同机制,促进韧性乡村建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