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中期,是北方文化兴盛的高峰、南方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北宋后期,则是北方文化重心地位下降、南方文化重心优势不断加强的时期。从文化要素的发展状况分析,北宋中后期的文化重心主要有儒学重心位于北方、南方政治人才不断增多、文学和教育重心在南方等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上文化重心的转移现象,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重要课题。在五代十国以前,北方的中原地区基本上是我国文化的重心。到五代十国、北宋前期,中国文化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至南宋时,中国的文化重心移到了南方。从此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乃至近代,中国文化南重于北的局面,基本上没有改变。那么,为什么在南宋时期会出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现象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上文化重心的转移现象,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重要课题。在五代十国以前,北方的中原地区基本上是我国文化的重心。到五代十国、北宋前期,中国文化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至南宋时,中国的文化重心移到了南方。从此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乃至近代,中国文化南重于北的局面,基本上没有改变。那么,为什么在南宋时期会出现中国文化重心南移的现象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早也是唯一记录《清明上河图》的《向氏评论图画记》一书,是北宋末期的著作。《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后期的开封,是北宋时期新型城市形成的产物,靖康之难中被金军掠夺至北方。该图的创作、流传颇具传奇色彩,而它的世界影响更是无与伦比的奇迹,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文化、精神效益,如开创模仿热潮,成为风俗长卷的代表和市井繁华、全景式作品的形容词,衍生品成为经典的文化产业链,代表国家走向世界,成为当代和谐城市的代表等。这种独特的"《清明上河图》"现象贯通古今,最大限度地弘扬了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5.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印刷业得到较大发展,其中的原因除了印刷技术本身的进步外,还与当时江南的造纸业的发展进步有密切关系;分析比较当时北方造纸与江南造纸的发展差异,证明了正是因为北宋初年特殊的时代背景,以及江南造纸业的发达,才最终成就了北宋开宝<大藏经>得以在四川地区雕印.  相似文献   

6.
北宋的隐逸文化独具特色,是隐逸文化的集大成时代,也是隐逸文化的转折时代。本文从隐士人数的剧增、隐士对社会风气的影响、隐逸之风对士大夫日常生活的影响、隐逸之风对品评人物的影响四方面,探讨北宋隐逸之风的兴盛,认为北宋隐逸之风兴盛的原因有:士阶层的空前壮大增加了入仕的难度;社会分工细化,经济、文化的发达为退隐提供良好的生活土壤;庞冗的政治机构、名目众多的闲官制度催生隐逸闲情;频仍的党争和三教合一是隐逸兴盛的政治土壤和思想土壤。北宋的隐逸文化实现了转型,隐逸方式由小隐山林逐渐向大隐朝市发展,文人普遍追求"心隐",隐逸精神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其精神内核是淡泊名利、进退合道,外在表现则是追求自由与超然。  相似文献   

7.
在红山诸文化中鹿崇拜现象频繁出现,如:鹿首玉龙,饰有鹿首、猪首、鸟首灵物的陶制礼器,各种鹿形纹样的器物、装饰品,殉鹿墓葬等。而在北方古现代猎牧民族中,“鹿文化”也十分发达,并延传至今,如著名的鹿石、鹿岩画和北方萨满教的鹿神、鹿崇拜礼仪及民间尚鹿习俗等。鹿崇拜是北方草原文化独具特色的传统和典型的图腾崇拜遗存。这两种文化虽然在时空上相隔千年,但在地城关系和文化特点上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金代文学在继承北宋文学方面与南宋同,但取向不同。苏学北盛是以女真统治文化为主导的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双向交流的产物,优势互补对金代文学雄健特色的形成作用重大。苏学北盛对于了解金人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文化心理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传播需要媒介,移民历来就是文化传播最活跃的主体.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移民的历史,即人口不断地从先进发达的地区流动到相对落后不发达的地方,并通过文化传播带动那里的发展.对文化传播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本身文化素质比较高并且拥有政治、经济优势的移民.在绍兴历史上,越文化的发展与几次大规模的移民关系密切.北方移民南下绍兴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永嘉之乱以后,东晋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家族王氏和谢氏对绍兴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北方移民南下绍兴的第二次高潮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乱以后,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南宋及此后绍兴出了不少名人,这些人才一部分是本地产的,另一部分却是移民后裔,或者是移民与土著结合的产物.历史上移民的文化传播是双向的,既有输入,也有输出.高明的绍兴人找到了当师爷的办法,向全国各地输出大批师爷,还在明清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政治文化.近代从绍兴出去的名人如蔡元培、鲁迅、马寅初、竺可桢等,以及从绍兴出去的"的笃班"在上海才形成风靡全国的越剧,都印证了文化双向传播的特点,这个特点任何地方文化都概莫能外.要保持文化的领先地位,就要鼓励人才流动,如果只出不进或只进不出,到了一定时候就会枯竭、呆滞,或者饱和、浪费.考察历史上移民和文化传播的关系,对今天绍兴的可持续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申志诚、孙增福等编著的《河南近代教育史稿》(简称《史稿》)最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河南地处中原绾毂,向属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地,汉唐北宋河南教育文化均称发达,元明以降经济文化重心南移,近代河南教育事业在中州志士的努力下,较之江南诸省也无多让。撰写一部反映上下超世纪(1840-1949年)、纵跨诸纪元(清朝、民国)的河南教育全貌的史书,既非易事,又少借鉴,更无前例。申著《史稿》总算填补了河南近现代没有系统的教育历史著作的空白,补足了这方面的缺憾。综观是书在编撰方面有诸多特点,述之于兹。 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现存史书中,反映河南教育历史跨世纪和朝代纪元的的专著尚不曾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吴地书院的演进与学术思潮徐启彤吴地历来被人们称为“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发达之区”,历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是我国古代文化重心之一。吴地的文化教育事业特别发达,书院教育是其重要的形式。吴地书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吴地书院从南宋开始...  相似文献   

