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性的需要,同时经济的发展又不断地开发和提升着人性。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适应人的本性的人性经济,是不断满足人的需要的经济。充分认识人性与经济的关系,是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基础,它将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在经济活动中更有效地研究和开发人性,在适应人性的基础上改善人性,通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性得以升华。在经济活动中人性发展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将占尽无限的商机。  相似文献   

2.
简评韩非对先秦儒家“德治”学说的批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早在“百家争鸣”时期就已成为显学的儒家的“德治”学说 ,韩非从法家的立场 ,进行了尖锐的批驳。韩非以其“人性自为论”批驳了构成“德治”学说理论前提的“人性善”论 ,以其“德化无用论”批驳了构成“德治”学说核心的“道德教化论”,并以其“道德虚伪论”揭露了“德治”学说的内在矛盾及其在实践中表现出的苍白无力。韩非的这些批驳 ,切中了儒家道德至上思想的要害 ,对于后世指正儒家“德治”的弊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具有丰富的人学蕴涵。经济学的研究应该以人为中心 ,研究人的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行为的人性分析的根据 ,就在于人的经济行为与人性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经济人”假设和“有限理性”假设是市场经济人性分析的逻辑假设和基本前提。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一定意义上说 ,也是适应人性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人性善恶的话题是古今中外学术争论的焦点。历史文明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人性观和权力观。而"性善论"与"性恶论"思想在各国政治实践的不断碰撞,一次次印证着人性善恶与权力运用的紧密关联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日益高发,因此在权力规范的问题上应综合考虑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合理之处,既要对人性之善充满信心,更要警惕人性之恶,将德治与法治结合,编织制约权力腐败的制度之笼。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模式的人性张扬--关于德治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治的同时坚持德治的治国方略,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理论创新.它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目标的结构转换,顺应可持续发展模式的价值指向,满足人性追求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略的理性反思和自觉选择.  相似文献   

6.
弘扬"五种精神"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新一轮发展,增强竞争力的紧迫课题.把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结合起来,是对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德治的前提是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体系,根本目的是为了全民族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7.
论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础、内在动力和可靠保证。市场经济诚信原则的主要内容是 :依诚实信用的方式制定市场规则、依诚实信用的方式行使经营权利及依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公民义务。确立市场经济诚信原则 ,要求坚决贯彻江泽民“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强化人们坚定恪守和实践诚信原则的观念意识 ,大胆借鉴海外成功的市场经济管理经验 ,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管理体系 ;加强舆论监督 ,坚持德治和法治双管齐下 ,完善法制、加强宏观管理、严格依法制裁  相似文献   

8.
广告以其较高的曝光频度首先抢占了人们的记忆空间,进而向深层的认知领域渗透,消费者在依广告消费产品的同时也接受了它所宣扬的人性观念,广告中的人与物、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关系反映了商业社会中人性异化的现实.广告以潜意识控制和动机调查(MR)为手段达到操弄人性的目的,但对广告的人性考评要看谁在用、为何用、怎么用.关注广告活动的人性问题并非要制造一种道德恐怖气氛,而是对广告规划、经济安排提供一种有利于人性自我完善的内在参考,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公正、公平和更少人性侵犯的经济模式是相契合的.  相似文献   

9.
中西人性论与人性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人性与管理关系密切。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塑造论”,注重德治 ;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 ,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 ,其人性管理为“适应论”,注重法治 ,两者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完整的科学的人性管理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人性论基础之上的 ,是德治与法治、“适应论”与“塑造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在"性善论"的人性预设基础上的"德治"思想,把以"德"治天下作为一种理想化的统治手段和管理模式.分析这一古代传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前的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与互补.  相似文献   

11.
从人治与法治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出发,分析了人治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法治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论题旨在诠释法治的涵义,说明法治国家乃是市场经济这一社会制度的基本前提。在公法上,法治之法先于国家,高于国家,它是关于限制国家(尤其是政府)权力、保障个人自由的至高无上者。实现法治,旨在从外部提供私法社会——市场经济社会所必须的制度框架。从近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理念看,在法律主治下,国家的权力(公权)被严格限定,社会及经济活动皆属私人领域(私权),不必也不容国家染指。由此,给个人带来空前广袤的自由空间,因而形成市场社会。  相似文献   

13.
孔子德治的最高理想是大道之行下的大同社会 ,王道之行下的小康社会则是其最低理想。“仁”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核心 ,“礼”是孔子德治思想的总纲 ,“天命”则成了孔子德治思想的封闭环。“克己”与“爱人”是实现孔子德治思想的两条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把“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 ,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而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是顺利实现以德治国的极其重要载体 ;在以德治国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必将为克服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固有缺陷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法治社会的发源地是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里孕育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及民众文化等因素在东西方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催生了法治社会。在法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 ,道德的性质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发生了对位偏差 ,道德地位在德治主义传统文化的视野里也相对降低。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 ,要正视这种变化 ,并立足于法治 ,才能有效地开展德治  相似文献   

16.
为落实和实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提出并构筑了“以德治国”的法制化模式。“以德治国”的法制化模式 ,关键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 ,职业道德体系、社会公德体系和家庭美德体系 ,从而使道德与法制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高度统一 ,相辅相成 ,共同治理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7.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主要孕育在哲学、道德及政治意识形态的体系之中。古代思想家们从德性、能力、身份等级的角度思考管理主体合法性问题;从德治教化、法律规制、权术运用的角度探讨管理的有效性问题;从君、臣、民的角度考察管理对象问题。由此,他们提出的各种不同治国方略,不仅展现了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脉络,而且表现出古代管理思想"人治"与"治人"高度结合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现代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一个世界性关注的课题。在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观念的影响下,"法治"在公司治理中的功能越来越强,相对而言,"德治"的作用却日渐被人忽略。而道德规范是对法治失灵最好的补充机制。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应当走出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实行"德法兼治",形成德法并举、互为补充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在理论上明确和解决如下3个问题:1.“法治经济”不是“法制经济”,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2.要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即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