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语现象bilingualism是一个社会语言学问题,它涉及到语言集团的历史、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世界上存在双语现象的国家和地区很多,有的是由于过去是殖民地,双语是殖民地统治者造成的;有的则是其他历史原因形成了两种甚至几种民族杂居而产生的。加拿大是一个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同为正式通用语,宪法规定享有平等地位。加拿大的双语现象,有下面这些特点:第一,英语和法语都不是加拿大土著居民的语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双语是指同一语言集团或其成员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交际的现象。比如芬兰的一部分人既会讲芬兰语,又会讲瑞典语;新疆喀什市的汉族人可以说汉语,也可以说维语。人们把这种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交际的现象称之为“双语现象”,而把会操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称之为“双语人”。随着国际交流增加、网络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通过以英语为第二学习语言的双语教学,培养具有高水平交流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国内许多…  相似文献   

3.
双语化是指除掌握本民族的母语外,再掌握另外一种民族语言的现象。双语教育则是指在那些需要使用两种语言的地区和国家里,母语和第二语言同时进行的教育。语言同人类的思维有直接的联系,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表达出来。使人们达到相互交际、相互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本文以心理学及心理语言学中一系列原则及假设为理论基础,基于收集到的180句语码转换实例,尝试对双语者在两种语言同时被激活的状态下最终提取其中一种语言这种现象的内在心理动机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双语教学是指对幼儿进行母语教学的同时进行第二种语言(本文指英语)教学.幼儿学习的这两种语言既应是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又应是幼儿在园和生活中被运用的语言.本文据此就幼儿园双语教学中的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和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作一阐述,以期对于幼儿园双语教学实践有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6.
双语(Bilingualism),指社会集团或个人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体系;或两种语言为统一的言语集体服务,构成统一的社会交际体系。它是社会集团或个人使用两种以上语言代码体系的结果。双语现象是世界性的,当今世界上很难找到纯粹的单语制民族或单语制国家。我国拥有56个民族,据初步统计,其中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就有37个民族,以其他民族语言作为第二语言的达25个民族以上。双语现象的普遍存在,已为语言学开辟了崭新的前景,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心理、历史和地理等方面,同第二语  相似文献   

7.
“您”类词指不同方言中第二人称代词尊称“您”的集合。它的使用度、使用频率都相当高,且主要用于生活口语。但双语人使用“您”类词时,仍因词项有无、语义主次、组合能力强弱、语用特点异同等而造成误用。误用具有体系性、特定性、多发性、盲目性。从语言角度解决双语人词语误用问题难度很大。推广普通话并以普通话为双语人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才是提高双语人词语运用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研究重庆和湖南10所地方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情况,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推行了“语码转换-环境沉浸”式新型的双语教学模式,效果较好。语码转换的意思就是创造两种语言交替使用的外界环境,并以此促进外语习得者交换使用两种语言的一种语言现象,由于它很灵活,学习者可以以单词、短语、从句、整句或句群的形式表达意思,从而可以作为人民实现交际活动的一种语言策略。“语码转换-环境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分为两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即课堂实现语汇、语句、语篇的适时适量转换,并创造外语习得的外界环境和机制,使学生尽可能沉浸在英语思维的沐浴环境中提升其双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是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用引进另一种语言的方式而交替使用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朝汉语码转换是朝汉两种语言长期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语言变异现象,现已成为朝汉双语人日常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朝汉语码转换的构造形式可以分为单语框架和双语并构两大类,朝汉语码转换的功能包括表意、表情、元语和语势等四种。  相似文献   

10.
我们研究会的名称叫做“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会”。什么叫“双语”?我们的“双语”指的是什么?这是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有的同志说“双语”是制度问题。有的说是教学方法问题,有几篇论文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双语”这个术语来自英语的bilingual一词,bi-是双、两个的意思,lingual是语言。bilingual可译作“双语”,“双语的”或“操双语者”,这个术语指一个人或集团除母语外还会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乌鲁木齐、喀什等地的学前双语教师针对学前儿童课堂双语教学、语言使用及态度、师资培养、教材方面的问卷及访谈,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调查者对学前双语教育持肯定和积极支持的认知态度,但同时也反映出授课语言中民、汉两种语言使用的认识差异、教师“一缺两低”的问题、教材缺少地方特色内容等问题,并从师资培养、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时期多族杂居,南北割据,通语与方言相互激荡,母语与外来语交互竞争,是我们观察双言双语的绝佳窗口.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双言双语社会:南朝以双言为主,北朝以双语为主.南北方之“雅言”同出一源,这个“雅言”,是以首都方音及读书音作标准语音而形成的一种语音系统.南朝和北朝均同时存在“书、通、方”三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书”即读书音,“通”是通语,“方”是方言或“方语”.  相似文献   

