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鞠九江 《百姓生活》2011,(11):26-28
享有“中国神剪”美誉的陈耀今年49岁,多年来,他先后有200多幅剪纸作品在国内参展获奖,1900余幅剪纸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有的剪纸精品还被国外博物馆收藏。从2001年开始,他靠剪纸创业。如今,“陈耀剪纸”已形成品牌使他成为“创业明星”。谁能想到,30年前,他是一位3次高考的落榜生;14年前,他因车祸成了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神剪     
一位剪纸艺人,近年来,被中央、省、市电视台拍摄了近20部专题片,斐声大江南北;他的剪纸作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享有“中国神剪”美誉;他受聘担任数十名外籍学生的指导老师,以剪纸为载体传播友谊,使祖国的艺术瑰宝走向世界:他成功地将手工艺术推向市场,在大都市经营剪纸艺术品,使一部分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荣获“十佳创业明星”荣誉称号。可谁能想到,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亳州剪纸艺术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剪纸艺术题材和表现手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亳州剪纸艺术吸收我国南北方剪纸艺术之精髓,经融合形成阴阳互补,画剪结合;阴阳交替,虚实并生;粗细线对比,线面结合;刚柔相济,朴实优美;构图饱满,自由夸张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程贤钧 《中华魂》2014,(10):45-47
正奶奶是一位乡村女教师。虽然她在农村的三尺讲台上站了一辈子,握了一辈子粉笔,但是,她却有一双巧手,特别擅长剪纸画。逢年过节,奶奶总要拿起剪刀剪出各种各样造型新颖别致的窗花。村里哪家有婚嫁喜事,人们总会请奶奶剪喜字。奶奶剪出来的红双喜,字体活泼大气,很是惹人喜爱。那年春节,我将奶奶接到城里跟我们一块生活。奶奶来了以后,总是闲不住,手把手地教社区里的妇女们剪纸画。听说社区准备搞一次庆五一文化活动,奶奶踊跃报名参加。  相似文献   

5.
王正龙  袁谨 《华人时刊》2012,(Z1):90-91
走进张林娣的工作室,像畅游在唯美而独特的艺术世界;那一幅幅鲜红夺目的剪纸,一帧帧形象生动的铝板雕刻画:一片片精巧细致的竹刻……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它们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张林娣40多年剪纸艺术生涯的艰辛和收获……接过"神剪"初显身手张林娣是张氏家族剪纸世家的第三代传人,从小就跟父亲张吉根学绘画、剪纸,并深深地爱上了这门传统艺术。张吉根是中国著名的剪纸艺术家。今年52岁的张林娣,10岁就迷上了剪纸。当年父亲经常提醒她:"要学剪纸手艺没有捷径可走,也无多少诀窍,只有勤学苦练!"从此,张林娣边读书,边学绘画。她把很多精力都用于绘画上,为后来的剪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她始终铭记着父亲的谆谆教诲,剪纸艺术的"诀窍"主要是掌握运剪手  相似文献   

6.
在南城县有这样一位退休教师,他钟情于剪纸艺术,十年如一日,用剪刀和纸,抒情怀、写壮志,剪出老年乐与为,先后创作了时政和民俗类剪  相似文献   

7.
沧源傣族剪纸(见本期封二、封三),鲜为人知,这束散发着浓厚民族气息的绚丽花朵,于争奇斗艳的民族花坛中,毫不逊色。 剪纸制作者罕三,女,现年六十八岁,是勐角董(现沧源县境)末代土司罕富全之姐,出生在传统的剪纸世家,姐妹三人都属此中高手。土司及其家族,也世袭主宰着文化领域,文化素养比较高,因而剪刻技术必然艺高一筹。她们姊妹的作品在勐角董、耿马、孟定等地区,为大家交口称赞,声望很高。其艺术特色是构图新颖,技巧娴熟、刀法细腻,被誉为“神剪手”。  相似文献   

8.
这是位一辈子痴情于民间艺术的老人,因为他在剪纸艺术、葫芦艺术、木版年画、沥金漆画和布艺画塑等领域的创新和建树,而成为国内外各种媒体乐此不疲、竞相追踪报道的目标和热点。他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葫芦王郑月巴。  相似文献   

