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流动资金的周转次数应该怎样计算?对此,学术界争论较多,归纳起来现已提出的有三种不同的计算公式:流动资金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流动资金周转次数=(销售收入-盈利)/(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流动资金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折旧-盈利)/(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南充师院学报》1983年第二期发表了刘茂林同志的文章《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应该怎样计算》(以下简称刘文)。刘文主张采用第三种公式。刘文对第一种公式的评价是:该“公式和马克思所讲的流动资本周转的理论不相符合,用来衡量我国的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也不准确”。所以,“应该抛弃这个公式”。这我完全赞同。刘文中未列示上述第二种公式,当然也没有对此作任何评价。根据刘文的观点及所主张采用的公式,将其对第一个公式的评价用于第二个公式,恐怕刘文的作者也不会反对。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2.
2004年7月,俄罗斯教育部再版发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于俄新学年9月开学之前印刷装订完毕,并将其作为俄罗斯高校师生历史教学参考书发到了各学校图书馆。此次印刷完全采用1945年的版本和装帧,新书的封面上特别注明“这是《简明教程》的第302次印刷”。众所周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最后一次印刷是在1953年,时隔半个世纪后又作为历史教学参考书发行,在俄罗斯各方引起强烈反响。在2003年初,俄罗斯教育部决定再版发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此前,俄罗斯教育部联合俄罗斯科学院等部门在全俄范围内举行了征集评选“优秀历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文革”期间,有一个日本人写了一篇题为《“毛泽东哲学”的本来面目》的文章。他在文章的“前言”中写道:“拙文的大部分篇幅是用以考究《实践论》和《矛盾论》本来面目的。”这个日本人经过一番“考究”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把现在的《实践论》、《矛盾论》版本同西洛可夫等人编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直接对照一下,我们就会看到不仅“两论”同西洛可夫《教程》的主要论点一致,而且“两论”是把西洛可夫《教程》的简单  相似文献   

4.
在苏共27大后开始的发展新思维、恢复历史真相的斗争中,历史学的最重要任务乃是清除该科学中根深蒂固的虚假教条和刻板公式,其中大多数来源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本书体现了与马列主义格格不入的斯大林个人崇拜思想的主要论点。一、斯大林的分期公式《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1938年出版  相似文献   

5.
一 凡办报纸都要注意读者兴趣,注意读者兴趣就要研究新闻价值,而研究新闻价值都会谈到新闻接近性问题。 什么是新闻接近性?各新闻理论书中对此解释大体相同:“事件发生的地点离读者越近,新闻价值就越大”。(成美、童兵《新闻理论简明教程》第48页)“新闻价值与新闻发生及登载相隔之距离为反比例。”(徐宝璜《新闻学纲要》)  相似文献   

6.
1引言 共轴球面系统的物象公式,光具组的成象,是几何光学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厚透镜高斯形式物象公式的推导和描述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教学内容。本文详细讨论了近轴光近似条件下的共轴双球面系统——厚透镜物象公式的高斯形式,並将结果推广到共轴多球面系统,得出物象公式的普遍形式。本文还对华东师大《光学》教材编写组改编的《光学教程》第二版(本文简称《教程》),对“在空气中厚透镜物象公式的高斯形式”内容的推演坦陈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它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商品流通,而不是直接生产物质产品,商业劳动是“中介”性的劳动,商业的经济效益和资金的使用效果密切相关。在商业资金的全部构成中,流动资金占绝大部分。例如,1980年,在原商业部系统占用的全部资金中,固定资金约占20%,流动资金约占80%。在合理地使用固定资金的同时,应该重视流动资金的合理使用,流动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周转速度,是决定商业经济效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当前我国商业经济效益低,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流动资金周转太慢。商业企业的资金,  相似文献   

8.
在林可夫先生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师范写作教程》“写作载体的类别”一段中,笔者注意到了一个饶有意味的提法:“实用——文学类写作”.什么叫“实用——文学类写作”?“实用——文学类”包含了哪些文体?《教程》作了如下阐释:“即融合了实用类与文学类的某些特性,既有实用功能又有审美价值的写作部类,含报告文学、杂文、传记文学、游记文学、科学小品等.”  相似文献   

9.
<正> 写作课是高校中一门重要的应用性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然而近年来高校写作教材的编著过多过滥,部分作者缺乏严肃的科学态度,以致在教材的编著中出现了误区。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无视教材研究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任意“拼凑”写作基础理论 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路德庆主编的《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版,以下简称《教程》)。关于《教程》基础课论的研究对象,作者在《修订版前言》中  相似文献   

