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五四文学与无政府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背景、原因作了简要分析。无政府主义影响五四文学最重要的观念是它的"个人本位主义"。这在五四文学观念与具体创作中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对自我的标榜与追求,对极端自我与极端自由社会的向往;二是反对国家、强权的思想与强烈的破坏欲望;三是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不断推进,当代民族文学的英译成果逐渐增多,呈现出丰富多元的传播态势。权威译者与出版媒介共同促进了民族文学海外象征资本的生成、转化与累积。从接受情况来看,当代民族文学仍徘徊在海外大众读者的视线之外,但民族书写中呈现的地域特色、国族想象以及关于“自我”与“族裔”的身份诉求却引起了西方学者的研究兴趣。在“东方主义”的凝视中,中国民族书写的丰富性不可避免地被西方话语遮蔽和异化。当代民族文学如何突破跨文化交流的困境,是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亟待解决的议题。  相似文献   

3.
20、 30年代中国革命作家,在接受苏俄文艺理论的同时,借鉴了古典俄罗斯文学的艺术经验,这种理论观念的全盘接受和艺术经验的向后看意识,使接受呈现出一种错位性特点。也就是说,作家们所接受的先验性革命的文学观念并没有给革命文学的艺术品格带来实质性变化,反而是五四时期接受的古典俄罗斯文学的艺术经验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文学是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古典文学、苏联文学、以及当代俄罗斯文学的总称。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主要表现为文学思潮影响、文学接受影响、文艺政策影响和文学精神影响。影响的长期存在,既有一定历史阶段的国情相似和意识形态相似的因素,也有国别文学彼此影响、交流的内在规律。影响的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设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和中国读者的接受心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几代人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中 ,人们很少将注意力投注于意大利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之中。本文旨在通过“文的自觉”和“人的发现”两个方面 ,考察五四文学接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文学的影响 ,从而比较探讨作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五四新文学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五四"先驱开启了文学大众化的先河,"左联"致力于文学大众化的努力,毛泽东《讲话》对之的阐述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文学大众化过程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重点从文学接受角度考察大众化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趋势,提出今天如何更好地促进文学大众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依据文学交流的主体间性理论,文学被视为主体间的存在方式.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是在其读者视野与作者视野的交流对话中融合而成的.研讨张竹坡小说接受论的主体间性,可以从读者接受的本质、读者接受的条件及读者接受的过程三方面分析,以凸现其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的当代色彩.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处于不同政治区域内的民间作家赵树理和张爱玲,为了不同地域中读者的期待视野,选取了中国民间文化形态作为自己创作的价值取向,然而由于他们出身和生活经历的差异,致使他们接受了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学文本影响,导致其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赵树理填补了五四新文学在乡村社会留下的巨大空白,创建了中国新的民间形式;张爱玲以现代意识提升了传统都市通俗文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新式教育下林译小说与新式教育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林译小说的口译者是新式教育下的产儿;二、在合作翻译西方小说的过程中,林纾逐渐地把合作翻译西方小说定位成新式教育的一种替代形式;三、林纾本人还是新式教育中的教师;四、新式教育下的林译小说在当时的影响是极大的,这不仅对接纳新式教育的五四文学创建主体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那些没有接受新式教育的士大夫和市民也都有一定的影响;五、在五四文学发生过程中,林纾以强硬的反对者身份和五四文学的发难者进行的论战,在客观上促成了五四文学的主张从文化的边缘走向中心,成为正式取代以林纾等为代表的那一代接受西学影响的学生的标志。如此说来,林纾对五四文学发生的贡献在于他以偏激的传统文化立场,通过与五四文学的发难者和倡导者的交锋,使五四文学最终移位于社会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中西儿童文学资源的差异使得两种文化的交流成为可能,也正是如此,五四儿童文学在推介和展示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在想象中国,"中国形象"的确立借助于西方异质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想象中国的过程的实质即五四儿童文学在与西方文化互渗中建构自我的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11.
由于早期的文学与社会关系紧密,文学理论的早期研究范式大多是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入手,这种文学观念把文学看作是对象现实的模仿、再现或反映。到了现代文学理论中,文学理论研究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形成了新的理论范式,以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为代表。到了所谓的后现代的文学理论中,由于图像文化的勃兴,又出现了文学理论的新的转向,即图像转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文学理论研究就出现了两次转向,大致存在着文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和文学图像学这三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师在文学教育中扮演两种角色:文学评论者和文学话语传递者.文学评论者通常被视为高级文学阅读者,他们将成熟的思维逻辑、理论素养和研究培训杂糅进阅读赏析中.而文学话语传递者重视对学生个体性的塑造,阅读和写作过程实际就是话语的描述性因子,文学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对文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消化,并逐渐培养其个体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文艺批评缺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读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对后现代性的片面理解、对经验论的自由主义的偏爱、对体系性建构的逃避,指出其3重欠缺——批评视野的狭隘、批评理性的残缺、批评本体的孱弱。只有进行原创性的体系建构,当代中国文艺批评才能自我提升到更高的境域。  相似文献   

14.
《长恨歌》主题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讽谕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和双重主题说。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从文学传承的角度看,继承了之前作品主题;其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创作环境和自身经历共同促成了主题多样;其三,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是文字符号的多义性和接受的个体性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5.
文学符号学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符号是存在于具体历史时空文学活动中的,由最小文学手法、整一文学手法、文本文学手法、文本纯文学风格、文本文学审美风格五个层级自我调节构成的结构,其模式为:((((ERC)RC^1)RC^2)RC^3)RC^4)RC^5。其中,ERC,即自然语言符号。E,是其能指即音响形象;C,是其所指即概念;R,表示两者的关系。文学手法、文学风格,是文学符号((ERC)RC^5的基本意义。文学符号第一个结构层级的能指(ERC)与第五个结构层级的所指C^5文本文学审美理想具有双栖身份:既属于文学领域又属于非文学领域。通过(ERC)与C^5,文学符号在保持自己结构边界、结构转换规律维系文学符号自主、自足、自律运动时,维系与非文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当下的部分文学理论家认为文学性思维在后现代语境下对其它人文学科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渗透,因此文学研究应该转向.实际上,文学性思维只是众多艺术性思维的一种,文学性思维的弥漫本质只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的自我赋予意义的表达,是文学研究在后现代语境下的一种焦虑症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文学期刊与改革要求和市场大趋势难以谐调的矛盾日益突出;文学期刊面临生死挑战;文学期刊改革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曾对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出过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周恩来的文艺理论体系。1959~1962年的《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三篇讲话从文艺的服务对象、遵循文艺规律和发扬艺术民主三方面体现了周恩来的文艺思想,具有丰富深刻的内容和巨大的理论价值,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类型,在质量标准上有其特殊性,而译者对于源语文本的理解和目的语文本的创造使文学翻译的全过程被置于文学理论的制约之中.基于文学翻译的固有特性,以及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与文本的关系及其创造性作用,文学翻译同样需要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发展的历史以文体的发展为基本内核,考察古代文体形态演变的历史,同时也就是考察古代文学创作、文学观念变革的历史。该文以吴承学教授新著《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为中心,对其在文体形态研究方面的特色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论,并以古代文体发展的历史和相应的文体学理论为学术背景,对目前文体及文体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以预见的文体研究的学术前景作了扼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