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4月28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廖为建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60岁。作为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廖为建教授学术造诣深厚,社会影响广泛,多年来为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及学术工作委员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荣获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颁发的“中国公共关系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2.
2014年是公共关系进入中国整整30年,中国的公共事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已经拉开帷幕。30年对中国公关行业意味着什么?案例大赛对于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意义何在?《国际公关》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大力。  相似文献   

3.
《国际公关》2022,(1):157-158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京举办【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30周年颁奖典礼】,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联合国前副秘书长、CIPRA会长吴红波等有关领导出席活动,为中国公共关系行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机构和个人颁发【杰出贡献奖】,感谢及表彰行业专家、会员单位长期以来对协会及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支持和贡献。北京嘉利智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公共关系观念引入中国后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公共关系事业迅速发展和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着重研究公共关系在观念、行动、社会需求的局限及协调和培训的不足等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未来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前景,指出提高公共关系事业的专业化程度是努力的核心,制定法律法规和自律方法、多层次的教育和培训以及专业化实务方法的推广是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值此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梳理一下上海公共关系事业这些年来走过的道路,确实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专业化"与"学科化"是考察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公共关系学发展的一组重要线索。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意义上公共关系事业的诞生及公共关系学的建立,到20世纪90年代公共关系行业的异变调整与公共关系学的迂回发展,再到新世纪公共关系领域的新拓展与公共关系学的新转型,中国公共关系学一直在"专业化"与"学科化"的共生中不断成长。一方面,在"专业化"的逻辑下,中国公共关系学积极以学科服务专业,成为公共关系专业化的直接参与者和推动者;另一方面,在"学科化"的逻辑下,中国公共关系学追求学科建制和应用科学方向,长期面临学术正当性不足的严重威胁。展望未来,中国公共关系学须在二者共生中坚持内涵建设,真正助力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共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地方政府公共关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关系事业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政府公关主体自身认识不足;对公众有倾向性的选择造成政府公关的偏失;传播沟通渠道不畅等严重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当树立并强化公关意识;理顺公众关系,多办实事,取信于民;注重公共关系传播,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中国第一公关”的经叔平先生在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10周年庆典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公共关系在帮助企业树立形象、市场推广,协助政府完善决策和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中国公关咨询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商机。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公共关系事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关系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公共关系评估胡税根公共关系是现代社会组织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也是现代社会组织开拓事业的一种有效手段。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调查、计划、传播和评估四个阶段。其中公共关系评估是公共关系工作过程的最后阶段。由于公共关系工作的可塑性和弹性,对公共关系工...  相似文献   

10.
公共关系理论在美国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关系引入中国近20年,至今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关系在中国的良性发展。作为一种起源于美国的活动和学科体系,公共关系在美国的发展无疑对中国的公共关系研究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公共关系实践和理论的沿革论述,析出美国重要的公共关系学家的思想纹路,这不但为人们对公共关系思想、模式和管理的进一步认识提供帮助,还有助于当前公共关系业界了解专业理论发展的轨迹,更有助于关注公共关系的各界人士能够从美国公共关系理论体系的变迁及发展过程中了解、把握公共关系学科的系统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关系,以期对全球化信息时代下中国公共关系实践和理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据悉,在不久前举办的一次公共关系高层论坛中,某企业公共关系部主管人士提出一点困惑:他们在公共关系实践方面的某些探索,得不到成熟理论体系的支持,也没有专家学者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上述情况是事后一位与会的青年朋友告诉我的。这位朋友感到不解的是:公共关系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现在都在干什么?为什么实践中的许多问题没人关心呢?笔者一时难以回答。因为,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关系问题,确实是中国公共关系领域多年来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公共关系作为一个新兴的事业领域,如何在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  相似文献   

12.
公共关系策划是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调查、策划、实施、反馈“四步工作法”中的第二步。作为一种创造性的事业,公共关系策划是整个公共关系活动的灵魂。然而目前学术界片面强调公共关系“术多学少”,公共关系策划研究几近空白。本文试图对公共关系策划进行明确界定,并系统地探讨公共关系策划的价值、特征与原则,提出策划的三层次理论,并尝试勾勒出策划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社会各行各业对公共关系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构筑了中国公共关系市场;共生性是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基本特征之一,对其确认和深入理解,有助于在活跃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找到并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公共关系市场规模测定需要更加科学;有了公共关系市场的游戏规则并共同遵守,才能促进我国公共关系市场的快速发展;高质量的公共关系基础平台是公共关系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公关》2012,(3):84-87
为反映2011年度公共关系服务市场的运行态势,正确评价中国公共关系业的发展状况,为专业机构提供积极的行业指引,1月18日至3月10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对中国大陆境内主要公共关系公司进行为期50天的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公关》2013,(5):40-42
9月7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组织工作委员会2013年度工作会议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女士到会祝贺并致欢迎辞。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原驻美大使李道豫,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山东省原政协副主席王宗廉,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安徽省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安徽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安徽省公共关系协会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当前中国公共关系形势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公关》2013,(3):84-87
为反映2012年度公共关系服务市场的运行态势,正确评价中国公共关系业的发展状况,为专业机构提供积极的行业指引,2013年2月22日至3月29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对中国大陆境内主要公共关系公司进行了为期36天的行业调查。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校最近设置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该系成立大会于1988年12月27日举行。美国大通银行亚太区公共关系副总裁顾明仁、香港公共关系学学者许彬分别作“香港企业传播与公共关系”、“香港社会服务与公共关系”学术讲座。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政治管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夏书章教授在会上讲话并撰文《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公关》2015,(1):1
1月23日,以"回归·未来"为主题的2015年中国公关嘉年华在京隆重举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015年中国公共关系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公关业还是蛮拼的。2014年,恰逢公共关系进入中国30年,经过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政府对公共关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对公共关系的需求越来越多,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误解越来越少。30年来,国际公司纷纷进入中国,中国公司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化、专业化成为中国公关传播行业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公共关系业走过20年发展历程,并且成功申办2008年世界公共关系大会之后,全球最大的公共关系组织——美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和全球公共关系联盟应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的邀请,日前抵京对我国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访问,开创了中美双方公关界高层交流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反映当前中国公共关系市场的运行态势.正确评价中国公共关系业的发展状况,为专业机构提供积极的行业指引,1月15日至3月15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对中国大陆境内主要公共关系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调查活动。该项活动由协会研究发展部具体实施.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监督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