10.
<正> (一) 商业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占用是由商品资金、非商品资金和结算资金三个部份组成的。按说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应等于商品资金、非商品资金和结算资金三个环节周转天数之和。但实际上三个环节周转天数简单相加,并不等于总的周转天数。那是因为计算的基础不  相似文献   

11.
一、“市场疲软”正常乎?异常乎? 面对近两年出现的市场回升乏力,企业界、经济学界,政府部门,各级宣传机构齐呼:市场疲软!接踵而至的是从宏观到微观治理“疲软”的对策、途径、办法纭陈,各路理论文章也浩如烟海。 国家为刺激经济发展,启动市场,清理贷款,1990年已注入流动资金贷款300亿元,清理了1500亿元;1991年上半年拖欠总额又超过2500亿元;两年间共投入工业流动资金贷款1971亿元,这其中大部分资金付诸东流,形成各企业间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二节,专门对债权作了规定,这说明债在我国民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是民法整体内容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可是,全国通用的中央电大教材《民法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中却没有债的内容,并主张“将合同与侵权责任分列,省去‘债’的一般概述。”(中央电大教材《民法教程》第188页)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和目前高校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剩余价值定义为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①其实。这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是出自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见该书一九五四年版,第115页)。为了恢复马克思的观点,有必要对《资本论》中剩余价值范畴进行探讨。一、《资本论》关于剩余价值的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含义的提法至少有十种:(一)“我把这个增殖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等于生产商品时创造的价值产品超过其中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商品生产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在一些现行《政治经济学》教材中,认为是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比如,南方十六所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组所编《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认为:商品生产“的存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分属于各个不同的所有者。”再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程》更明确地说:“商品生产是个历史范畴,它的存在的最一般的条  相似文献   

15.
一般量子力学教材中都有这样一道题目:“氢原子处于基态,如果我们画一个球面,使得在此球面内发现电子的几率为90%,则此球面的半径是多少?”(例如见《量子力学简明教程》,张怿慈编,P153).该题在解答过程中,先可假设在半径 r=xa_0(a_0为玻尔半径)的球面内发现电子的几率为90%,则可按电子几率径向公布公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出发,以《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为例,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其具体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7.
八○年第六期《经济研究》,发表张云德同志的题为《价值不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一文。文章明确地提出了:“劳动产品,均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价值则是一个永恒范畴”。我认为,把交换价值和商品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这是对的;而把价值这个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说成是一般劳动产品所具有的一个永恒范畴,则是错误的。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与张云德同志商榷。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才形成价值张文首先从回答什么是价值入手,引用了《资本论》第一卷“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体现或物化在里面”。便得出“承认凝结了人类劳动就是价  相似文献   

18.
东汉初年的思想家兼文学家桓谭的生卒年问题,目前诸家之说颇有不同。新版《辞源》定为前23年生,公元50年卒;新版《辞海》则以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56年。二说不同,但似乎都受了近人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的影响。刘氏根据《太平御览》卷贰佰壹拾伍引《新论》佚文:“余年十七,为奉车郎(中)”一语,又结合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壹拾贰引《仙赋序》:“余少时为郎,从孝成帝出祠甘泉河东”云云(按《全后汉文》卷壹拾伍载《北堂书钞》卷壹佰零贰引《新论》佚文作:“余少时为奉车郎,孝成帝出祠甘泉河东”云云,与此略同),认定桓谭出仕之年,即为汉成帝祠甘泉河东之年,亦即绥和二年(前7)。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以“21世纪经济管理类精品教材”出版了《(资本论)现代教程》(以下简称《教程》)一书。该书由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海南大学王毅武教授与康星华副教授共同完成。该书层次清晰、言简意赅、概括客观、凸显精华,是系统阐述《资本论》的学术新作,具有时效“新”、意义“新”、理念“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山东师大学报》哲社版1983年第1期许进先生《疑问句句尾“为”的词性》(以下简称《疑》)把关于“何以……为?”句尾的“为”的词性的意见归纳为三种:1.语气词,此说见于杨树达《词诠》、刘淇《助字辨略》、王引之《经传释词》、杨伯峻《古汉语虚词》、王力《古代汉语》(1962年版)等等;2.介词(介字)、语气词(作为“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