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瑶  安树伟 《城市》2018,(8):24-32
笔者通过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历程进行分析,阐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的机制: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转移为起点,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拉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最终形成产业与城市良性互动的城市综合体.同时,笔者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大建设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现通州与廊坊北三县的协同发展;畅通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促进北京市域外生产要素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集聚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蕾  孙钰 《城市》2016,(11):7-10
城市副中心是一个城市的次级商业商务发展中心,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有利于缓解大城市、 超大城市的人口、 资源压力,有利于推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越来越引起我国城市群建设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相关城市如何利用区位优势协调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关键点.笔者以天津市红桥区为例,从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旧城改造、 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天津市红桥区应如何借力天津西站综合城市副中心的区位优势,加快区域建设与发展.笔者认为,天津市红桥区区域建设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机遇、 以现有城市基础设施为依托、 以西站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为保障、 以"十三五"发展阶段为契机、 以城市化发展为目标,推动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天津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多个主城副中心来联动区域及全球产业经济发展.笔者对津滨城市副中心所在地区的发展基础及资源禀赋进行深度挖掘,研究论证其产业发展方向,进而在区位、 时代及市场三维坐标系内推演津滨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继而通过对副中心所在地区的资源条件、 发展驱动力及空间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适宜副中心的发展空间,使之更好地承接副中心职能,激发城市发展新潜力.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动美丽天津城区建设、落实西站城市副中心定位的关键时期.天津西站城市副中心是以天津西站交通枢纽为依托,发展针对城市间商业往来的高档商务办公及商业服务,辐射天津市区西北区域,并与天津市中心商务区遥相呼应的城市副中心.笔者根据城市中心发展规律及特点对天津西站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并结合"十三五"规划的时代背景提出符合西站副中心建设发展的建设对策,为西站副中心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持,并将有益经验作为我国其他城市发展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北京和天津的"大城市病"问题以及河北作为京津冀的发展短板问题,均要求京津冀拓展发展新空间.笔者从经济增长、 结构优化和区位条件3个方面分析出下一步京津冀应该拓展的发展新空间是保定、 廊坊和沧州,并指出了三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强调京津冀发展新空间时要联合治理环境污染、 加强人才支撑、 提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州成为北京副中心为廊坊北三县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北三县在与通州区整合发展过程中要逐渐形成五个子区域并按照"四区+四步"的方式有序展开,其中大厂中心地以及以其为中心整合周边乡镇而成的城镇子团,在构建北三县城镇体系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形成"大C环+双月牙"的城镇体系.在此期间要尽快形成"通州区+三河市+香河县"三角形,并以其为中心构建内环和外环.与此同时还要尽快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区域通达性,在重要的区位上及城镇链的交汇点处要尽快构建子城镇团节点,更好地发挥聚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于明言  兰洋 《城市》2018,(1):76-79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赋予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天津作为我国老工业城市,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理应在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 制造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列,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装备制造业是天津首个万亿产业和第一大产业,是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方面.笔者研究了天津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梳理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加快天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航空领域的密切合作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中显得尤为重要.京津冀是我国航空发展的起始点,见证了我国航空事业从无到有、 由弱到强,在我国对外开放、 国际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由于分工定位缺乏合理性,使得京、 津、 冀三地机场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北京吃太饱、 天津吃不饱、 河北吃不到"的问题在航空领域上依旧表现得十分明显.鉴于此,笔者认为应通过构建"双核—双节点"的世界级机场群,整合区域内部现有机场资源,明确三地机场合理功能定位,牢牢把握建设河北雄安新区这一历史性契机,着力发展"航空—高铁联运",破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一极独大"而周边机场吸引能力严重不足的困境,以期提升三地机场的综合使用效率,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9.
崔志新 《城市》2021,(3):3-1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地区在产业转移协作、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及产业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面临着高端产业定位同构加剧区域资源要素竞争、产业发展梯度差距制约产业承接能力、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及区域内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融合不充分的发展瓶颈.笔者基于"十四五"时期以创新驱动京津冀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协同发展促进京津冀产业优势互补及以全产业链布局引导京津冀产业合理分工的基本思路,提出完善京津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京津冀产业利益共享机制、提升京津冀产业要素配置效率及强化京津冀产业配套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孟祥林 《城市》2021,(4):11-2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固安县城市团发展搭建了平台.固安县位于"北京—天津—保定"三角形的中心区域,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可通过划分子片区在行政区划内构建次级城市团,形成"三片区+多节点"发展构架,打造"两横+一纵"主干城市链及辅助城市链,强化与周边中心地的联系.完善固安县城市团,需注重搭建框架与夯实基础并重,从"一心"到"多节点"逐步推进,利用产业纽带整合乡镇中心地.  相似文献   

