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部地区应在优势资源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旅游业的突破性发展,必将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政府作出发展战略重点由“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向“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转移这一崭新态势下,新时期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是新时期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2)采取全新的资源转换战略,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换;(3)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实现西部农业由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是新时期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础;(4)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层次和力度,努力建立开放性的西部社会经济结构,是新时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作出重大决定,对于振兴中西部地区经济,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西部大开发必须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经济三个战略重点,并借鉴历史经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科学地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实现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 ,是党中央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是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 ,也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部署。优化西部经济结构 ,为其经济增长创造强有力的内部支撑 ,是新形势下加快西部发展 ,缩小东西部差距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全面领会和正确执行西部大开发中的结构调整方针是正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一 西部开发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部署加快经济的结构调整 ,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 ,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应对日趋激烈…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个大局”的思想 ,高瞻远瞩 ,总揽全局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必将对我国未来数十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西部大开发给新疆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重中之重是新疆”。加快新疆的发展 ,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首先 ,新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区 ,加快新疆开发建设是促进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全国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层次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察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背景和依据的基础上 ,论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全国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 ,强调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出西部地区优先发展 ,加速西部地区市场培育 ,促进西部 (包括中部地区 )与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系统中相互联系的依次递进的三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联系我国西部实际情况 ,根据党中央加强开发西部地区的重大战略问题与思路 ,对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战略问题作出一系列思考和探索。西部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作超常规的跨越发展 ,以“富民为本”、“以人为本”,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测度1995—2019年中国分地区的发展战略指数,并利用面板双固定模型考察地区赶超战略对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第一,中国分地区发展战略指数总体上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发展战略日益趋向于符合比较优势,东部地区发展战略指数最低,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高;第二,面板双固定效应模型显示,当地区实行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时会增加能源消费强度,且该效应具有时间和空间异质性;第三,机制检验表明,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使得企业缺乏自生能力、产业结构扭曲和财政压力增加进而弱化了环境约束,从而提高了能源消费强度。为了促进节能减排,中国应致力于实行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从产业结构、财政支持、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服务等各个方面给予支持的方针政策,将中国西部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民族语言建设曾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西部大开发具有民族性,它将给民族语言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民族语言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维护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以及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通过立法、语言教育、民族语言现代化等方式促进民族语言建设,发展、繁荣和保护民族语言.研究民族语言建设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高校发展战略选择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高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设立以来为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高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论文在分析民族高校发展战略的定位与主要内容基础之上,提出民族高校发展战略选择的外部环境适应评价,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民族高校发展战略选择的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是指鸭绿江、图们江以东以南朝韩共同统治地区,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热点问题。2011年12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去世,半岛新形势给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战略空间。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湖北省界定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湖北省的资源环境状况能否成为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需要注重对资源环境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七大报告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路线,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加有力地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积极促进民族地区高校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本文在客观分析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阐述了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以及站在这个战略高度去认识做好民族地区高校党建工作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潜力和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和投资重点的差异,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边缘化趋势。为了促进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快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中部振兴发展战略。区域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对已有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思路的评价和重新思考,对于结合新的发展实际,提出与时俱进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举世瞩目。产业结构调整被确定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西部地区农业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农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着重进行了论述,试图以此找到新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发展极战略可为一国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发展路径。我国的区域投资布局可实施发展极战略来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即充分利用发展极战略增强投资集聚效应 ,增强反回波效应 ,强化发展极的扩散、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区核心竞争能力对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地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有利于形成地区分工 ,有利于落后地区的崛起 ,有利制订和实施合理、稳定的地区发展战略。因此 ,各地区应注意对地区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和培育。  相似文献   

19.
建设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已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要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其生态文明建设应实行科学发展战略,正确分析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劣势和认真思考具体方法,争取早日建成较为发达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0.
统筹区域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部塌陷”是目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典型例证,是我国凸现的问题区域之一。在东西互动发展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对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大振兴战略的重要补充和支撑。中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和处于劣势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其发展定位不明确和区域政策“缺位”。因此,必须明确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转换其开发与发展模式,拓宽国家中部政策空间,以促进中部地区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地和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