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的爱情主题和女权思想均与小说的基督教叙事密切相连。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分别考量作家童年生活的宗教氛围、小说文本的基督教叙事传统和对这种传统的创造性叛逆,来论证小说皈依与反叛、神性与人性相结合的复杂宗教叙事体系,进而反映作家在基督教思想方面的矛盾性,并深刻理解小说文本的“宗教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胶东作家綦国瑞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最有价值的有两类.一类是自我生活书写.这类散文不仅显露了作家的个性,而且散发着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包涵着丰富的时代气息.这种自我书写的散文向度也代表了新时期胶东散文以及全国散文创作的主要倾向.另一类是纪游之作,其山水游记以工笔细画的功力穷尽大自然的天成之美,复原生命的自然本性;其人文游记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情怀、平民意识与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家族自叙传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个人经历为隐线,以家族生活为背景,从而拓展出人生与社会的画面,是《红楼梦》“自叙传”写作模式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为现代作家所继承与发展。巴金的《家》是典型的以大家庭为题材的“自叙小说”;曹禺写《雷雨》,不仅受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影响,也深受《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的影响;张爱玲是《红楼梦》迷,《金锁记》折射出《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是在心灵深处,而不在简单的笔法描摹。巴金、曹禺、张爱玲等一批现代作家,凭借“第二自我”披露出自我情感的隐秘,并以多元的人物性格折射出家族衰败的必然命运,从而带有《红楼梦》影响的自叙家族史话痕迹。  相似文献   

4.
<正> 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在“五四”以后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郭沫若把他比之为“俄国文学中的屠格涅甫”,日本、东欧的一些学者认为他是“中国的自我小说作家”。象“五四”前后的许多其他作家一样,外国文学也哺育了郁达夫的创作。其中西方的浪漫主义和日本的“私小说”对他影响尤深。这里,我们着重探讨一下郁达夫小说那种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私小说”这一日本所特有的文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无赖派”主要代表作家太宰治,是一位极其典型的“私小说”作家。他将其生活经历、生命感悟、精神气质和自杀倾向投射于小说,使其笔下人物具有强烈的虚无感、恐惧感、罪恶意识和自杀意识。太宰治的小说中自杀者并不仅仅是基于神经敏感、性格软弱和简单的自我否定而自杀,他们自杀于精神危机,拒绝在虚妄与恐惧中生活,以此表达个人式反抗与最后的呼救。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意识流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考察意识流小说的鼻祖詹姆斯·乔依斯所生活的时代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分析了乔依斯创作观形成的全过程及青年时代的乔依斯选择的自我流放,认为促使乔氏自我流放的真正原因是为了实现其艺术理想和在创作中实现历代文学艺术家所追求的“作家升华”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东北作家群是一个伴着炮火烽烟而崛起的小说流派。这个小说流派的作品都追求一种阳刚的、粗犷的美,也就是“力之美”。在东北作家群的一系列作品中,对敌人的深刻揭露,对人民的热情歌颂,显示了生活本身的凄苦、惨烈和悲壮,也体现了作家们崇高愤慨的情怀,这主客观的结合,使作品获得了一种强力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使她对“苍凉”有着深刻的体会,她把自己的苍凉情怀写进了小说,把苍凉诠释于亲情的无情,性爱的无爱,用笔为世人描绘了一个无情无爱的苍凉世界。  相似文献   

9.
意象叙事的价值在于通过抒写“感性具体的对象”揭示“理性抽象的意义”。作家双雪涛的小说再现了故乡东北的人和事,笔调冷峻硬朗之余透露出回望故乡人民的温暖情谊,作家对人民真挚的情感温度影响和决定了作品的价值程度。人民性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永恒价值追求,对双雪涛小说蕴含的人民情怀的研究亦是对文学本质和价值的探讨。意象叙事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新生长点,也是双雪涛小说创作的独特表达方式。通过剖析双雪涛小说中的工人意象、空间意象、物体意象彰显的人民情怀,旨在探寻小说意象叙事的规律以推进意象叙事学研究的深入。同时,研究指向也是对人民性作为社会主义文艺根本价值取向的肯定和弘扬,论题当能凸显文艺评论和学术研究的当下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军旅作家徐贵祥以其独特的人生体验、丰富的生活积累书写出了长篇军旅小说《历史的天空》。本文试图通过对小说中的民间生活场景、民间角色、民间粗俗文化性格解读,来呈现作家厚重的民间情怀。  相似文献   

