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期两周的第23届开罗国际书展于1月21日在开罗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尽管展出期间海湾地区乌云密布,战火骤起,书展仍取得了极大成功。共有62个国家的1750家出版商社参展,展出1400万个品种的4200万册图书,展出面积6.5万平方米,观众达650万人次,售书2500万册,销售额3500万埃镑(一埃镑约合1.8元人民币),无论从其规模还是影响看,都可谓是阿拉伯世界及非洲首屈一指的书展。  相似文献   

2.
要闻快递     
国际新闻环境恶化造成苏丹局势动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6月22日在内罗毕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最近数十年来苏丹气候环境的急剧恶化是造成这个国家局势动荡的根源之一。如果不迅速采取措施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就难以从根本匕恢复苏丹的稳定。报告说,苏丹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过去-10年来,苏丹北部地区的一些沙漠已经平均向南延伸了约100公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过度放牧——苏丹的牲畜总数已从过去不到2700万头增加到目前约1.35亿头。环境署专家预计,苏丹一些地区的降雨量未来将进一步减少,雨量分布将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有句谚语大概这么说:"在沙漠里别让骆驼的头钻进你的帐篷,因为紧接着,它的身体也要挤进来。"开始时,这句话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当时还想,如果骆驼的头钻进我的帐篷,无非是因为饥渴,我给它一些水和食物就行了,但若是它想挤我出去,我该怎么办?答案只有两  相似文献   

4.
正你相信吗?大象迈开大长腿在沙漠中奔跑;鱼、虾、蚌在沙漠中建起了水族馆;老虎也来凑热闹,在沙漠安了家……哈哈,你一定觉得我在说梦话,可我向大家保证,我绝对清醒!这些确实是会在沙漠中出现的奇景。生活着大象的沙漠大象生活在沙漠里?你确定?不是骆驼,而是大象吗?是的,你没听错!真的有一片生活着大象的沙漠,那就是非洲的纳米比亚沙漠。  相似文献   

5.
有个老人有17头骆驼,他临终时吩咐将1/2分给长子,1/3给次子,1/9给幼子,条件是不能将骆驼杀死。正当3个儿子愁眉苦脸没有办法之时,来了一个社会工作者。他把自己的骆驼算作第18头加进老人留下的骆驼群。这样,3个儿子进行划分,长子得到9头,次子分得6头,幼子2头,一共17头,剩余 1头正好还给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埃及90%的土地是沙漠,全国6000万人大都集中在仅占全国土地面积4%的尼罗河谷和尼罗河三角洲.开罗、亚历山大等大城市人口密度大,用埃及人自己的话说“已临近爆炸”.当前埃及人口迅速增长,城市与工业建设迅速扩展,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由1805年人均1费丹下降到目前人均0.1费丹.埃及人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只有把目光投向沙漠,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早在50年代纳赛尔总统就提出了,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如兴建阿斯旺水坝和水渠,购置喷灌设备,在沙漠地区兴建机械化农场等.但阿以间的敌对状态,使埃及不得不把大量原本可用于发展经济的资金统统投入到军备上,向沙漠进军的意愿被迫搁置.1979年,埃及总统萨达特顺应潮流,与以色列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为埃及赢得了和平、时间与机遇,把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重新提上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向沙漠进军!”的口号不仅被重新提出,还被赋予新的内容.埃及政府决定在开罗四周的茫茫沙海上兴建卫星城,向沙漠要地,以缓解因人口膨胀给各大城市带来的压力.斋月十日城,便是70年代末埃及政府规划的众多卫星城中的一个.我们初到埃及时,常听埃及友人对开罗人满为患感叹不己.我们问:“不是兴建了那么多卫星城吗?”他们摇着头回答我们说:“卫星城的设想或许  相似文献   

7.
六月,骄阳似火,我们一行在苏丹朋友米尔加尼的陪同下,在苏丹西部地区进行了一次艰苦而难忘的旅行。由于苏丹铁路工人罢工,我们只好乘汽车前往。英国吉普车以每小时十几、二十公里的速度象蜗牛一样沿着坎坷不平的土路、沙路和丛林由道行驶。透过玻璃窗,看到的是枯寂的旷野,水瘦山寒,茫茫的沙漠,却热气蒸人。稀疏的耐  相似文献   

8.
蒙古国是一个平野千里,蓝天无际的国度。该国80%的国土都是草原,马、牛、绵羊、山羊、骆驼等牲畜的总存栏量达到3500万头,270万人口中有一半都靠畜牧业生活,产值占到该国GDP的20%。游牧是蒙古人重要的生活方式。干百年来,牧民们在草原上四处迁徙,蒙古包随时搭建、收起、再建,游牧让他们完全依靠自然的恩赐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波斯湾西岸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一座座现代化城市从沙漠里冒了出来,一幢幢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里常年干燥,年降雨量不足100毫米.每天太阳一升起,就象一个火球挂在天空,直晒得无边无际的沙漠热气扑面.然而就在这块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居住着一些阿拉伯人部落,他们分城市居民和游牧民两种.自从沙漠里涌流出大量的石油以后,时代变了,住在沙漠里的游牧民纷纷迁往城市或工矿区,汽车代替了“沙漠之舟”骆驼.现在当你坐在汽车  相似文献   

