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忍”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在中国人心理结构中的具体成果,是本土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共存于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系中.儒家思想的“忍”体现在以“仁”为中心,透过“义”“礼”的制约来完成个体的成圣成贤.道家思想为“忍”找到了理据.佛家认为,忍是一种智慧,相信因果报应的认知方式也提高了人们的忍辱能力.  相似文献   

2.
“哲合忍耶”是自乾隆年间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苏菲团体,后逐渐发展成为门宦组织.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对于西北穆斯林社会有重要影响,对之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国内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清朝官方平回方略、纪略中有关哲合忍耶记述的整理;学者对哲合忍耶反清起义的研究;对哲合忍耶门宦历史和人物事件以及专题和文本的研究;有关哲合忍耶的专题和文本的研究.国外研究表现在三个方面:欧美传教士的调查研究;西方学术机构的研究;日本对哲合忍耶教群的关注.这些研究成果对了解和理解中国伊斯兰教哲合忍耶门宦大有裨益,但也有许多争议之处,其症结在于“研究者”田野调查较为稀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城内东方学”的思维倾向,文化表征在整体纵横面上失衡,造成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在“文本认同”上的差别.爬梳已有成果对于拓展哲合忍耶门宦研究,甚至对于深挖西北伊斯兰教苏菲主义教团的“本土化”现象有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3.
忍与不忍——儒家德性伦理的一个诠释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忍与不忍是两种相关的心理现象。忍可分为四种:修养之忍、车段之忍、无奈之忍、忍人之忍。其中的修养之忍(忍己)与不忍人是一体之两面,但前者是独善其身,后者则能兼济天下,属德性伦理的范畴。儒家把不忍人之心作为首善之端加以强调,讲求的爱是对弱者的怜爱而非对崇敬者的热爱。孟子的“不忍”之说是其心性论的核心,而宋明儒者关于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论说,则是对孟子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挥,两者均显示了“不忍”在儒家价值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忍”的道德修养与功夫之学是德性伦理学的重要课题,是人性的光辉体现,展现出儒家的道德责任与仁爱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文化之“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屈”的向度上来观察 ,“忍”无疑有其消极性 ,也有挫伤中国人“强梁敢进之思”之嫌 ;不过传统之“忍”既有其屈从、迎合专制臣服要求的一面 ,也有先人体察天道、承受生存挑战的另一面 ,即弘毅坚韧、前瞻致远的精神以及包羞忍耻的坚强品格。因此 ,对传统之“忍”所包含的正面价值 ,即“屈而后伸”的诉求 ,理应予以更大的关注 ,因为从文化传承的意义上说 ,这一面无疑是更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美德与规则是道德训诫的重要方式.在考察两种相异的理论路径的基础上,分析“以美德为中心”与“以规则为中心”两种基本主张蕴含的实质,揭示“以规则为中心”之现代社会的特征,进而阐释现代道德中心问题的转换所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地位的提高、国力的增强,来华留学和在国外各类学校、教学机构学习汉语的学习者越来越多。语言学习当然离不开文化的学习,那么与汉语相关的文化因素有哪些?如何把这些内容贯穿到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去?下面针对这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1.与汉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汉字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中”字在造字上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即协调和均衡,既体现了中庸观念的四平八稳的特征,也从这方块字的上下左右对称的结构中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点。再如“忍”字,从构造上看是“心头一把刀”,可见“忍”一定是一件很痛苦的…  相似文献   

7.
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的哥等演绎的“最美风景”,以美德为主轴,凸显当下部分群体的良知和善举。这里的“部分群体”,疋El侣H_,拥有美德认知、美德动力,直至美德良知和美德善举的行为人。他们在“最美风景”中屹立,让人敬仰。  相似文献   

8.
不是“真善忍”而是“真残忍”连日来上海一批曾痴迷于“法轮功”的练习者纷纷醒悟过来:“法轮功”制造自焚事件的血与火的事实,使一些练习者终于认清“法轮功”以“真善忍”的幌子迷惑群众,干的却是“真残忍”事情。  相似文献   

9.
年来美德伦理学发展迅猛,似乎成为一个和功利主义伦理学、义务论伦理学互竞的伦理学流派.但"什么是美德伦理学?"仍然是一个未决的问题.纳斯鲍姆认为美德伦理学就是包含了美德学说的伦理学.沃森对美德伦理学的解释强调了美德概念的首要性以及伦理学理论基本概念的唯一性.麦卡尼尔承认美德概念解释上的首要性,否定基本概念的唯一性.对美德伦理学的这三种解释存在某些问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这对美德伦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说廉     
廉洁,即清廉、洁白的意思。与贪污相对。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楚辞·招魂》王逸注)廉洁或廉洁奉公、廉洁自律、清廉守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人们常以“清白无暇”、“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等来高度评价这一美德。无论为民还是做官,具备了这样的美德,便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历史上的善良百姓,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古代文化典籍中留下很多这方面的美德故事。东汉时期,有个叫乐羊子的念书人,在路上拾到一块金子,回到家里交给妻  相似文献   

