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选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和模式,不仅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辽宁改造传统经济结构和模式,实现现代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农业的劳动力转移主要是以乡镇企业作为其主要载体,通过分散转移的方式,实现了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但在上述转移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制约和限制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受到世界瞩目,但1991年日本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日本经济崩溃以前,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出现了大量投机行为,从创新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投机行为的出现是原有产业陷入衰退的中间现象,产业衰退导致的实体经济利润下降才是经济泡沫化的根本原因,而“非生产信贷”的持续扩张最终引发了危机.中国应汲取日本的经验教训,构建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民收入,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稳定人民币汇率,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经济运行机制并未相应地建立起来,造成社会利益格局的失衡以及由此引致的社会矛盾大量出现。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问题愈来愈严重,这不仅是当今我国诸多社会问题存在的基本背景,而且也是通过抑制需求,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推行了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政策,特别是由于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各族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新疆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农村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初期,新疆农机销售量曾经一度显著下降,当时有人怀疑,认为农业生产责任制将妨碍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但这种怀疑是不必要的,也是错误  相似文献   

5.
经济组织和政府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二者的目标函数是不一样的,其行为往往出现冲突,有时候经济组织在特定的情况下会取代政府组织,引起二者冲突的激化.通过对贵州等地的个案调查和理论分析,我们揭示了两种组织替代的转化条件.由此得出的推论是,当政府的首选为经济目标时,政府组织应尊重经济组织自发演进出来的制度安排,以此来换取行政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张觉力 《理论界》2004,(4):273-274
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迅速壮大,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但在理论界和人们的观念中却把私营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等同起来,认为私营经济就是私有制经济,这是不正确不符合实际的。这种观念不改变,既不利于私营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 1.“私营”与“私有”的不同含义。简而言之,“私营”是指公民个人对资产享有经营权,但不一定享有所有权;“私有”是指公民对资产享有所有权,但不一定享有经营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梁飞 《齐鲁学刊》2013,(3):81-85
经济理性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经济理性虽然使人类克服了愚昧,摆脱了贫穷,但其并不能无限制的膨胀和使用。经济理性在本体论和存在论上都存在着限度。生态理性是将大自然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融为一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的理性。经济理性超出了其合理性限度就会转化为非理性,带来负面效应。当代经济理性的不断扩张的非理性逻辑正大盛其行,因此必须扬弃经济理性,发展并实施生态理性,从而避免导致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结构性相对过剩,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部分产品供给超过了市场需求而出现的生产过剩现象,但从整个经济来说并不是总量过剩,其实质是部分产品生产能力超前同国民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相比较显得过剩。它的表现是:部分产品“过多”,造成长期积压卖不出去,无法实现其价值补偿。从这一概念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出发,考察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就不难看出:时下流行的“市场疲软说”已不能圆满解释已持  相似文献   

9.
商品经济的实现问题,就是通过市场来观察和解决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补偿的问题。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则应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使市场实现比较顺畅地完成。我曾经在《论社会主义的市场实现问题》中谈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当时是着重从理论上阐明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存在市场实现问题。本文拟结合近两年在市场方面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处理好市场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我们也的的确确面临着一个大问题,中国经济必须可持续发展下去.要实现这种可持续性,中国经济必须实现三大转型:从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转型,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型,由外需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有什么样的经济就有什么样的市场,在三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势必出现五大演变趋势.基于此,开发中国中西部市场,营销策略多元化,加速产品开发、有效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注重广告宣传的艺术性,适应现代消费新潮流等中国市场营销策略应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拉美国家“拉美化”的成因及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舆论惊叹中国连年不衰的经济繁荣,许多中国国内人士更是沉浸在“经济奇迹”和“太平盛世”的喜悦和自豪之中。但一些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和社会未来走向的中外有识之士提醒中国决策阶层,当前要特别警惕出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拉美化”倾向。本文主要论述了“拉美化”的成因以及我们可以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所出现的大量的新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对它们加以调整、控制和解决。经济政策与经济法就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进而实现四化具有不可忽略的巨大作用。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运用上,而没有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认真地认识和研究,更没有深入探求如何运用更为有效。这既是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了回落.这种回落受多方面影响,但从整体上看,它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要求,是有利于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的.从总量上看,我国的经济增长虽然在放缓,但如果与世界各国比较,速度并不低,仍然属于较高的经济增长.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从目前情况看,只要我们保持6.73%的经济增长率,就能实现2020年的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增长目标.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在这一增长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适度的经济增长将为地方经济的转型、调整和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这在当前是非常重要的.从结构上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需求结构优化的关系时期,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正在代替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产业;从最终需求结构上看,三大需求正在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经济增长效率是提高的.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适度地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和预调,但促进和调节经济增长主要应该依靠市场的力量,没有必要出台大力度的总量刺激政策.  相似文献   

14.
金岐凤 《理论界》2002,(6):101-102
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出现的,以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之上的新型经济。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梦想着占有土地,因为拥有土地就拥有了地位;在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希望拥有资本,因为资本能为人们带来财富。而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创造知识成为人们新的追求,因为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信息产业,实现了知识的商品化和知识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们的经济运动,总的说来,是向前发展的。但并不都是良性循环,而是反复出现了不良循环。国民经济的发展,在良性循环与不良循环交替中曲折前进。出现不良经济循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则是我们违背了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再生产的普遍规律。为了摆脱不良经济循环的困境,使国民经济步入良性经济循环的轨道,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这里,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可持续发展及其实现程度,集中体现着区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在界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基础支撑能力、发展能力、协调能力和持续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及加权求和法对鄂尔多斯市2007 ~ 2011年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资源总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度以及经济的持续度等方面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能源合作既是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与投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实与发展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领域。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不太顺利,但2009年却有重大突破。能源合作出现曲折与重大进展,主要受俄罗斯能源政策的影响,即取决于俄能否在政治、经济与外交等方面实现利益最大化。从战略层面来看。今后中俄能源合作有良好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摩擦。  相似文献   

18.
双重压力下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生的结构性失衡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双重压力,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选择过程中,中国追求多重目标的实现,但同时也必须考虑政策措施在双重压力下形成的实际效果,为此,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避免"滞胀"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转轨的时期,旧体制虽然被打破,但在许多方面还继续发挥作用;新体制虽然开始建立,但尚未确立主导地位。在新旧两种体制摩擦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制度上的漏洞、脱节,不配套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以致出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秩序混乱等问题。这些情况迫切要求我们认真总结我国几年来在宏观调控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能力。 一、要把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有机的结合起来 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是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所谓总量平衡,主要是指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在价值量和实物量上的大体平衡;所谓结构协调,主要是指市场商品的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的比例基本合理。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实现总量平衡,经济才能稳定发展;但结构是否协调,又是总量能否平衡的基础。宏观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选择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是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经济增长所具有的条件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可能继续支撑中国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我们早已意识到和提出了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至今没有实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延续至今的经济政策无疑是延续和强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由此,对经济政策进行根本性和系统性的调整就成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和前提条件。经济政策系统只有具有明确的坚定的支持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限制和最终摒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性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