12.
红山文化坛、庙、冢的出现,是辽河文明起源和形成进程中重大的文化现象,反映着红山文化社会晚期经济、文化的强劲和发达,是中国北方人类迈入文明社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以西拉沐沦河流域史前文化为源头的辽河文明,以其族权、神权相结合的独特方式,在燕山南北、长城地带孕育成长,它与后来的幽燕文明密不可分,对后世中国北方草原形成的匈奴文明产生过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北宋东京的园林与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京是一座园林发达的城市 北宋时代的东京(开封),不仅在我国古代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在园林建筑及城市绿化方面也有许多突出的成就,对元明清各代的园林建筑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宋的官学系统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在庆历、熙宁、崇宁三次大规模的兴学运动中,地方官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由于朝廷对其发展的重视,到北宋末年,地方官学已相当发达。北宋地方官学从教师选聘、学生管理、教学方法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为此后地方官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对北宋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诗社在北宋开始发展,它是文人群体的一种新型集会形态。诗社因宋代的文教政策和科举制度以及社会分工发展的背景而形成规模。北宋诗社有两种情况,但未截然区分。从文人集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北宋诗社的发展体现了文人集会活动内容日益向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集中的趋势;并显示出北宋文人集会重心日益下移、文学发展的主导力量从中央分散到地方的趋向。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机构,是私学教育发展的最高形态。北宋时期,河南是中国书院最集中、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过考证核实的北宋时期的河南书院有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伊川书院、范文正公讲院、龙门书院、颍谷书院、同文书院、显道书院、和乐书院、游梁书院、首阳书院等,共有11所。其中以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和伊川书院影响最盛,对当时河南的教育文化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河南书院的兴盛与发展,可以从北宋科举规模的扩大、北宋学校的设立与科举制度的不协调和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来探究,这将为书院和书院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北宋的统一不同于汉、唐的统一;与北宋并存的政权,还有以北中国主人自居的辽、和雄踞在祖国大西北的西夏,故北宋的疆域比起唐朝要小得多。但北宋的经济确比盛唐发达得多。试以北宋经济活动的几项主要指标来看,北宋比唐朝至少翻了一番。北宋经济在短期之内取得较快的增长,其经济活力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南宋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上的一个重要封建王朝,对促成当时中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起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界长期存在着重北宋、轻南宋的倾向。《南宋全史》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汇众家之长,对南宋的历史作了深入梳理和研究,对人们重新认识南宋,推动南宋史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原地区医学文化在北宋时期曾有过它的辉煌。通过史书、方志、绘画、笔记、杂录等有关材料,对北宋中原医学文化的长足进步进行概述;并对这一时期政治、学术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探明北宋医学文化勃兴之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遗存有丰富发达的春秋战国青铜文化,这种文化的发现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种类型青铜文化墓葬百余座,文化分布地点计有50处左右,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质地的器物,其风格与特征既展示出了“北方系青铜器”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区域特征,从而使该地区一跃成为“北方系青铜器”分布和发现的稠密区域,也为中国北方青铜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