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无涯  颜玮 《城市观察》2012,(3):94-102
通过对深圳市1979—2009年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回归与图表分析,描述深圳市的产业结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指出了深圳开Z30年来虽经济成就斐然,但产业结构相比20世纪90年代仍无实质改变。文章依据分析思路认为深圳尤应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转换、升级,提升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形成更高效率经济增长方式并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经济体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目前,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学的角度首次对我国旅游经济的增长与空间的依懒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旅游的发展与经济的中国在制定旅游产业的政策上及发展方向上,必然要加强对邻省的资源投资及劳动投入。以此才能够提升我省与周边省市的旅游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王会芝 《城市》2015,(11):57-60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资源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雾霾频发,已成为京津冀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规划,防止大气环境恶化,成为京津冀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工业污染、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大气污染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治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路径选择,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缓解或消除大气污染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徐卓顺 《交通与港航》2011,25(4):13-16,55
运用静态面板工具对中国1990~2007年18个城市的公用事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公用事业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大于水、电、煤;电力供应对经济的影响大于煤炭;水资源供应对经济影响不显著。建议公用事业应通过市场化改革,配以适当的竞争机制和外部监管,激励公用事业从业企业控制成本,公开企业信息;加强中西部地区市政设施投入,改善设施条件和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5.
蔡寅寅  孙斌栋 《城市观察》2013,27(5):94-101
人口集聚产生规模效益,从而带来经济增长,这是大多数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城市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越集聚是否越好逐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从人口集聚的对立面——人口分散角度来探讨是否特大城市已出现集聚不经济。通过对3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分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也就意味着集聚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副作用。研究还发现分散对经济增长不是一种持续的促进作用,而是呈现出倒U型趋势,即过度分散并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慢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等。为走出当前困境、实现经济转型,不宜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而应保持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平稳。通过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维持经济的适度增长以赢得调整的时间;通过减少债务存量、阻止债务继续快速积累以防范金融风险;通过加大改革力度为经济和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以推动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7.
2013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3.73%,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城市化势必成为支撑我国未来几十年经济增长的一根支柱。在文献研究和综述的基础上,采用2000-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化主要还是通过物质资本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城市化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显现,但此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打开,人力资本通过作用于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失衡并未简单地消除,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从产业跟踪分析来看,上海工业总体增长乏力,强未很强,弱未很弱,这是导致上海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均在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政策面临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上海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平均使用,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结合经济周期阶段和产业的实际情况,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强势企业,长线促升级、短线稳增长,长短线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提高上海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原理,探索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开展高校英语MOOC教学的必要性。论文通过探析大学英语MOOC教学的特征,对高校英语MOOC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前国内资源供给有限,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产品成本增加,环境污染严重。服务业滞后,我们必须重视经济增长方式如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问题,因此文中在论述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时代如何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陈建华 《城市》2007,(3):23-26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国际化城市在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国际化城市一般是全国性或地区性的首位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广州,它们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国际化城市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是联系国内外资源、资本、人才与市场的重要通道,也是一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转型的首发地和带动力量.国际化城市的聚集与扩散功能对一国资源的有效配置起到重要作用,对提升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可缺少的空间力量.因此,国际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状况对于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产业经济学通过对青海省地方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的统计数据的研究分析,进而得到青海省产业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粗浅的相关关系,从而提高对于青海省未来经济发展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刘重 《城市》2011,(3):40-43
一、城市服务业发展环境要素及其特点在西方经济学中,外部环境又被称为外部性(外部影响),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比较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4.
15.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新格局,主要表现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加快,优势产业各具特色;以城市群为核心,形成空间发展格局;区域开发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区域合作和一体化不断得到加强。与此同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也遇到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联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开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优化都市圈的经济空间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基于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经济密度”(Density)、“经济距离”(Distance)和“经济整合”(Division)的“3D”视角,应用因子分析法来研究都市圈的经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密度呈现一体两翼,经济距离环状递减,经济整合高度集聚,整体为阶梯式发展。最后从公共制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针对性的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适应于“3D”特征的城市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7.
刘海荣 《城市》2011,(1):59-64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了大量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江苏省历来是利用FDI的大省,到2003年实际利用FDI为158.03亿美元,超过广东省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省份,  相似文献   

18.
19.
郭晓杰 《城市》2018,(6):29-35
未来全球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城市群之间.京津冀城市群具有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巨大潜力,需建设成为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承担特定功能的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较低,河北与京津的发展状况存在巨大落差,为探究这一落差形成的根源,笔者尝试利用引力模型探讨河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