10.
在埃及西部沙漠中的锡瓦绿洲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加拉村,全村有120名居民。从开罗到锡瓦绿洲,坐汽车要16小时。开罗到亚历山大,道路平坦,过了亚历山大后,便人烟稀少,道路难行,偶尔可见游牧民赶着羊群在路边放牧,还可看到高大的骆驼群……而从锡瓦吉城堡到加拉村,便是黄沙漫漫,一片荒凉,不见骆驼和羊群,也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快到加拉时,才能看到绿色。加拉村坐落在沙漠中间,全村靠12口水井维持生机。村中没有市场,货郎来到这里,直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埃及大批农民拥进首都开罗来寻求工作,开罗的人口从五十年代初期的二百五十万猛增至今天的一千二百万,使开罗一跃成为中东地区的第一大城市,世界的第二大城市。  相似文献   

12.
苏丹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的国家.长流不息的尼罗河给这一块干涸的沙漠大地带来了甘露和生机,并产生了许多独特、奇异的风俗.古老的文身饰新潮,使这一古国文明更增添不少新的魅力. 苏丹有很多传统习俗都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变化,例如,过去苏丹新娘在举行婚礼时,要用鞭子实实在在地鞭挞新郎,这是新郎自己要求的,他忍受这巨大的疼痛,是为了向新娘及其家人证明,他能够担负起  相似文献   

13.
石油资源使科威特人的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豪华的小轿车代替了昔日的沙漠之舟——骆驼;阿拉伯式的小别墅取代了传统的泥石棚屋.科威特人均收入近二万美元,生活条件可谓优越.然而,伴随而来的一大难题——“肥胖症”颇使今天的科威特人伤脑筋.一名外国记者曾向科威特一家贸易承包公司的董事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科威特人目前最感棘手的问题是什么?董事长  相似文献   

14.
正在埃及,"抬价"是一门常见课,而且总有一堂课会令人印象深刻。去吉萨看金字塔,骆驼总是要骑一回的,不然太没风情了。司机得知我想骑骆驼,便把我拉到了一户农家。一个埃及大叔很热情地向我推销他的骆驼。在一番天花乱坠的介绍之后,大叔给了我一个不可能接受的价格:120美元骑一次骆驼。我说太贵了,你最低能给多少。大叔很坚决地一摇头:"这是死价,就算我的父亲从坟墓里出来,我也不能给他打一点折扣!"  相似文献   

15.
苏丹的进出口贸易本世纪初,阿拉伯树胶已是苏丹最重要的出口商品,现在仍是苏丹外汇的主要来源。其次是棉花。殖民主义统治时期,苏丹优质棉花被廉价运往国外,然后又以高价输人纺织品。独立后,虽然逐步建立了一些加工企业,利用本国资源生产了部分产品,但是出口商品的结构基本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尼罗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长流。它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扎伊尔、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九国,是地球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之一.其上游分为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青、白两条尼罗河汇合成尼罗河主流,向北流入埃及境内,在开罗以北形成三角洲,最后分流注入地中海,全长6670公里,流域面积达287万平方公里。下游每年6月至10月泛滥,给埃及尼罗河流域淤积大量的沃土。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有机会到苏丹各地去旅行观光,你就会发现这个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她的歌舞不仅形象地体现了这个国家古老而又年轻的历史,而且生动地表现了这个民族淳朴善良、坚忍不拔、勇猛顽强的优秀品德。歌舞和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和民俗民情有着血肉般的联系。苏丹这个热带沙漠之国,白昼气温很高,然而一进入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每出口一台DVD,售价32美元,交给外国人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只能赚取1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国产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中国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美元。没有品牌使中国产品只是处于获利链的最低端。  相似文献   

19.
法尤姆省,位于尼罗河两岸,开罗西南一百多公里处,是尼罗河河谷与利比亚沙漠间的一块洼地,也是一块富庶的绿洲。这里,盛产稻谷、玉米、蔬菜和瓜果,是埃及的农业区之一。省城法尤姆市是座古城。尼罗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市区,河畔新旧楼舍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市周围,树木葱茏,流  相似文献   

20.
苏丹尼罗河岸的贾阿林、舍基亚和栋古拉这三大阿拉伯部落,从殖民时代以来一直主宰着苏丹的政治、经济、安全等重要国家部门。他们在构建苏丹国家身份上拥有主导性,并利用身份政治的运行机制不断巩固其权力优势。苏丹河岸阿拉伯部落的早期发展优势、奴隶贸易以及英国殖民统治遗产是其塑造身份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政治化是后殖民时代阿拉伯部落巩固身份地位的主要策略与手段。而身份政治所形成的"中央-外围"模式使非阿拉伯和非穆斯林部落不断遭受边缘化,引发持续至今且难以弥合的部落冲突。因此苏丹急需摆脱身份政治陷阱,构建基于国家统一的国民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