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实行的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办法,至今没有多大变化。结算依据是以施工图预算为准,结算方式基本上是按工程进度结算,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所从事的施工生产活动,同样涉及到价格,成本、利润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改革现行的工程价款结算程度,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一、按施工图预算结算形成的历史原因从五十年代开始形成的基本建设“三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决算),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基本建设管理模式。施工企业做为基本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张维铭 《浙江统计》1997,(12):14-16
平均值和标准差控制图主要用于判断生产过程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是否处于或保持在所要求的水平。常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控制图的控制限是根据从正常生产条件下所生产的产品中抽取至少20个或25个样本来制订的。如果生产批量不大或者在生产开始阶段,这个规定就使常现控制图不能有效地使用。本文构制的样本数较少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图能可靠地应用于小批量生产的过程。一、常现控制图的控制限利用控制图能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异常,对异常的过程,要查明异常原因并采取对策,使生产过程达到统计控制状态。当过程处于控制状态时,能避免或减少不合…  相似文献   

3.
小批量生产的单值统计控制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值控制图主要是在每批产品或每一抽样间隔内只能得到一个观测值的情况下,用于判断生产过程的平均值是否保持在所要求的水平。常规单值控制图的控制限是根据从正常生产条件下所生产的产品中至少抽取50件产品来制订的。如果生产的批量不大或者在生产开始阶段,这个规定就使常规控制图不能有效地使用。本文设计样本数据较少时单值控制图的控制限,使得不论所检验的产品多少,都能可靠地使用。一、常规单位控制图的控制限我们知道,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有系统性因素(或异常因素)和随机性因素两类。如果生产过程中只有随机因素影响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生产周期是指企业在将主要原料投入生产到检验合格的成品验收入库的时间间隔。它既是实物形态的周转过程,屯是一个资金周转的重要环节。无论是生产组织,还是资金管理,生产周期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首先表现为,作为一个资金运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生产周期的长短直接影响着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影响企业资金运用效益。其重要性还表现为,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应变能力,甚至是市场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以最优的质量,最快的速度和最优的服务满足用户$要.而生产周期的长短决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一项科学的正确的有战略远见的重大决策。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性采取什么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体现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经济,实现经济增长,可以有两种思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在基本保持原来的低效率和利用程度条件下,主要是靠增加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6.
商州地处秦南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坡场草料极为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和谐的水土资源和传统的地方养殖习惯,为畜禽养殖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商州农业户11.75万户,农村生产劳动力近32万个,前多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当地政府的协调引导下,生猪生产一直做为商州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传统主导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7.
韩小平 《浙江统计》2009,(11):29-30
浙江省统计局选择余杭区开展了粮食生产统计监测抽样调查试点工作。这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和全面统计进行调查和推算,完成了试点方案制定、业务培训、耕地区块图绘制等各阶段工作任务。领导重视、选聘好调查员等环节确保了调查任务顺利完成,但调查中也碰到耕地和非耕地分散且大小不均、调查区块分布图和自然地块分布图中面积有点混乱等问题,建议采取建立农作物面积检查制度、取消全面农作物面积表等措施应对困难。  相似文献   

8.
文章考虑了制造商在两阶段中的生产情形,即第一阶段只生产新产品,第二阶段生产具有替代性的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以制造商自身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分别在两阶段中建立定价、生产计划模型,研究了制造商在考虑新产品对再制造产品具有替代情形下的最优定价和生产数量.最后利用数值算例分析替代性参数的变化对于定价和生产数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替代性参数的增大,制造商采用替代措施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总体利润.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这重大的历史过程中,一方面,企业要走向市场,实行优胜劣汰。企业如果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会停工停产,甚至破产,企业工人随之下岗或失业。另一方面,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过程中,实行减人增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就需要富余人员下岗。这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成为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企业进行生产,要投入劳力、资金、土地、设备、原材料、管理技能等等,这些叫做生产要素或投入要素。产出量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一般就取决于这些要素投入的数量。投入与产出的这种关系可用生产函数来表示。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是:Q=f(X_1,X_2……Xn)式中X_1、X_2……代表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Q表示要素投入后能产出的最大产量,它随各种要素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大都市上海的市场化整合下,是一个经济联系相对紧密的经济区域.但是在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行政区域替代了经济区域,各个地区完全服从于由上而下的垂直式的计划经济,导致上海的城市功能退化为单纯的制造业中心,基本丧失了曾经具有的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9年我国31个省市建筑产业生产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弥补了传统DEA模型忽略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的缺陷。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产业集中度、地区市场化水平以及地方政府支持力度等环境变量对区域建筑产业的投入松弛变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排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因素的影响后,我国31个省市的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的下降所导致。最后依据同质化环境下获取的更加切实、准确的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我国建筑产业生产效率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市粮食生产的问题化州市统计局赵兰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可说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其充裕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架构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粮食生产中一些所始料不及的问题、矛盾会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4.
城镇消费需求为何对经济增长拉力不足河北城调队李殿京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由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给决定型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求导向型转变,因此,供给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都必须以满足需求为目标,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转变阶段,居民消费需求的适度...  相似文献   

15.
生产活动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产活动规律及生产者在生产活动中的决策行为,及建立宏观或微观经济模型过程中,进行生产活动的数学描述,构建生产函数都有其重要意义。一、生产函数的一般定义生产函数,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与产出量之间依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若设Y为产出,Xi(i=1,2,...,n)代表n种投入要素,则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在宏观经济增长模型中,人们通常仅考虑劳动力L、资金K与科学技术三方面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一种广泛的观点是,把科技水平看作生产要素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发展历程 四川工业6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传统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两个大的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属于传统计划经济阶段。这一阶段,四川工业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2010—2019年31个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与空间Markov链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及动态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在低水平上反复波动,中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水平高于东部、西部地区。(2)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地区差异显著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地区间差异与地区内差异的交互作用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3)研究期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极化现象消失后又重现,东部地区两极化趋势较为明显,中西部地区两极化趋势减弱。(4)传统Markov链估计结果表明,农业绿色生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自我强化功能,进一步引入空间因素后发现,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时间越长,溢出效应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原则在确定生产范围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海东 《浙江统计》2002,(6):20-21,36
众所周知,经济运行以生产为起点和核心,自然,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的划分就成为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前提。生产活动的范围一经确定,则国民产出的规模和构成、分配的水平与途径、使用的内容及方式等等,都将随之被相应规定。因此,审慎而又适当地界定生产活动的范围,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襄汾是一个农业大县,粮棉生产在全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八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大经济改革力度,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199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O9044吨,1995年粮食总产量增加到了211037吨,平均每年比上年递增0.19%;各类乡镇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O4.8元,1995年增加到了1220.6元,平均每年比上年递增15.08%,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然而,从粮食生产发展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粮食生产增长明…  相似文献   

20.
坚定不移地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在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领导下,我国于199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在全国推行新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实践,是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计制度方法、数据处理方式等一系列传统模式的重大改革。各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