9.
麦秆画,又称麦秸画,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是由麦秆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依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略微着色,再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制品。麦秆画在制作过程中,大胆吸收国画、版画、剪纸、漆画及油画等诸多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天趣合一、恰到妙处的意境,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享受,并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中外人士青睐,被誉为“民间一绝”“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0.
《山西老年》2012,(12):40-40
三晋一刀剪,康冬云,1942年生,山西太原人,中华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山西省民间剪纸协会专家顾问,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太原市委市政府特聘专家。她擅长剪动物、人物、花鸟等,剪纸技法更是独树一帜,作品内容寓意含蓄,既充满灵动而又不失趣味。她的一刀剪剪纸技法在吸收中国剪纸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了美术的速写手法之精华,开拓出中国剪纸技法的  相似文献   

11.
诗中的绘画     
诗和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各受独特艺术规律的支配。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美学法则。谢赫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不但适用于绘画,也基本上适用于诗的创作。人们称赞一首诗,说“诗中有画”;称赞一幅画,又说“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的艺术史上,诗与画的亲密关系,不仅表现在出现了许多象王维那样集诗家和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巧  相似文献   

12.
郑板桥的绘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的“胸无成竹”体现他对前人绘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无古无今之画”,“各有灵苗各自探”,“以书之关纽 ,透入于画”等至今闪烁着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这是毛泽东同志《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词句。在诗词中,秋雁常常是诗人笔下的景物,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云:“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天。”大诗人李白涛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诗人往往借助于这一典型的景物,勾画出一幅幅富有典型特征的画面,寄托着自己特有的思想感情。诗和画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北宋画家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所谓诗情画意,往往是艺术家们所着意追求的。且不论诗中之画,但仅就我所见的清代花鸟画家边寿民的芦雁画,对他的画中诗,  相似文献   

14.
王耀辉 《中华魂》2013,(20):59-59
日前,通化市“美丽乡村”农民艺术作品展在关东文化市场举行。此次艺术作品展中的200件作品全部由通化地区农民原创,其中有满族剪纸、草编、羽毛画、丝纠烙画、雕刻等民间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5.
南京草场门住着一位百岁剪纸老人,她就是有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胡家芝老人。这位慈祥的老奶奶,虽然整整100周岁了,可仍耳不聋、眼不花,思维十分敏捷。操起剪刀剪起纸来,不戴老花眼镜,手不抖,运剪自如,观者无不称奇。 新时代开启了她的艺术闸门 胡爱芝,1897年(清朝光绪年间)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就聪明睿智,心灵手巧,喜绘画、善刺绣,更精于剪纸,是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每逢喜庆佳节,乡人常邀其制作各式灯彩,剪制各类礼花和喜花,以增添节日的喜庆色彩。16岁,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县立第一女子学校,开始了她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6.
画竹的将军     
程国庆 《中华魂》2017,(2):59-59
在众多的画竹名家当中,祖籍陕北的贺晋年是少有的将军画家。1980年,年届七旬的将军从第一线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他没有钓鱼打猎,也没有下棋打牌,而是拜刘继卣、董寿平、张立辰等著名画家为师,认认真真地学起画竹来。将军青年时代担任红军军长时,喜欢打硬仗、恶仗。遇到攻不下的阵地,他常常是大吼一声,端着机枪冲在前面。这位叱咤风云的虎将,在作画上,似乎仍保持了那么一种“猛”劲。他画的竹子动静结合、虚实联璧,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一种力透纸背的气势,故人称他的作品为“将军竹”。  相似文献   

17.
李愚 《社区》2014,(23):22-22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回答不出来,便四处打听画驴出名者姓甚名谁,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是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可同行们嫉妒他,四处造谣贬低他,说他是“驴画家”。“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所得,他根本不会画驴。  相似文献   

18.
郑永 《北京纪事》2014,(3):89-90
李景玉,年近六旬,房山长沟镇东良各庄人,爷爷和父亲都以剪纸为生,受家庭熏陶,李景玉从小就从爸爸那儿学会了“玩儿刀”的本事,能够雕刻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虽然他只有高中一年级的文化水平,也没有专门学过美术,但凭着喜欢什么就钻研什么的劲头,很早以前他就学会了制作景泰蓝和剪纸的艺术,并把父亲的剪纸发展演变为刻纸。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剪纸,据文献记载,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剪纸,就是一种用纸剪成美丽图案花纹的艺术,或贴于窗户屏风,或用于礼品点缀,或装饰灯彩,或绣于衣履。唐代诗人李商隐有“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的诗句,就是称赞剪纸艺术之美的。扬州艺人张永寿的剪纸,在国内外颇获  相似文献   

20.
唐朝诗人王维,学史上尊称他为“诗佛”,他的诗与画极富于禅机和禅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