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顾炎武的“众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顾炎武政治思想中“治人”与“治国”概念的辨析 ,揭示了顾氏关于政治主体与伦理主体分职合作的思想 ;进而剖析了其“众治”思想 ,认为其中内含着“分天子之权”和“宗子辅人君之治”两个方面 ,前者意指政治主体内部实行分工合作以共治其国 ,后者意指伦理主体通过其伦理活动来辅助政治主体治理好国家 ;最后通过对顾氏政治思想逻辑进程的考察 ,指出了他最终把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归结到宗法制度的重建上。  相似文献   

2.
加强民众教化、提高民族整体素质,是从古至今统治者及文人学士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苏轼在《策别》中,不仅反复论说社会教化是固本安民的重要国策,提出使民安于为善的教化目标,还明确指出要想达到有效的教化效果,必须首先课百官,并具体指明课百官的重要意义及教化手段。这些课百官的具体手法既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又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和论述了顾炎武的军事思想,并将其思想要义概括为以人为本的军事观点、 廉耻为本的治军观点和重形任势的战略战术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抗战时期的华北沦陷区 ,“新民主义”是日伪统治者进行思想奴役的工具。以此为指导思想 ,“新民运动”演化为一系列具体的运动形态 ,并成为沦陷区社会教化的一大特点 ,也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思想领域的一个特有的现象 ,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商鞅法家认识到人性逐利的客观现实,摈弃仁义而转向以法度为中心的人文,提出了“德明教行”的道德教化思想。在营筑德化的具体过程中,确立“壹教”为教化原则,重视实用的价值取向,奖励耕战,推重“立法化俗”的调控实践,依归因循,强调刑罚和教化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重要性,最终使“壹教”在微观和宏观的视域里得到整合,在静态和动态的样态下得到互动,意义积极而深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顾炎武“明道救世”礼学思想的详细疏理 ,阐析了这一思想在有清一代学术思想中的地位。作者认为 ,顾炎武礼学思想的形成 ,不唯开一代研经治礼之风气 ,且为后世学术路向奠定了基调 ,“以礼代理”、“礼学即理学”学术潮流的酝酿 ,即是承顾炎武礼学思想之绪而起的  相似文献   

7.
明末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活动家顾炎武(一六一三——一六八二),他的学问之博大精深,著述之繁广丰富,不仅照耀当时,而且它的影响和留给我们的那些宝贵的遗产,一直是沾溉后世,仍然是我们今天应该加以革命性地继承和批判性地学习的对象。特别是他一生反清复明的革命行动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更是我们今天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光辉典范。不过,顾炎武生平的诗文著述虽然极其繁富,但死后他的遗书文稿,均为其甥徐乾学、徐元文取至北京,秘不示人,当时虽亭林嗣子顾衍生亦“不克常见”,只得从诸友处“攈摭一二”(据顾衍生:“亭林著书  相似文献   

8.
朱熹从建立德治政府的角度出发,主张推行社会教化当以理学思想为指导,正经界,让民众拥有一份土地,富而后教.社会教化应该涵盖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充分利用民间自我教化体系淳化风俗、整饬社会秩序的同时,政府必须肩负起调控的责任,从而构建起基于政治建设与社会改良的立体的社会教化系统.  相似文献   