13.
双语教学是由“bilingual teaching”翻译而来。它指的是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一般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双语教学的宗旨是:将学生的外语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训练,逐渐接近母语的表达与应用水平,使双语能共存、共享、共用。因此,从宽泛的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4.
朝汉双语人与英语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朝汉两种语言的人为“朝汉双语人”。中国朝鲜族的大多数人为“朝汉双语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朝汉双语人”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已具有的两种语言文化构建,充分调动原有的知识,采取多种灵活策略,进行英汉、英朝双重对比分析,形成一个双重“正迁移”体系、减少“负迁移”,有效地促进目的语的初级阶段学习。朝汉双语基础上的英语教育有其优势,但要发挥其优势,最首要而最根本的一点是:双语者必须正确认识自身语言文化结构的双重性。有关教育部门必须为创建适合朝汉双语人思维特征的英语教育新体系与新模式而做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发展市场经济与发展双语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发展市场经济与发展双语的一致性郭先珍(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市场经济,简言之就是由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它的本质属性是“资源自由流通”;它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竞争性”。双语指一个社会里两种或多种语言共存并用。它的基本功能是“扩大交际...  相似文献   

16.
“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简称“脱离”)是巴黎释意派口译程序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口译研究争论的焦点.双语记忆表征研究将双语水平、语言习得背景与翻译加工路径的选择联系起来,为研究“脱离”的本质、实现“脱离”的差异性以及如何实现“脱离”提供了新思路.首先,“脱离”的本质是以概念为中介的加工路径,其实现受译员的记忆表征结构制约,“代码转译”的本质是以双语词汇通达为主的加工路径.其次,双语记忆表征模型可以解释“脱离”和“代码转译”的并存现象以及不同双语类型译员实现“脱离”的程度差异,是对“口译三角模型”的有益补充.最后,从双语记忆表征视域对实现“脱离”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恰当的语言进修来优化学员双语记忆表征结构,同时培养学员有意识地、灵活选择加工路径的技能意识,是实现“脱离”的有效手段,也应成为中国口译教学本科阶段和硕士初级阶段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将法学专业定位为推行高校双语及全英教学的排头兵,其主要原因是,与其他专业知识相比而言,法学专业的双语、全英教学更加符合国际化,特别是中国进入 WTO 后对双语知识的需求。但笔者认为这并没有真正理解法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本质需求:对中国人来说,法本质上是一种舶来品,法学专业更需要双语教学的真正的必要性在于使用必要的语言来理解法的思想和知识体系。因此,对法学专业来说,双语教学并不能仅仅意味着运用“两种”语言来教学,它更多的要求是运用“必要的”语言来进行教学,以使学生真正明白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用自己的母语进行交际,在特殊的场合中还使用其他民族语言进行交际,出现一种“双语”或“多语”使用的现象.但由于各民族所处环境不一样,出现了不一样的特点.大致为,既以本民族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又以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为辅助交际工具;以汉语作为日常的主要交际工具,同时以他民族语言作为辅助交际工具等.  相似文献   

19.
文学理论双语教学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两种思维、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优化选择教学内容,规范、生动、富有表演性地使用教学语言,大力吸引外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人才从事文学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20.
前言近一、二十年来,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民族聚居区,流行着一种特殊语言。这种语言既非甲语言,又非乙语言,它兼有两种以上的语言成分和特点,是一种介于甲乙两语之间的混合语。本文称它为“中介语”。它是在双语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受双语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过渡性语言。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较复杂。它一经产生,由于以广大人民活的语言为基础,生命力表现得比较顽强。它虽然是一种过渡性的语言,但看来非得数十年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