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健生、刘宁同志的《小型化是家庭发展的趋势——兼评托夫勒的“回家论”》(以下简称‘高文’,载于《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第1期),十分精炼地总结了人类历史上家庭的发展趋势,得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结论,并对世界闻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的“回家论”作了评价。在绝大多数主要问题上,我是同意高、刘二同志意见的,但对家庭功能的发展趋势,我有不同看法,现提出商榷。文章的开头部分指出:人类家庭发展的总趋势——小型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一 轰动世界的《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是一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趋同论”的彭吹者。和熊彼特、丁伯根、加尔布雷思等“趋同论”者相比,托夫勒的理论和他们的理论在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终将吞没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永恒论的鼓吹者,  相似文献   

3.
当代一位颇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在《预测与前提》一书中谈到他的思想转变过程——早年曾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后来与马克思主义决裂了,原因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西方工人阶级贫困化的预测,与美国的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著作《第三次浪潮》、《预测与前提》等相继被介绍到我国,并在学术界和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托夫勒的著作对世界正在发生着的新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社会变化,做了及时的描述、分析,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它一方面给我们送来了外部世界新的信息,启发我们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去考虑问题,另一方面也散布了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言论,诸如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将为第三次浪潮与第二次浪潮的“超级斗争”所取代等等。为了促进对新技术革命引起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的研究,回答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文杂志》编辑部于1986年3月中旬召开了关于《预测与前提》一书的学术讨论会。陕西省顾问委员会主任章泽、社会科学院院长郭琦以及本省三十余名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发言摘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厉无畏主编、杨建文副主编)一书,感到书中提出了不少创意的观点,尽管有些观点存在可商榷之处,有些观点尚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但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第一,关于研究转型问题的意义。20世纪下半叶全球范围的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是本世纪影响人类命运的最重大事件之一。按照托夫勒的说法,这样的变革只有人类史上从野蛮时期向文明时期的历史性转折可以与之相比拟。(参阅托夫勒:《未来的冲击》,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12页。)无论改革…  相似文献   

6.
关于年鉴网络化、电子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叶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突飞猛进,给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托夫勒先生在《第三次浪潮》中描写的,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各个产业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场信息化革命。将来的世界,信息将与资金、技术一样成为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的新著《预测与前提》以及他的《第三次浪潮》在我国翻译出版以来,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注意。怎样看待这本书?刚才,同志们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讲的是,我省理论工作有很大的成绩,同时,理论工作同实际需要又有很大差距,理论工作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我考虑,理论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以前,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其名著《第三次流潮》一书中写道:“第三次浪潮正在做的,并不是去创造某个理想的超人,某些高视阔步出入于人们之间的英雄人物,而是使分布于社会的普遍性格发生显著变化。不是产生新人,而是产生一……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所说:“我们已处在一个综合时代的边缘”。可以说,在科学研究中,传统的分析综合法已逐渐显示出不足,而系统综合法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应用。究其原因,在于系统综合法克服了分析综合法的局限性,具有创造性功能,实现了方法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背景一。16-17世纪,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中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1970年,美国的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后工业经济”。1982年,美国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提出“信息经济”。1988年,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0年,瑞士提出“知识经济”.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背景二.美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近1/3是由象微软公司这类的知识型企业提供的,且微软公司所创造的…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经济的兴起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这种经济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与应用,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 “知识经济”的提法由来已久。1962年美国的马克卢普在《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中,首次对美国的知识产量和分布量进行测量和发展研究;1966年罗伯特·E·莱思在其出版的《知识社会中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衰落》中提出了:“知识社会”的思想;而丹尼尔·贝尔则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在此思潮下,不少西方学者对未来经济作出了种种预测。先是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A·Toffler)在《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后工业经济”,后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奈斯比特(J·Naisbitt)1982年在《大趋势》中提出了“信息经济”,再是英国福莱斯特1986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时代,科学方法论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将第十一章标题冠以“新的综合方法”,并且指出:“我们已处在一个综合时代的边缘。”他认为,新的综合方法亦即自动化革命的主要成果——“系统研究法”,已“被社会科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外交政策分析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以及工程师、行政领导者广泛采用”。新的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并导致现代社会发生了某些变化。西方有人把现代社会称之为“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科技社会”,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继农业和工业之后掀起了“第三次浪潮”。这些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技术革命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这场革命的到来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与此相联系的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所说,“今天,在我们为第三次浪潮文明建设新的信息领域时,我们为无生命的环境输入的不是生命,而是智慧。导致这一进化发展的关键当然要推计算机。”  相似文献   

14.
在世纪之交,人们已经看到,一个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创造一个新的文明》一书中指出:“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飞跃,它正面临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的重建。虽然我们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它,但我们正从头开始建立一个崭新的文明。”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系统都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与其它许多传统学科一样,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学,在伴随人类前进的脚步迈向新世纪的时候,同样遇到了如何在知…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生的经济形式,以知识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所带给人类社会的,决不只是经济上的变革,它还将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变迁和社会秩序的重建。阿尔温·托夫勒在其引起巨大反响的代表作《第三次浪潮》中,曾颇富预见性地指出:“我们正在走向更加全面理解进步的时代。进步再也不会是自动化的成就,也不会单以物质标准来衡量了。”①如今,知识经济引导我们进入的正是这样一个超越工业文明的时代。本文拟从文明变迁和社会秩序重建的视角考察知识经济给社会所带来的深层变化,以期深化知识经济的研究。一知识经济给社会带…  相似文献   

16.
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因果性问题说成是当代科学和哲学的“最难解的谜”。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至少有一点是真的,即因果性问题确实是哲学上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正如M·W·瓦托夫斯基所说:“因果性原理的漫长历史就是这样:形成它和改造它,适应它,伪装它,在各种名称下重新解释它,并且甚至消除它”。自从休谟从唯心主义观点提出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因果观以来,围绕着因果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问题,哲学家提出了许多主张,本文评介的概率因果观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因果观,在当代科学和哲学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一、西方未来学思潮兴起的背景现代西方社会各种思潮迭起,其中的未来学思潮令人瞩目。该思潮有三个特点:一是盛行时间长。从德国学者费莱希泰姆本世纪40年代首先提出“未来学”一词计算,已快半个世纪。从50年代后期未来学在欧美广泛传播算起,也是近40余载。即使从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所引发的未来学高潮数来,也有20多年。与当代西方绝大多数思潮各领风骚仅几年的境况相比,未来学思潮可谓经久不衰。二是影响范围广。涉猎未来学思潮的既有托夫勒、奈斯比特等职业未来学家,也有象贝尔这样比较严肃的学者,既有口若悬河长于鼓动…  相似文献   

18.
长波理论是未来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热门课题.本文拟用这一理论分析新技术革命,并对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说提出异议,对“反工业化”思潮作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文明的理论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历史上,文明研究的高潮都出现在社会重大转型时期,以启蒙运动和20世纪前半期的新宾格勒和汤因比等为代表。文明研究的第三次高潮就是后现代主义,以法兰克福学派、罗马俱乐部、托夫勒、“后马克思主义”及“后结构主义”等为代表,它预示着新的社会转型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着力于对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进行研究."它的意义远不止于物理学和化学"(托夫勒),还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意义.本文着重对其生态意义进行分析,欲从另一个角度阐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