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2.
消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却主要依靠的是投资和出口,而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却出现了明显的“跛脚”状态。内需不足、消费不振已经成了制约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实现“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隐忧。  相似文献   

3.
我们现在有了一个新的口号,叫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叫做经济结构的转型。在这个问题上各界似乎已经有了高度的共识,这是有点可悲也有点可笑的。中国经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根据目前流行的说法,中国的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主要包括需求结构上内需不足,尤其是消费不足,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和能源消耗偏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等。  相似文献   

4.
于淑娥  张炳君 《城市》2010,(5):34-38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强调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2008年底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但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5.
曹远征 《科学发展》2011,(10):31-33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寄希望于通过扩大人均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使中国市场逐步走向世界的前列。但在目前消费和出口双重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需要靠投资拉动增长。2011年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不是很大,物价上涨是经济增长最主要障碍,预计货币政策偏紧。  相似文献   

6.
韦森 《科学发展》2014,(2):26-29
从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速确实在下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8%的增速,我们已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经过35年的高速增长,在各行各业产能基本过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移。观察1950年代后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其经济高速增长后,也是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下来。中国不能再靠高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我国社会消费需求变动和近代中国市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旨在通过梳理我国消费需求变动内在规律,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度辨析。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就业率未能出现同步增长,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特点有关,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受到出口需求下行、国内消费需求难振、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9.
陈群元 《城市》2013,(7):15-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城市群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载体,而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消费既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房地产开发的原动力。从房地产市场运作的波动现象看,开发出来的各种房屋如果没有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支撑,房屋就卖不出去,从而房地产业就不能可持续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很快,这不仅是我国改革开发的硕果,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重要的拉动力之一。众所周知,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主要是出口需求、国内投资需求和国内消费需求。其中,国内消费需求是其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吃、穿、用、住、行五大物质消费在不同时期所呈现的消费重心及消费热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大。80年…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中国首次调低经济发展预期,然而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下滑至8.1%,4月份进出口贸易数据也出现明显下滑,中国经济的下行信号十分明显,虽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不断强调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内需,改善民生,但是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对外出口面临到金融危机后欧美各国债务危机,内需在国家加强补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仍然无法弥补出口下滑,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但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政府在投资上也更加谨慎。因此,本文将回顾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美经济刺激计划,通过比较研究来反思政府在市场出现问题时如何选择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它要求社会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其中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在经济领域中,不仅经济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很重要,经济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也非常重要。在中国现阶段,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在逐渐扩大。虽然经济发展中的效率不断提高,但经济发展中的均衡却没有提高,如何看待城乡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和公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肖林  王沛 《科学发展》2016,(8):5-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有效协同.通过有效的需求侧管理,实现经济增长的适度扩张,确保经济运行、就业环境的总体稳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宽松的经济环境.同时,通过完善消费环境,加快消费市场、消费体制改革,促进消费升级,使得新消费需求得以有效释放,从而拉动供给创新,使得新需求与新供给有效匹配.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投资效率,补齐社会短板,进而刺激和营造较大的产品或服务供给空间.通过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新供给产品的生产和投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末,中国政府及时推出了刺激经济的"暖冬计划",4万亿投资弥补外需下滑,以实现2009年GDP8%的增长;在全球经济疲软,中国出口下降、消费下滑、就业形势严峻的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8%的增长,而临着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5.
《城市》1993,(Z1)
自1547年世界第一个自由港即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里窝那自由港问世至今的几百年间,世界各国相继建立的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区、投资促进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科学城等一系列经济区域,历久不衰,日显繁荣。进入90年代,我国也出现了一个以发展高新技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好局面。苏州经济的发展证明,发展高新技术,实现产业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和协调化,是加速苏州社会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苏州新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以来,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速持续走低,但总体增速略高于全国;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占全国的比重有所波动;产业结构稳步升级,重点产业发展态势较好.从经济增长动力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增速均不同程度下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弱化,但横向比较,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趋均衡.区域内东中西部地区及省市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特征差异比较明显.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是“十三五”时期长江经济带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王英  张胜旺 《现代交际》2023,(10):83-91+123
生态消费作为生态文明特有的消费方式,遵从整体性、人与自然相协调和公平性原则,表现出深刻的价值意蕴,即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生态消费还存在需求力、供给力、选择力、行动力不足等问题。应通过发挥政府对生态消费的牵引力,提高企业对生态消费的推动力,强化社会对生态消费的影响力,增强教育对生态消费的感染力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结构调整的新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城市》2001,(2):31-32
结构失衡,是当前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失衡、地区结构失衡、能量分布失衡、要素分布失衡及人口分布失衡等诸多方面.现在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结构问题的不同表现.从国际经验来看,解决结构转型问题尽管需要政府作出巨大努力,但主要还是企业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进行自我调节.我们认为,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结构调整新的切入点,从而为经济增长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19.
胡应征 《现代交际》2009,(5):99-102
本文从大学中党的领导、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党的领导是核心,行政管理是关键,学术管理是重点,阐明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分别从利与弊的方面,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客观分析三者之间协调的现实性和必要性,探讨了促进三者之间协调的有效途径,进而得出大学中党的领导、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关系。本文全面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搞好大学内部的管理,对于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的大学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创造一流大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找到这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和模式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对于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环境标志认证被认为是引领社会可持续消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