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了赛珍珠的主要作品。它们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并且通过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塑造肯定了女性的力量及其特有的反抗模式,提倡人的平等及男女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体贴。  相似文献   

2.
在神话女性形象中,道德精神美是最本质东西。因此,神话中的女性形象的外形美并不受关注,处于一种缺失的状态。这种神话女性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的女性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分析当代中国城市女性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的相互关系。这一理论化研究是在分析《当代中国妇女地位调查》六省市汇总的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的重点在于女性家庭地位与社会地位的内在联动机制及外显形式,分析二者的一致性与相悖关系,试图证明女性家庭与社会地位并非高度正相关,以改变人们将两种角色互相取代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自从中国进入男权家族社会,女性便作为家族财产被划定了身份.忍、柔、美既是男人为女性设定的偶像与规范,也是女性终生奉行与追求的目标.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极大地触动了女性价值观.本文从民间(家族)文化的角度,剖析了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身份及其审美内涵.指出作家们对女性偶像的塑造与颠覆,反映了社会的女性价值观的嬗变,显示了作家们复杂的文化与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5.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在众多作家的笔下,女性的诸多优点被不断提起,秀外慧中、温婉可人、自强自立、隐忍坚韧等,这些类似圣母般的华彩倩影,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也向世界展露了中国女性的东方大美。  相似文献   

6.
在《西游记》中,虽然对女性人物泼墨不多,但在有限的字里行间中成功塑造了众多和小说同样具有永恒生命力的女性人物。她们虽然类型、性格、功能迥异,但她们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处处以女性之美与儒释道融合为代表的中国人文传统深度契合,能有效地折射出她们所承载的文化因子,同时也为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西方女性的文学形象提供了有益的素材。  相似文献   

7.
浅谈女性美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女性自身的意义以及女性美研究的思想方法等层面上,女性美是人的美和女人的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女性自我认同的美和男性认可的美的统一,而女性美首先应是女性个性与主体意识的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8.
女性文学自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正如美学中的阴柔与阳刚相对,优美与崇高互补一样,女性文学的纤巧、柔和、细腻与男性文学的雄浑、刚健和粗犷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们互相补充,互相调剂,在文学大舞台上演奏出一幕幕优美的二重唱。於梨华就是在这舞台上唱出了一曲曲优雅歌声的出色的一员。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窈窕淑女、贤内助和女以弱为美三种理想女性人格范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性观以及对理想女性人格的期待.由于文化为现实服务,这三种范型渐渐偏离了原初之意,变成了禁锢女性发展的枷锁.回溯三种女性理想人格范型的产生与流变,可以换一种视角去理解历史尘埃中的女性,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性别文化基因对当今两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当代女性陶艺开始逐步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当代女性陶艺缘起于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90年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并具有自身独有的艺术表达视角。当代女性陶艺具有强烈的女性生命体验,注重身体的向内审视;注重从女性日常生活体验出发,倾诉传统父权社会下被压抑的女性感受;注重将生命之美与自身感受结合起来,在作品中表达出丰富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管道升的世界——个案解析:诗情画意中凸显的社会性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道升是中国审美文化史、艺术文化史上一个卓有成就的女性。她与赵孟颗,不仅是佳偶绝配,在诗词书画上也是义兼师友。文章通过展现管道升的世界,凸显了她的社会性别,不仅展现了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典范女性,而且揭示了中国社会性别制度下传统女性超越范式,即,闺房之外,内闱之外,厅堂之外。中国文化的大美江山,是由男女两性协同合作,代代发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描写女性美丽的成语我们称之为审美成语。审美成语常常由四种方式生成:一是将女性的美丽比作大自然的花,二是将女性的美丽比作大自然的玉、冰等,三是因女性的整体美而直接赞誉女性的美丽,四是用女性身体部位的别样美来借代女性的美丽。这些审美成语透露出中国人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反映了人类主观认识上的自以为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乡村环境美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是人类在实践中与之发生关系并与之互相影响的外部世界.环境又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周代起,通过各种手段美化环境形成了风气,在诗文中处处可见.从古代对于农村环境美的描述可以看到环境美的五大标准背山、临水、面南、坐高、幽雅,基本就是后世遵循的环境美的要求.环境美中还有一个易被忽略的问题,这就是生活环境中的人文环境和人际氛围.中国很早就产生了环境保护意识,客观上也是有利于环境美的.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女性/性别的诸多议题得以讨论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报刊媒体的关注,尤其画报中女性/性别议题的分量显得颇重。作为近代中国北方大型摄影画报的典型代表,《北洋画报》自然也不例外,蕴含着丰富的性别图景。而由于《北洋画报》本身呈现美与塑造美的旨趣,使得女性身体之美成为映现在读者乃至后人面前的显著亮点。这也是都市社会急剧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缩影和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发展为背景,解读了《云南映象》的美学价值成因,发掘了中国地域舞蹈在创编艺术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女性文化内涵、表达方式及时代审美标准。女性主义在中国具有“本土化、东方化”的特点。时代背景上体现了女性艺术家独立思考的深度和对生命价值的追寻,作品主题上表达了“真、善、美”的追求,创作灵感上表达了内心鲜明而深切的感受。在女性美的展现上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表达方式。最后提出了关于当代中国舞蹈创新发展之举的思考,舞蹈创作要“真”“善”“美”,要依托于本民族的文化,实现女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对于男性人体的审美,存在着阳刚与阴柔并行的倾向。对男性阴柔美的爱好,反映了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特有的审美趣味。男性阴柔美是指男性在形体和容貌上呈现出女性特征,表现为眉清目秀、肤色白皙、风仪秀美、文弱飘逸。男性阴柔美的人体审美趣味之所以能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主要源于贵族趣味的影响,农业文化熏陶下民族心理对优美的爱好,"尚文"思想对中国古代人体美观念的影响,以及士大夫文人心态的女性化意识等。  相似文献   

