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咏物词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出含蓄、委婉、朦胧、隽永的风格和盎然的意趣,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对苏轼咏物词咏物对象的情感化审美特征的分析,总结出苏轼咏物词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形神兼备,富有寄托。苏轼对咏物词审美领域的开拓之功,形成了咏物词的发展特眨-对后世咏物词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是南宗词坛豪放派的旗手,他的词“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他一扫贺铸、周邦彦等人的寄情风月词风,在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方面又有新的开拓和发展。苏轼词的豪放较多表现为士大夫的达观洒脱,而辛词更多的是抒发了一种慷慨悲壮的英雄豪情。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北宋词坛有名的大家,其一生经历宦海沉浮却从未被现实击倒,始终笑对人生。苏轼词中偏好使用数字,而"一"字尤甚,占全词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本文拟从苏轼词中"一"字着手来试谈苏轼面对逆境时那种无畏亦无惧的旷达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古典文学评论中,苏轼作为"豪放"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领军人物被广泛认可.然而,是否就可以以"豪放"涵盖苏词风格呢?在对其所谓"豪放"词代表作品的重新解读中和对其大部分其他作品风格的评析后,苏轼词作的风格应为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  相似文献   

6.
李珣是回族先民,他以卓尔不群精神,于“夺春艳以争鲜”的花间创作主体倾向之外,另开“境界高远,词格庄重一路”。以词显现人格亦较为成功,对宋祁、晏殊、欧阳修、柳永、周邦彦、苏轼、李清照等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词和童话虽然是两种相去较远的文体,但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词却有较为鲜明的童话意境:在内容上,拥有赤子之心的晏几道以建构梦境的方式问离现实;在形式上,晏几道的词设色斑斓,视角特异纯稚,想象瑰丽,语言浅白,词境轻盈;在审美上,则又体现出强烈的耽溺于美的审美取向,具有鲜明的和谐美的特征。这些都和童话的个性精神趋于一致。以童话的视角来看待晏几道的词,可更好理解和概括其个性精神和独特意境。  相似文献   

8.
苏轼在文学的许多方面都有开创,这种拓新精神同样体现在他对咏物词的创作中。苏轼的咏物词在继承传统之外,还将自己的身世和独特的精神气质注入其中,开创了咏物词的新局面,不仅丰富了咏物词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三个方面考察了宋代徽宗年间苏轼词的影响:第一,徽宗年间禁绝苏学,苏轼对文坛的影响虽然由显而隐,却无处不在;第二,徽宗年间词人的创作在艺术手法和题材内容上均追慕苏轼;第三,苏轼清雄旷达的词风在宋末又悄悄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0.
现存三百多首苏轼词,竟有不少题旨众说纷法;这些题旨歧义较大的词,几乎是清一色的咏物词。为什么咏物词会产生审美客体的一题多解呢?这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苏轼黄州词的美学风格及其艺术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词是其文学成就的一座丰碑。苏轼黄州词主要呈现出旷达超逸、清丽舒徐、冲淡古朴、缠绵婉约、沉郁顿挫等多种美学风格,而且每一种风格的词往往又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艺术手法来表达。本文以苏轼的黄州词为例阐述了其所表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词的本体研究的新收获──评孙立的《词的审美特性》毛宣国(湖南师大中文系长沙410081)在词学研究领域中,有关词的本体研究一直是受人冷落的"灰姑娘",而从美学角度切人词的本体研究,就更鲜有人问津。近些年,词学研究虽有了醒目的进展,但仍多注重于典籍整理...  相似文献   

13.
许多有关苏轼词创作缘起的记载,均与艳情相关.如果细加考证,就会发现这些记载多属虚诞不实之词.本文认为,苏轼词艳情本事的大量流传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苏轼词的创作大大拓展了传统词体的疆域,而当时许多人的词体观念则相对滞后;二是当时大量读者、听众的非审美性的接受动机,也造成了对苏轼词的曲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宋词的整体研究,婉约词的研究,"艳词"的重新认识与评价,苏轼、辛弃疾的研究,宋诗的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高校学报对宋词宋诗研究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5.
审美具有共同的心理机制与功能,落实和集聚于个体又呈现为千差万别的个性,即审美个性,这已是美学研究者公认的事实。问题是介于审美共性与个性之间,是否还存在某种特殊性,即所谓类型,答复应是肯定的。因为在那么多的艺术品中,除了显示出审美共性与个性之外,似乎又呈现为某种审美类型。不独是艺术品,就是哲学著作,也含有某种思想性格的类型差异。海涅就曾指出,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不仅是两种体系而且也是两种不同人性的典型。一个是狂热的神秘的,一个是实践的善于整理的(见《论德国》第252页,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16.
论商品经济对唐五代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兴盛于晚唐五代有多方面原因,而商品经济的繁荣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唐代商品经济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远远超过前代,尤以东南和西蜀为甚;它使得相当一部分人改变了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词所追求的目标正是赏心悦目动听的多维效果,而外来乐曲的适时传入,如醉人的春风吹拂,使其迅猛成长。词从诞生那天起就摆脱不掉美人的“倩影”,《花间集》奠定了词的艳情传统,直到苏轼以诗为词,词才得以解放。  相似文献   

17.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山人物,李清照是婉约词的正宗作家,她又批评苏词是“句读不葺之诗”。本文在承认苏李差别的前提下,指出他(她)们处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和大文化背景,面对词坛反俗求雅的现实,基于其相似的文化人格和审美取向而表现出相似的词学审美情趣。他(她)们都主张词要表现社会、时代及人的健康情感,提高词的格调和品位。  相似文献   

18.
苏轼在北宋词坛是继柳永以后又一位改革者。然而,就其革新词体而言,即使在当时亦有一些不同看法,甚至出于同门弟子。研究北宋后期卓有影响的词家的创作实际和词学理论,结合词的特质,对后苏轼时期词坛的走势加以审视,可以帮助我们对东坡之革新做出冷静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词的发展历程,就是词境不断拓展、词格提升的历程,而以张先、柳永和苏轼为其关键人物.张先自标题序,用词抒写文人日常生活.柳词以平民阶层、下层失意文人作为抒情男主人公,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苏轼"以诗为词",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开创超旷词风,是词疆最有力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20.
翟杰 《百姓生活》2014,(10):34-34
苏轼词《定风波·赞柔奴》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苏轼的好友王定国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岭南荒僻之地。王定国之妾柔奴随行,两人感情非常好。后来,苏轼见到王定国,发现他经历此劫不但没有颓废,反而性情更加豁达。苏轼问其缘故,王定国说,只因有柔奴陪伴。苏轼问柔奴:"岭南应不好?"意思是,异乡荒凉之地,寂寞艰苦的生活,应该是很难熬的吧?柔奴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个小女子真的有大胸怀、大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