11.
陆游的成长经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共同造就了陆游诗歌具有鲜明的爱国情怀。陆游诗歌爱国情怀的精神内涵包括至死不渝的抗敌复国志向、悲愤无比的政治现实批判、感同身受的民生疾苦关怀,交织着恢复山河的豪情壮志与壮志未酬的愤懑苦楚。陆游诗歌爱国情怀的表现方式灵活多样:直抒胸臆,爱国热情直迸而出,如同战斗口号一般振奋人心;用典抒怀,历史典故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尤以咏叹诸葛亮最为突出;借景抒情,无论边关风物还是田园景致,无不寄寓着陆游浓厚的爱国深情;托物言志,陆游将爱国情感融入梅花意象,梅花成为陆游自我的化身。陆游诗歌的爱国情怀不仅是时代的产物,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独特的生活经历使薇拉·凯瑟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描写美国西部拓荒时代的女性作家,在她的内布拉斯加系列拓荒小说《我的安东尼娅》中蕴含“平等,友爱”,“雌育意识”以及对男性“功利,话语权控制”的充盈扩张行为进行批判,体现了作家女性的生态敏锐度。 通过分析小说中主人公安东尼娅生态自我的实现过程,确定以“诚实、互惠、关怀、友谊”为核心价值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正是“女性原则”和“生态原则”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一作家“自我”普遍而突出地渗透于文学特别是小说之中,确是“五四”时代的一个奇观,虽说“五四”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特质,在于以白话文和现代技巧为现代意识的载体,实现了对文学传统的顽强反叛和大胆革命,而作家“自我”在文学特别是在小说中的突出表现,不能不说是另一独特标记。的确,“五四”作家对“自我表现”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创造社首先举起的大旗便是“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文艺活动”。郭沫若主张“文艺的本质是主观  相似文献   

14.
1987年前后开始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在处理人类经验时呈现出向生存相与经验的日常性、世俗性还原的倾向.还原现象的发生,首先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日益世俗化,生活的内容、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方式发生了改变有关,其次,“新写实小说”中的还原倾向还同作家作为知识分子对自我的定位有关.“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在美学上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则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非本质化与非典型化.人的还俗,使“新写实小说”有意躲避重大而庄严的社会主题.形象的还原使新写实小说失去了典型化叙事所特有的庄严、峻厉、神圣感与崇高感.  相似文献   

15.
衡岳文化传承久远、积累深厚,受其熏陶和影响,现当代衡阳作家群地域共性鲜明:一是具有大胆创新、勇于担当的“锐”性特质;二是乡土意识和乡土情怀浓烈;三是阳刚与阴柔并行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在南宋,“绍兴和议”之后,曾经作为南北交通要道的“淮河”正式成为宋金两国的界河。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南宋的很多诗歌作品中涉及到了“淮水”意象,这些富有爱国情感的篇章再次奏响了南宋文学的爱国情调。这一时期形成的“淮水”意象主要呈现出三方面的涵义:其一是深沉的边境之感;其二是真诚的恤民情怀;其三是强烈的忧国之心。它还具有易感发性、历史性和相对稳定性等三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紫色》是美国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它是一部由92封信组成的书信体长篇小说。该小说于1982年出版,是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乃至世界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通过公开女性生活隐私的某些方面的“女性声音”,揭示了主人公西丽遭受的性虐待、失去话语以及自我身份消失,折射出女主人公西丽反抗种族歧视和父权社会、颠覆父权话语、寻求自我身份、性意识的觉醒和追求幸福生活以及建构女性声音权威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爱国     
e缘何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能够源远流长?因为中华儿女拥有至诚的爱国豪情。爱国是屈大夫披发行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毅然选择汨罗江滚滚江波的悲壮之举;爱国是荆轲心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坚定信念,血洒秦国宫殿的英雄气概;爱国是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执著情怀;爱国也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临危不惧的豪迈;爱国是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慷慨激昂;爱国还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牺牲精神;爱国更是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  相似文献   

19.
我们现在来研究主题和人物,主要是探索郁达夫笔下一系列“零余者”形象的外来源渊。我们研究的绞索是:俄国文学中“多余的人”→英国文学中“拜伦式的英雄”→和德国文学中“忧郁的人”→俄国文学中“小人物”和日本文学中的“自我形象”。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我们在体裁和样式中还会进一步研究,这里主要探讨郁达夫小说中系列自我形象的共同特征,目的是为了找出这些特征的外在来源。郁达夫很受法朗士的文学主张的影响,认为文学作品最主要的价值是表现自我。他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①于是他提倡写日记文学,不同意第三人称写作品。他自己也常常以自我为取材,甚至将自己的恋爱日记写成作品供于读者,这曾在文坛上引起过争论。然而,有人在论及郁达夫这种文学主张时,却将之引入歧途,完全把他笔下人物当成了作家自己生活的实录,抛开了艺术加工的成分,  相似文献   

20.
陆文夫小说《美食家》问世以来,其影响在国内外延续至今。作家遵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生活中熟知的人物为原型,提炼、刻画、塑造小说人物形象,准确传达作品深刻的文化主旨。小说以作者为原型塑造“高小庭”形象,凸显了美食文化的政治内涵与历史深度;以周瘦鹃和作者为原型塑造“朱自冶”形象,印证了美食文化的普世价值与顽强生命力;以胡凤君和管毓柔为原型塑造“孔碧霞”形象,展现了美食文化的多彩魅力与艺术形象。《美食家》以典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体现了作家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力,这也是小说在海内外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