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中占了很大比例。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向城市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中之重,对我国经济能否又快又好地高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法律和政策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准则与规范,现行法律政策不但有利民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使法律成为推动改革的工具而不是阻碍。  相似文献   

2.
傅晨 《城市观察》2014,(1):153-159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农民在职业、生活方式、社会身份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市民化转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强烈愿望,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中国特色,对象是农民工及其家人,城乡二元制度改革滞后是主要障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分为三个阶段,具有不同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以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主要是解决进城的农业转移人口能否顺利转变为城镇居民的问题,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能否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既表现在城镇社会的不同群体间,也表现在区域间。两者都会影响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过程。本文首先界定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并对其在群体间和区域间不均等的表现进行了考察,进而深入分析了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5.
谢新立  李亚忻 《现代妇女》2014,(11):332-333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各地区步调不一致、模式多样,短期内实现全国跨区转移接续和城乡统筹较为困难。现阶段,要以建立全国统一的强制性养老保险为重点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生活;逐步建立起以与市民享受同等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最基本生活;根据地区发展条件,适时推进建立农业转移人口福利制度,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保障措施上,加快构建部门和地区统筹协调机制和夸地区有序转移接续机制,形成多元化社保资金筹措渠道,完善各项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施的以实现低生育率为目标的人口控制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为我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较为优越的人口条件,另一方面在这一政策持续实施也使得目前及将来我们所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风险及其挑战,本文从国策发展视角对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政策和人口政策有效协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扭转面对人口低生育率单一人口政策失灵局面的现实需要。本文基于成本-收益比较理论阐释中国社会保障政策与人口政策协同的理论逻辑,认为社会保障政策契合了家庭生育的需求,人口政策可以助推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论文在分析中国社会保障政策与人口政策协同不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全民生育意愿的社会保障政策与人口政策协同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行人口政策是否需要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2004年10月曾在由中国人口学会、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人口学会主办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最好从2016年开始调整上海市户籍居民的现行生育政策,普遍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这张“时间表”的开列,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许多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在这些报道中,有的介绍并不全面,有的措辞也不很确切。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直接面对广大读者陈述自己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生育政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下,迅速的缩短了我国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型时间,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动需要合理的政策做前提条件,因为政策在打破社会阶层固化、抑制盲目流动、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行的户籍制度及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各种不平等政策,对社会阶层良性流动,特别是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造成严重制约。对此,要突破现有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通过改革户籍政策、就业政策、社保政策和土地政策等,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进得来”、“干得爽”、“留得住”、“活得好”。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应由人口快速增长阶段的土地-交通导向逐渐转变为稳定增长期的产业-环境导向;相应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政策机制应从政府-基础设置-人口向政府-产业功能-基础设置-人口转变,以就业人口为核心制定综合性的人口分布优化政策,推动形成合理的城市人口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略,将新型城镇化作为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大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抓手,显著提升了新型城镇化的地位和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要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特别是在户籍制度方面,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  相似文献   

13.
上海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一直与其独特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带动人口发展,人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正处于第四波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在人口结构上,户籍人口老龄化,而外来人口具有就近流动、城城流动、定居化特点,且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从承载力上看,上海人口总量合理,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发展、城市社会的融合,带来了核心区人口过密、产城融合不畅的问题,以及偏好"人脑"、排斥"人手"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可能的人口逆流,上海应稳定人口总量,建设整体推进的多中心发展人口分布格局,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破解"新二元结构",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政府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厚莲 《城市观察》2017,(6):93-101
从产城融合的提出与内涵出发,依据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三种状态类型判断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特征。通过梳理和总结深圳坪山新区、上海青浦新城和四川天府新区三个新区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研究认为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要把握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以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促进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提升人口在新区居留意愿和获得感;强化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使具有单一产业发展功能的园区转型为集现代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实现新区人口与产业、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琪 《科学发展》2012,(10):42-56
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上海新农村建设,除了加快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村公共管理与服务外,农业人口自身的发展问题不容忽视。目前,上海城乡的人口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人口已越来越少,本地农业就业人口面临数量和质量弱化等问题。展望上海农业人口发展方向与具体发展目标,在重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对提升农业产业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引领作用,实现生产者素质的稳步提高,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6.
主体功能区格局下中国人口再布局实现机理及其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是其客观规律.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来,历经70余年,中国人口空间布局仍然显现出该线东南人口密集、该线西北人口稀疏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规律.建国以后,中国大致经历了四次区域开发战略格局大调整,即从"一五"时期及随后的三线建设区域发展格局、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发展格局到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格局,每一次区域开发战略的调整和实施都相应地引致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发展构想作为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必将推动中国人口在空间分布格局上的又一次大整合.  相似文献   

17.
刘维新 《城市》2014,(2):3-4
正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27%,这一数据包含在城镇工作两年以上的农民工,他们当中有城镇户籍的不足40%,半城镇化的农民工达2.6亿人。针对这种状况,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把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是人口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城镇化。这就说明在推行新的城镇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胡琪 《科学发展》2013,(9):73-8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本地户籍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上升,上海加大了人口迁入的力度,户籍迁入人口规模逐渐扩大。但是,迁入人口的类型主要是求学类迁入和投靠类迁入,户籍制度在导入人才和就业类迁入方面的作用并不大。上海的户籍准入尚未在整体上建立起公开与公平的机制,人口迁移管理体制和政策有待统筹协调。根据全国城乡协调发展和上海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形势要求,上海必将加大人口迁入的力度,为此,上海必须进一步完善户籍人口迁入导向政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由于特殊的政策因素,特大城市常住人口增长与人口调控再次引起各界关注和争议。以上海为例,研究基于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的客观分析,以及典型产业区人口劳动力动态调研,发现伴随产业发展而形成的人口劳动力集聚效应已经进入相对下滑阶段,"以业控人"为主导的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也有可能背道而驰。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适时转换人口调控思路,加快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完善现居住地人口配套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20.
大机械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保障平稳和顺利地实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