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中描写春天嫁娶的篇什较多.<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春阳下的采蘩之女,思及春日将嫁,骨肉离去的伤怀,陡然而生.<豳风·东山>:"仓庚于飞,熠熠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在春暖仓庚(黄莺)飞来之时,男家黄马赤马的来了许多人,迎娶新娘.<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其野."卫君送他的女弟远嫁,正值春燕来巢的时节.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以《诗经·驺虞》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从文化角度对《驺虞》进行分析。《驺虞》不仅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歌,也是一首天子专用的射猎音乐,因为乐者为同,故而有时也会用于普通阶层的重要场合,但主要是上层统治阶级使用。《驺虞》除了作为射猎的音乐节奏之外,还含有劝诫统治者顺应天道时序、躬行仁心道德的讽谏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爱情诗数量多,内容丰富,有反映热恋的欢乐、失恋的痛苦、婚后的和谐,也有弃妇的泣诉等。  相似文献   

4.
怨刺诗都是些“变风”、“变雅”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精神,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诗经》怨刺诗中的“怨”并不仅仅是指怨刺上政,更有普通人民对日常生活之痛和人生感伤的“怨”,“怨”也包括恋人的相思之苦、征人的思妇之怨等;而“刺”则有责备、讽刺之意。  相似文献   

5.
忧患这个词虽然出现在战国中期,但是论其由来,殷末周初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了,这种忧患意识作为我们今天居安思危,严谨对事的至妙的法宝,无论是对我们今天的工作学习,还是对我们的文学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对《诗经》中忧患意识的分析,诗经中由忧而患的这种情绪,既可以作为我们疏解情绪解决问题的一种借鉴和思路,也可以作为美学上的一种享受。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写水的有60多篇,着重揭示了上古时代以水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构筑了中华先民的生态学,主要内容可分为生态崇拜、生态评估、生态保护、生态和谐、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7.
《诗经》对数字运用的熟练程度及其丰富程度,与今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数字融入三百篇诗句中,准确地描述了事物,抒发了情感,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诗经》中一至九的基本数在159首诗篇中出现264次;十、百、千、万、亿、秭等位数在99首诗篇中出现155次;大写数字壹、贰,两、双、骖、驷等量词,数、倍等数学词汇,在28首诗篇中出现45次。合计在《诗经》中的数字及其词汇共达464次,平均每首诗出现1.5次。乃至出现了数字化诗篇《豳风.七月》。《诗经》中数字表明:中国在三千多年前创造发明了十进位制;西周时代已有四则运算,已有汉字大写壹、贰;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的亲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亲情的社会,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很多作品表现了亲情的内容,如父母之情、同胞之情.古人已经认识到了亲情的重要价值,认识到了家庭和睦对社会发展、和谐不可或缺的作用.探讨<诗经>中的"亲情"问题,对我们当下的和谐社会建设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在《诗经》中,以民间传唱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民歌占据了大部分篇幅。由于民歌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回环复沓的形式,便在《诗经》中形成并积累了大量的同义词。文章借鉴王力先生的“一义相同”说,以词语在文献中的用例为根本依据,结合古代训诂文献材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对事实材料进行翔实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从词义角度揭示了《诗经》中同义词之间的内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是养生学的发生阶段,后世诸多养生观念皆已开始萌发.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蕴含了丰富的养生文化内容,不仅长生观念已经广为流行,而且在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漫染下,在饮食、医药、环境、音乐等领域都已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养生经验,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刘玉娥 《南都学坛》2006,26(6):66-67
《诗经》中的一些处世方法,如“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济有深步。深则厉,浅则揭”、“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等,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借鉴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的诗歌。作为我们民族最早的诗,我们先民对自然和宇宙发出的第一个声音、第一句歌唱,它对我们后来的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也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奠定着我们民族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本文试从上帝与祖先、自然与万物、战争与和平四个方面,解读《诗经》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及其对后世文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当时风土人情的诗篇,主要集中在“十五国风”中,“十五国风”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通过神祗意象的塑造写了先民敬畏自然、崇拜祖先的h筮活动、丧葬习俗等,表现了先民们敬神、畏神、祭神、祀神的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对于《诗经》及《诗经》研究的论述虽然没有严密的系统 ,但确可视为“诗经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分《诗经》为“南、风、雅、颂”四体 ,并分别作了详细的解释 ;他将《诗经》作为研究周史的重要史料 ,并认为通过《诗经》研究可以寻绎当时中华民族的心态与生存状态 ;他从学术史家的高度 ,对诗经学史进行了论述 ;在《诗经》的文学研究方面 ,他也有独到见解。综而观之 ,梁启超在《诗经》研究方面所做的除塞拓通的工作为后人开辟了广阔的研究天地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其中不少诗篇向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的女性形象,她们或浪漫痴情,或缠绵哀婉,或刚烈决绝。《诗经》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周代对于女性的审美,对于后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中的人称代词比较齐全,充分反映上古人称代词的起源、发展及其语法功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根据《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对待《诗经》的不同态度简要分析了《红楼梦》作者的诗经观 ,又通过《红楼梦》中随处可见的对《诗经》字句和意境的化用 ,来说明前者对后者的创造性运用 ,从而体现两者形体语料和理路气脉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两性结合的目的各不相同。《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西周时期人们对子嗣问题的重视。从求偶互赠礼物到采摘祭祀再到祈福赞颂无不包含子嗣意识.生儿肓女是当时两性结合的主要目的,子嗣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女性.它几乎贯穿女性的一生.从中折射出她们的辛酸苦辣。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描绘了许多昆虫,以极其丰富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它不仅是先民的物候指南,更是寄予了其浓厚的原始宗教信仰。从先民的思维方式出发,就能更好地了解昆虫的重要作用,理解诗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相”在《诗经》中的六种意义,对“相”的“本质”义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