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望龄教授辑注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9月版 )收入孙中山一生中给刊物题签名称的遗墨不少于 1 0件。笔者在查阅资料过程中 ,发现孙中山题签《三五》杂志的刊名 ,为已经出版的各种孙中山文集所不曾收录 ,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该题签刊载《三五》杂志第 1期封面 (该刊物出版期数不详 ,国内仅能看到第 1期 )。从右至左题“三五” (出版时套红 )二字 ,左下落款“孙文题” (出版时亦套红 )三字。从字体来看 ,与孙中山的其他题词笔迹一致 ,可以判定该题签为孙中山亲笔所书。《三五》杂志系政治性刊物 ,由中国国…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成 《理论界》2007,1(2):192-19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从被正式提出到孙中山逝世,经历了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最后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的三次嬗变。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进步,使其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地修正、充实、完善。梳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嬗变的轨迹,利于我们学习孙中山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3.
“三民主义”最早产生于岭南,主要得力于岭南对外开放的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的熏陶。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创立者。然在孙中山的周围还有一大群岭南人,他们与孙中山意气相投,最早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宣传、讲解和发挥。可以说,“三民主义”并不单单是孙中山一个人的创造,除了孙中山之外,其他的岭南革命分子对“三民主义”的创立也有着不可抹煞的贡献。地处岭南的香港,是反清思想的一个发源地。香港自1841年被英国占领后,清政府便不能把它的统治力量伸展到这个小岛。许多不甘臣清的岭南人便把这里作为他们暂时脱离清朝统治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4.
<正> 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优秀代表,与孙中山齐名,合称“孙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般史学家都认为他对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他也有很多缺点,但是个应予肯定的伟大历史人物。之后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尤其林彪、“四人帮”的干扰,有些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就不够实事求是了。在这方面,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是有代表性的。该书在罗列了黄兴在辛亥革命后为湖北会馆题词“南北一家”,以及不参加孙中山  相似文献   

5.
李华兴 《社会科学》2001,10(6):73-76
孙中山是一位与时俱进的世纪伟人。“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① ,他为三民主义和大同理想奋斗了一生 ,真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据刘望龄教授辑注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统计 :在他收录的 2 99件遗墨中 ,书写“博爱”的有 49件 ,题赠“天下为公”和“大同”的有 40件 (内中一件恭录《礼记·礼运》大同篇全文 ) ,两者合计共 89件 ,占所辑遗墨总数的 2 9% ② 。可见中山先生对大同博爱向往之深、追求之切。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演讲的结尾 ,孙中山谆谆教导国人 :“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 ,去统一世界 ,成一个大同之治 ,这便是我们四万…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是中国妇女的楷模,“国之瑰宝”。她的一生是英勇战斗、无私奉献的一生。本文主要谈宋庆龄在孙中山逝世之后,继承与发展孙中山的思想和事业,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正确立场,同一切违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反对国共合作的行为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为创建新中国建立的不朽功勋。1孙中山于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后,宋庆龄没有被悲痛压倒,也没有像当时有些人所希望的那样,因此消沉,“悄然退居幕后”①。她化悲痛为力量,很快地振作起革命精神,勇敢地投入了为实现孙中山未竟事业…  相似文献   

7.
侯中军 《广东社会科学》2022,(3):96-108+287
围绕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研究这一课题,学界在孙中山进入清政府驻英使馆的方式上存有两种论点:一是绑架说;二是自投说。孙中山本人对自己进入使馆的方式,先是称被“绑架”,后改为“自投”。无论是“绑架说”还是“自投说”,均无法合理解释涉案双方的材料。如果把“政治犯不予引渡”规则纳入分析的视野,则从孙中山避难香港起的历史发展线索就比较容易得到合理解释,不但可以印证孙中山方面的材料,而且可以解释清政府方面的相关材料记载。为了推动革命宣传,改变处于困局中的反清革命,孙中山主动策划了自己被清使馆囚禁事件。通过分析两方的材料,可以认为,孙中山被囚禁于清使馆是一次有预谋的自投。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戚鸣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延辰130周年,由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和广东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1月3~8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  相似文献   

9.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他在追述“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门“因袭”传统文化是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过程中,孙中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创新思想。‘“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政纲中影响巨大,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旗帜。在关于“民族主义”的诸多言论中,孙中山从传统文化中广泛吸取有益于革命需要的东西,并适时地赋予其新的意义。从“驱除邀虏,恢复中华”中,可以看出,孙中…  相似文献   