11.
新城是上海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增长极,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十四五"规划将上海新城建设引入全新的"都市圈新城"阶段,对其交通体系的构建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上海新城功能定位历史演变过程的梳理,判断在新发展格局和新定位目标下未来新城交通的发展要求,提出了都市圈新城综合交...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之间明显存在着大三角的互动关系.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把握首都优势、经济优势、区位优势三个要点,找准自己的合作定位、城市发展定位、产业定位、文化定位,才能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和价值.北京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要突出政策协调功能,打造北京"一带一路"总指挥部;发挥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经济辐射作用,促进周边产业结构升级;确定北京投融资中心地位,形成"一带一路"主题的金融集聚;通过北京国际影响力,发挥支撑服务功能;依托北京中国文化中心优势,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3.
董微微  崔丽红  曹馨洁 《城市》2021,(12):45-56
健康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具有拉动内需增长和改善民生的双重功能.京、津、冀三地的健康产业发展各具优势和特色,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笔者基于健康产业的内涵与特征,剖析京津冀健康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局限,提出推进京津冀健康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屠凤娜 《城市》2016,(1):23-27
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战略, 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 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需要. 笔者阐述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概念的演进, 分析了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提出了推进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新时期国家三大重要战略之一,德州市被纳入并被赋予"一区四基地"的明确定位,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区"(以下简称"一区四基地")。德州作为纳入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城市,成为山东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本文就"一区四基地"中的建设"优质劳动力输送基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孟祥林 《城市》2014,(10):8-13
正一、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城市群"中的三角形关系分析京津冀一体化有多个研究视角,可以从京津冀大区域范围内进行审视,也可以从某个区域进行探索。诸多文献在探讨京津冀一体化问题的同时,将着眼点主要放在北京方面。北京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是京津冀"双核+双子"结构中的"核",在"双核"城市体系构建过程中,不但北京发挥着重要  相似文献   

17.
胡安俊  孙久文 《城市》2018,(6):3-14
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对于提高国际地位、 形成我国北方经济新引擎、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发展水平、 创新引领、 区域差距、空间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世界级城市群还有较大差距.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既需要加强创新驱动,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搭建连接介质,推进产业和技术转移,也需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空间体系,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促进区域协调、 共享与绿色发展,还需要体制改革、 人才、 资金和土地等要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臧学英  王坤岩 《城市》2014,(10):14-19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京津冀区域内城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有目的地选择和培育若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市的增长压力,有利于推动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目标。笔者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京津冀若干城市潜在增长能力进行了现实考察,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京津冀区  相似文献   

19.
刘维新 《城市》2016,(4):3-4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笔者从河北省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邯郸、唐山、沧州等城市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的有利条件,并对未来京津冀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和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京津联动发展是中央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央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难度最大的问题。而京津联动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京津功能定位的协调问题。在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定位确定后,天津的定位问题就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战略问题。一、中央对天津两次大的定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定位问题的分析1996年,国家进入"九五"计划时期,将环渤海地区列为7个跨省区市经济区域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