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学时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少学时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少学时机械制图的现状 ,提出了适合该学时段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体会 ,较好地解决了内容多而学时少所存在的矛盾 ,同时又突出了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计算机专科专业应该扬长避短,办出特色,这就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和市场的调研,找准办学定位。同时要积极进行教改,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笔者经过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基本上构建了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的初步框架,初步摸索出了“宽口径、多方向、短学时、小模块、组合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收到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校同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本文通过介绍合作班办学的英语教学模式 ,以期对我们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有所启发。1 课程设置合作班英语课程按强化型教学设置 ,为期 1年。一年中除每周 3学时计算机课和 2学时体育课外 ,全部为英语课。英语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具备完成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以及从事工作所需的英语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分为GE、EAPI、EAPII、EDE 4个阶段。每个阶段所要求达到的英语水平逐渐递增 ,在最后的EDE阶段完成以后的相对应的IELTS成绩至少应达到 6.0。学生必须完成前一个阶段的学习 ,考试…  相似文献   

4.
数字电路及逻辑设计实验课试点班教学改革与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邮电大学于1996年正式启动了国家教育部的教改研究项目“面向21世纪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同年开始了教改试点班的实践工作。本文总结了96级试点班进行数字电路及逻辑设计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做法和初步成效,并详述了该项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及时间安排方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改实践,总结和探索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所做的教改措施。试图使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在学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仍能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非学生母语)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学的课程,在中央民族学院的教学中所占课时和学习人数都是相当多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维族、哈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班次,汉语课时约占总学时的百分之四十,第一学年每周有二十个学时学习汉语。藏族语言文学专业的班次,仅汉语文选一门课每周八小时就学习二年。干训部维族、藏族班的汉语课也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或一半。预科汉语补习班,从它的名称就可看到它的学习目的和内容了。这是我们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团结关系不断加强,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四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形势提出的任务,也可以说是民族教育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教改中,理论力学课程缩减到72学时,为了在学时减少较多的情况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近几年来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提出如下几点措施:抓住重点难点的基础上将讲课线条走粗;适当提高起点;归纳出联系各章的一条线索;抓住前后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重视矢量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兴趣等方面,这样做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短学时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针对少学时有机化学实验的现状,提出了适合该学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时又突出了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改思路,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应付考试转变为为提高能力而学习。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模式活动对4-5岁儿童模式能力和数能力发展的影响,选取某幼儿园中班(4-5岁)儿童60名,随机分为模式1组(n=20),模式2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1组和实验2组接受6周教育活动干预,每周1次集体教学活动、1次区域活动、1次日常小游戏。对实验1组、2组和对照组进行干预前后的模式能力和数能力测试,结果发现实验1组、2组在组别主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p<0.001),模式教育活动干预后数能力得分高于基线(p<0.001)。模式活动能有效促进4-5岁儿童模式能力和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界定技术平台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依托湖南省教改课题"21世纪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对国外几所大学及国内已经通过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的高校的技术平台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针对各校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的不同,提出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指导思想,教材的整合思路和学时、学分的分配建议,指明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体系优化的方向,为整个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改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学习与研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论学习、实践、学位论文之间的融合。研究生“DSP技术应用”课程 ,在 4 0学时的总学时中 ,理论、设计方法讲授 10学时 ,典型工程实例分析 6学时 ,授课方式进行现场示范式教学、师生探讨交流。实验与工程设计 2 4学时 ,其中 16一 2 0学时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研究性实验由学生自主选择 ,也可以结合学位论文课题或科研项目完成。  相似文献   

12.
《工程招投标》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课程。由于缺少合适的教材、涉及到相关的专业课多,课内学时又少,并且工程招投标本身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结合实践经验、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改变毕业设计答辩形式等方法进行教改,在实践应用中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行的工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弊端 ,提出了“突出重点、淡化一般、加强技能训练”的教改原则和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基本单元的“单元教学法”。正确处理了该教学法在不同教学阶段中师生主导地位转化、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教学学时比例及实验室“开放”与“封闭”等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耐受性和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例,组一给予每周3次的常规血液透析及每2周1次的血液透析滤过,组二给予每周3次的高通量血液透析及每2周1次的血液透析滤过,记录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数据,统计不同血液净化模式下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在低血压发生率方面,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5);在透析第4小时的血压上,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结论对于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滤过在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更低、透析第4小时的血压更稳定,患者有更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一、精读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与现状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在扩展学生现有的语言知识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为每周四学时,其中一学时为听力,三学时为精读。从精读课所占的学时比例来看,它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在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大纲》规定的各项指标方面起着主导作用。精读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先介绍作者和课文的有关背景知识,接着逐词逐句地单讲课文,从语法角度分析句子结构,把难句译成汉语,并辅以大量的例句讲解词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掀起的掌握学习教改实践,曾一度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最具影响的教改模式。认真总结这一教改实践经验,寻思它给教学的诸多启示,揭示其存在的缺失,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高等工程专科“试点专业建设”的大潮推动下,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课程之一的《机械设计基础》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从1995年开始,经过三年的教改实践,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试点专业教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已出版与模具专业相适应的配套试用教材;在大幅度减少学时的情况下,就如何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效果,为试点专业今后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五步问题导学"模式,即以问题研究为中心,分问题预设、问题检测、问题生成、问题探究、问题预留五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否定传统教学的基本教法的基础上,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借鉴了国内外优秀教改成果,通过我校不断教改实践和经验总结而逐步形成的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又具有课堂操作性的一种新的教法体系。为什么要创立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英语语音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按《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课程设置参考方案,此课程学程为一年,每周为一学时。到学程结束时。《大纲》要求学生应达到基础阶段第二级的要求:“能  相似文献   

20.
综合英语,亦称精读,是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这门课旨在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国家教委一九八四年高教一字042号文件规定英语专科生的综合英语总学时为七百一十二。前三个学期每周8节,后三个学期每周6节,约占专业总课时的一半。这门课在本科院校的外语系中开设的学时数也是最多的。可见该门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无庸置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