11.
广西人民出版社于1995年11月出版的《中华美德贤文》,是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典范,与广东省的《新三字经》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促进新时期道德建设,有着颇大的现实意义.一、《中华美德贤文》的内容与特色《中华美德贤文》以《增广贤文》为基础,以讲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原则为主,重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理想和境界塑造.它删除了涉及封建迷信、唯心论、宿命论等消极因素.全文立足于现阶段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对某些含封建、落后的思想内容进行改造,还增加了敬业、国格、人格、公平竞争等当今更强调的道德观念.全文约有360句采自《增广贤文》,对传统贤文修改约80句,从其他典籍筛选及新创补的约40余句,达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目的.该书有四大鲜明特色:(1)熔古今美德于一炉.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丰厚文化积累,其中传统美德经过历代先贤的智慧总结,化为琅琅上口的名言俊句:如“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在对古代贤文作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处理的基础上,又吸收大量流传于百姓中的“今时贤言”.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人生能有几回搏、莫让年华付水流”,“守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等.  相似文献   

12.
张承志的《心灵史》以“非小说”的姿态,融历史、文学、宗教于一体,显示出区别于一般小说的文体特点。《心灵史》的文本构成,历史是其骨骼,张承志深入西北进行实地调研,并采用了多种历史资料,使《心灵史》达到“信史”的效果;文学是其血肉,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张承志饱含着对哲合忍耶的深情,向读者讲述了他炽热的宗教情感;宗教是《心灵史》的灵魂,正是为了确认哲合忍耶的信仰合理性,张承志调动了众多史料,并以文学手法加以铺陈,在最大限度上宣扬了哲合忍耶的教义。作为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张承志的写作难免流露出宣传教义的可疑,但也蕴含了文本创新与精神上扬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与汤因比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与中国学术界渊源流长。汤因比非常推崇中国的文化 ,他反对西方学者的“西欧中心论”。他认为“中国模式”与“希腊模式”这两种模式乃是理解人类文明的关键。汤因比用中国的太极阴阳学说来解说自己的文明理论以及世界上的文明与历史行程。文明的起源、生长和衰亡是阴与阳、动与静变化的结果。中国两千年间所建立的功绩是中华民族一直保持下来的美德的缘故。这种美德与儒家学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语》通过对孔子及其门弟子多方面言行的生动记述,集中展示了原始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关怀,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这部经典内部取证,以其中的“君子观”作为主线,探析“君子”一词的概念在先秦时期的演变,分别归纳总结孔子所谓“君子”的个人修养与政治美德,借此将原始儒家“个人—社会”的修行法则和高尚关怀加以还原.  相似文献   

15.
陈真 《江海学刊》2005,(6):33-38
从当代的视野重新解读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伦理学,仍然可以看出他的美德伦理学是较为完备和系统的。他关于至善是一切实践理性思考的最终目的的思想,他关于美德或出自美德的德行构成至善或幸福的思想,他的美德“中道说”,他关于实践智慧的作用的思想,他关于一个行动是合乎美德的,仅当它源自行动者出于美德自身理由而选择的理想的思想,以及他关于美德教育的思想,今天依然是我们研究和发展美德伦理学的重要平台。①  相似文献   

16.
赵荣 《中文信息》2013,(9):137-138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应是传播这种美德的一个载体,而后勤工作者更应是践行这种美德的直接参与者。文中分别从“勤”和“俭”两大方面对学校后勤工作中如何勤俭节约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七发》——音乐赋的滥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江 《青海社会科学》2001,(3):71-74,52
《七发》是汉初著名赋家枚乘的代表之作 ,历代论者多称其为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文学样式正式确立的开山之作 ,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令人瞩目的地位也大体源于此 ,但是欲对这篇赋作更深入的研究却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此。《七发》假设楚太子玉体不安 ,吴客特往探问 ,以音乐、饮食、车马、游乐、田猎、观涛、要言妙道七事来启发太子 ,最后要言妙道收到神奇效果 ,使楚太子“忍然汗出 ,霍然病已”。“七发”之“首发”言音乐之事 :  客曰 :“龙门之桐 ,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 ,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 ,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 ,又澹淡之…  相似文献   

18.
尽管夹杂着不少奇谈怪论,有些甚至是荒诞不经,但靠着挂了“真、善、忍”的招牌,李洪志师父还是拉笼了不少人。但现在看看,李洪志师父和他的“法轮功”似乎觉得“真、善、忍”的外衣穿得太累了,妨碍他们去干一些不真、不善、不忍的事情,索性脱下外衣,赤膊上阵了。不信请看:  相似文献   

19.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1715—1771)是“公共利益”的提倡者,他提出的“公益乃是美德的目的”、“美德这个名词,我们只能理解为追求共同幸福的欲望”的命题,作为道德理论的优秀遗产,一直为进步人类所赞赏。无产阶级道德观念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  相似文献   

20.
“全球伦理”的基础——儒家文化传统问题与“金规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将说明“金规则”的基本内涵以及它不能作为人类伦理道德原理的初步理由。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并分析“金规则”在传统儒学中的基本位置以及它曾经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说明作为道德意识开端的爱与同情现象 ,并且描述同情、爱与“金规则”之间的可能奠基关系。第四部分则意图论证人为美德或社会公德必须建立在更为原本的自然美德和个体道德的基础上。而在最后的第五部分 ,本文最终希望能确定与两种美德相关的两种教育方式 ,并指出通过教化来弘扬自然美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