10.
经济平等思想是孙中山平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基础之一。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主要来源一是古代大同思想和洪秀全的均贫富思想,二是他在西方国家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孙中山“经济平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孙中山经济平等思想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孙中山所主张的经济平等是建立在富裕基础上的均等,认识到通过振兴实业对实现全民经济平等的重要性。局限性是平均地权仅涉及分配领域,未触及所有制制度,“节制资本”带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点,同时孙中山对实现“经济平等”目标的过程存在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纲领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比较刘贞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列宁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和《两种乌托邦》的有关论述中,被认为“是一种乌托邦”。因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术界就把它定性为“主观社会主义”。但是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一、民权政治—孙中山的行政管理思想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毛泽东称他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①。孙中山关于行政管理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民权主义”当中,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权在民”论。即国家政权归谁所有,谁是国家的主人?孙中山主张“主权在民”,“主民仆官”。他说:“今日我们主张民权,是要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政府的权力,“不应…  相似文献   

13.
广东社会科学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大会,于1994年11月20日在广州白云宾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为社科大建校十周年题词:“解放思想,走成人教育的新路子。”广东省省长朱森林的题词是:“社科联办大学是一种新尝试和新模式。”广东省人大主任林若题词:“发扬社科界的人才优势,努力办好广东社科大。”为社科大校庆题词的还有老同志任仲夷、刘田夫、吴南生、王宁、寇庆延、杨应彬、陈越乎、匡吉等。大会由副校长黄中一主持,校长张江明教授作建校十周年的工作总结报告,名誉校长匡吉作了重要讲话。张江明校长在工作总…  相似文献   

14.
在(建国方略》的(孙文学说)中,孙中山在注重“行”的“行易知难”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上,提出了“力行”的革命学说。这种革命学说就是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革命精神。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就是闪耀着这种革命精神的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革命奋斗的一生。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孙中山的这种革命精神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在《孙文学说)中,孙中山阐述了“行易知难”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学说,这种认识论学说鲜明的特点是注重行,强调行,把行放在整个认识论学说的重要位置。中国传统的知行学说,“行”一般是指个人…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孙中山和苏加诺的“社会革命”论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对亚洲民族主义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开了第三世界落后国家“中间道路”的先河;苏加诺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社会革命”论,他们的相同之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象中国、印度尼西亚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进行“社会革命”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作为20世纪中国的伟大人物,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与实践活动所折射的光辉不仅影响着当代的中国与世界,还将对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样的价值取向,孙中山研究的深入与拓展,不仅要立足本世纪,还要面向新世纪。周兴棵新著(孙中山的伟大思想与革命实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400千字)可以说既在“立足”与“面向”上定位,又在深入与拓展上发力,周著把孙中山的“思想”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来立论,这是林林总总的孙中山研究著作中从未得见的新视角。这个在外行人看来貌似普通的命题,却是著者近20年来艰苦探…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与香港尚明轩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与被誉为“东方明珠”的香港有过很深的因缘,他视香港犹如‘咱己的家乡”。在孙中山一生的事业中,长期与香港维持着密切的关系,并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探究孙中山与香港的关系,可以有助于深入理解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发...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孙中山早年与澳门澳门是孙中山从小熟悉的乡土,以往隶属香山县(1925年孙中山逝世易名为中山县以资纪念),离翠亨村只有30多公里的路程.孙中山的父亲,年青时在澳门的板樟堂街当鞋匠.还有一说孙父年青时在澳门还当过裁缝.孙中山从小常随父母往来澳门与家乡之间.1878年,孙中山12岁,第一次离开故土,随母亲到美国檀香山,是经澳门出国的.1883年,孙中山17岁,再次往香港读书,也是离开家乡经澳门而去.孙中山在港学医其间,常来往港澳,发表反清言论,公开提出“勿敬朝庭”的口号,与杨鹤龄、陈少白、尤列被人称为“四大寇”,经常大胆议政.其时杨鹤龄在澳门的“杨四寇堂”,也常常成为孙中山在澳门时的重要活动地方.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的演变朱德新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思想与实践无不围绕“民”来进行,“主权在民”便是他耗费了毕生精力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经历了抽象的“主权在民”到具体的“直接民权”、“地方自治”的思想变化过程,从而将民权主义推向中...  相似文献   

20.
1911年底,孙中山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初,特为同盟会上海机关报《民立报》题词:“‘合’之一字最足为吾人警惕,”这是他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语,既是其长期革命斗争的经验总结,又是其对加强党内和全民团结,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和合力建设民主国家的强烈期许。意味深长,值得认真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