9.
论孟子“尽心”思想的道德教化理路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子在儒家“心”“性”这两个概念范畴的基础上,实现了从心性分立到心性合一的创造性思想变革,开创了中国心性哲学的思想传统,并构建了以“尽心”思想为核心理念的道德教化模式。孟子这种尽心道德教化模式以心作为道德的本体,肯定了人之本心与先赋之性善、天命之义理的同一性,由此而主张道德教化以人之先验善性作为心性基础,以存养、扩充、求放心为主要方法,最终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道德人格境界。孟子尽心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孔子以来所形成的儒家思维框架,为儒家道德教化理论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对于当代道德教育而言,孟子以尽心为核心的道德教化思想,可以推动人们重新理解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本质属性、主体关系以及最终旨归等,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灵世界的有机融合,最终促进个体的心性与品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道统论"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概念,顾炎武通过对"道统论"的重新发掘,并结合经典文献,赋予了"道统论"学说新的内涵。顾炎武把其分为"先王之道"、"圣人之道"和"六经之道"三个层次来进行诠释,顾炎武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并且对后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二程(程颢、程颐)是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同时也是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他们一生都在探求封建主义的长治久安之策,认为要维护封建统治,必须刑德齐用、威恩并重,二者缺一不可。二程的这种两手策略对后世封建统治者影响极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荀子教化思想与理念中存在法政要素与模式,从内部角度分析,内容上有融合“礼法礼义”与“圣贤君子”的模板化要素,以及以道德等差与礼法贯通整个过程的示范化要素;而从外部视角来看,可得出以师教导与以礼法规范为内容的强制化要素,以及以学习为条件的发展历程的可塑化要素。以传统中国纵向历史发展中人的制度化特性为文化背景,荀子教化思想背后蕴含基本的原理,展现为“圣贤君子”的制度化,并且具备规范性、规制性和文化认知性三大特性;从具体运行来看,以示范化要素为起点、模板化要素为内容、强制化要素为手段、可塑化要素为途径与归宿,形成一个从圣贤到圣贤的“制度”循环,作为荀子教化思想中的法政模式。  相似文献   

13.
晚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凸显了非经济因素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旧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矛盾,以及如何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二重性等时代难题。顾炎武纵观中国社会商品经济发展之大势,深刻分析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的社会矛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矛盾的对策。他的经济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不仅是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而且是杰出的地理学家。在顾炎武的地理学著作中,《肇域志》和《天下郡国利病书》气势规模最为宏大,二书集中反映了他的地理学思想:讲究"经世致用",注重对历史文献的搜集和考订,重视实地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顾炎武经济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末清初的硕儒、爱国志士顾炎武(1613~1682年)是近数百年来卓越的进步思想家之一。在宋明理学占居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虚、僵化,知识沉沦的时代里,他“拨乱涤污”,“综核名实”,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为学宗旨,开一代新风,在学术思想史上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为人所崇敬。炎武之学“体大物博”,论著繁富。清代学者每多发出“书之精微弗能尽也”(《日知录刊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顾炎武的私营经济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论述了他的农业、盐业、矿业等经济事业私营化主张及其思想基础 ,并附带发表了作者对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唯物论思想的特色王步贵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江苏昆山亭林镇人.故学者称亭林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一生多坎坷。后半生多在飘泊的旅途中度过,但未因辗转流离停止过学术研究和著述。《日知录》是他的主要著作,内容...  相似文献   

18.
顾炎武的管理思想既属于社会学范畴,又属于管理学范畴,故名之曰"社会管理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管理理念;(2)"财足而化行"的社会管理目标;(3)"寓封建之意于士大夫"的社会建设思想;(4)"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政府建设思想;(5)"立君为民"的执政理念;(6)"名""法""礼"兼采并用的综合治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论顾炎武教育思想及其对吴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顾炎武教育思想及其对吴地的影响徐启彤顾炎武既是一位明末清初的著名启蒙思想家、杰出学者,又是一位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家。他虽未专门撰写教育论著,然其在丰富的著作中,蕴含着对教育的卓越见解。他从爱国主义思想出发,以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20.
孔见 《中华魂》2017,(12):67-67
在中国古代,善于“学以致用”的学者群体中,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无疑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顾炎武,原名绛,明亡以后,改名炎武。他在明朝末年,曾参加过反对宦官权贵斗争的复社组织。清兵入关后,又先后参加过南明的反清斗争和家乡昆山人民自发的武装自卫斗争。失败以后,以诗歌揭露清王朝的血腥屠杀人民的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