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辽西北地区总面积为6.82万平方千米,人口1356.5万,全区生产力水平仅为辽宁平均水平的42.9%,生活水平仅相当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辽西北地区属于暖湿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干旱多风是主要气候特点。随着近些年自然因素的变化、人口的增多,辽西北地区沙漠化更加严重。对此,呼唤人们遵循生态伦理观念.从而改善辽西北地区沙漠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西北地区的生态现状及辽西北地区所担负的生态责任,采用理论分析与数据论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在突破辽西北战略中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必要性,得出了辽西北地区生态优先发展的模式选择。生态优先发展将对实现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各项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西沿海地区农村社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辽西沿海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在辽西沿海地区建设农村社区的重要意义,参照城市社区建设经验,提出了建设该地区农村社区的思路。这对于推动辽西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促进该地区整体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的大城市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结构和时空分布,是社会经济自然演化形成的,非人力所能强勉。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自有其内在规律;结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具体国情,西部在城市发展战略中,需要实现从行政化到市场化的转变,走好西部大城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辽代的头下州与古白狼水东的农牧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代,今辽宁省的西北地区(以下简称辽西北),一直是契丹人的主要活动区,被誉为契丹人的故地。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引起了辽朝统治者的极大关注。众多头下州,成为北方草原建城的先驱。从中原地区进入头下州的大量汉族人口,促进了辽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在政权有组织的开发下,辽代古白狼水东的广大地区农牧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口显著增长。研究辽代对辽西北的开发,对揭示这个地区历史上农牧经济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城市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和阻碍了灌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灌云县积极推进城市化,将撤乡并镇作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7.
湘西北地区新型工业化推进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北地区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在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综合分析判断,湘西北地区总体上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具有加速发展工业化的良好基础;并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战略性调整给湘西北地区提供了良好机遇.但湘西北地区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规模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城市化水平较低,因此,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湘西北地区应充分抢抓机遇,用活用足政策;打造工业走廊,实施产业对接;加快园区建设,营造发展平台;培育产业集群,推进企业裂变;培育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等,以推进其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随其而来的诸多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使该地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给民族地区带来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数量较少,城市空间结构不平衡,城市基础建设较弱,以及其经济发展受制于较发达地区等问题,进而指出城市化带来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促使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出现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辽西地区新农村建设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辽西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认为辽西地区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富裕参差不齐,乡风文明任重道远,村容整洁积欠太多,农民管理民主意识薄弱等。文章构建了提升辽西地区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的对策建议,得出了要用新的思维和方式,对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重庆城市化水平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的反映.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研究其城市化水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对该地区的发展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选取了客观的指标进行城市化水平量化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城市化水平因子进行筛选并对重庆的各区县的城市化进行分类.在归类的基础上,从历史原因、城镇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制度滞后五个方面对重庆市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对辽宁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并对其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指出辽宁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经历的两个明显的阶段以及辽宁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表现出的显著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宁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而导致的土地利用方面的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从城市化角度出发,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辽宁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强化城镇建设用地整理和改革土地产权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原有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构建四种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从城镇化水平的角度出发,以辽宁省为例,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及分类,并针对不同城镇化水平的地区进行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旨在为促进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作为两个控制变量,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辽宁省未来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05年经济数据分析了辽宁"五点一线"经济带的经济城市化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空间城市化水平、生活方式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综合评价系数,并认为存在人口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城市发展缓慢、城市等级规模不协调和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目标,评价新型城镇化水平有助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因而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至关重要。将文化潜力要素加入改进的“星系”模型来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以成熟的专家意见法、相关分析法制定基于两步筛选法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路线,并采用融合了360度专家反馈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沈阳市进行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通过实例验证,沈阳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真实有效,旨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城镇化呈现出城镇化率较高但增长速度缓慢、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的特征,“十二五”将是辽宁省城镇化突破瓶颈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城镇化道路内涵为基础,对辽宁省城镇化道路进行分析。辽宁省城镇化应选择与工业化同步适度发展模式,采用在城市反哺农村基础上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大中小城镇结合并举的城镇规模结构,选择集中与网络相结合的空间布局,运用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实现机制,走多样化和集约化相结合的实现道路。  相似文献   

18.
辽宁城市化水平已超过60%,正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最佳时期。目前,辽宁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都市圈建设也没有充分发挥促进城乡融合的作用。当务之急要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用新型工业化引领农村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之际,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在辽宁现有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辽宁传统的工业型城市化在继续保持优势的前提下要实现新的突破,需要壮大县域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县域城市化,形成新型工业化与县域城市化共同发展的合力.所以,本文从这样一种战略的高度,以三次产业结构布局为出发点,分析了辽宁高城市化水平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而提出辽宁县域化、产业化城镇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质量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见证。从社会、经济和空间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可以对我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化质量综合测度。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城市化质量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两省。社会、经济和空间三类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分异比较明显。哈—大城市走廊的沿线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较高,而外围地域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