17.
在怀特海的社会学观念中 ,文明包含了真、美、冒险、艺术与和平五种品质 ,而冒险占有非常突出、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五种品质是互相贯通、互相渗透的。艺术自然把其他四种品质作为构成因素 ,并且同样地 ,它把冒险作为在其中占有非常突出、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构成因素。实际上 ,冒险是怀特海的艺术旨趣的核心。怀特海从文明发展的需要、形而上学的原则的角度论述了他的冒险艺术旨趣。研究怀特海的冒险艺术旨趣对发展中国的文化艺术 ,以至中国的文明 ,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女性主角恋情诗中,女主角们直率坦诚的传情方式和她们在爱情生活中的优患意识成为这类诗中最为耀眼的两个亮点。表现在荚学范畴中,这两处又体现为两种美的形态——直丰美和悲剧美,二者交织互补共同构成了这类诗中一捧亮丽的美学风景——壮美。而壮美这种美的形态在女性主角恋情诗中得以广泛展示,是有其深厚的生成背景的。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作为企业竞争力的内生变量,与系统内外的资源、能力和环境等其他变量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从而形成和发展了企业的竞争力。比较分析美、日企业的公司治理及其与竞争力的关系,对于改善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丁玲的创作生涯与中国近现代革命、思想与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有着密切联系,她的生命轨迹与中国女性在解放道路上的缩影交织着。丁玲自始至终以现代女性的姿态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女性经验付诸文字与思想,塑造了一大批女性人物形象:觉醒的五四女儿梦珂、莎菲,在革命边缘生存的美琳、玛丽,从事革命工作的三小姐,处于革命体制中的贞贞,陷于阶级斗争中的黑妮等。表面上看是社会机制的不完善、革命体制的规约、阶级斗争等对女性造成压迫,给女性解放带来阻力,但丁玲自始至终为读者展现了一条男权中心主义的线索,不管披着何种外衣,男性主体的男权意识始终是压迫女性的最直接的武器。在对女性主体性的积极建构之外,丁玲对男权的解构、揭露与批判构成了丁玲思考妇女解放问题的另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