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当我把父亲的一摞新著《烽火年轮》抱回村时,全村都轰动了,乡亲们纷纷来我家索书,异口同声地夸赞我“有眼力”“做了件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2.
面对亟待保护的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有责任发挥积极作用,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明确纳入其职能中,具体可以从为专项遗产立档保存、确保有关资料的完整与安全并促进利用,档案资料的支持和确认、建立传承(人)档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开展大普查工作、宣传与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紫陶面临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经过笔者对碗窑村紫陶的调查和研究,希望为爱陶之人提供一个新的角度,真正地走近紫陶,走近紫陶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把眼光停留在市场。  相似文献   

4.
寿斌杰 《职业》2016,(18):40-41
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明以及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使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重大课题。浙江省宁海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本文就中职学校“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创建进行分析论述,提出必须从培养继承人入手。中等职业学校顺应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不仅是中职学校本身专业细分和服务社会的需要,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传播的热点。文章使用深度访谈和辅助文本资料分析法考察“上海非遗青年”这一学生团体的媒介策展实践机制及其制度性动因。研究发现,自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记忆与品位和被升学制度承认的文化实践是“非遗青年”开展媒介策展实践的重要动因,媒介策展实践又使他们的原本不可见的文化记忆与品位转化为可见的文化资本。具体来说,“非遗青年”在童年时期通过家庭习得、培养原初审美品位,形成文化记忆;这些积累的文化记忆和步入高中后学校的文化承认分别作为内部和外部要素,激发他们创立非遗社团并利用社交媒介、公共空间策展实践传播非遗文化;这些媒介策展实践既不断激活和再现他们关于非遗的文化记忆,得到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体系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徐炯权 《老年人》2011,(6):16-17
近年来,随着端午节成为我国法定节假日、端午习俗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端午节到底形成于何时?龙舟和龙舟竟渡又是怎么来的?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该如何弘扬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端午文化?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民俗文化研究专家任国瑞。  相似文献   

7.
相较于文字,影像更具形象生动、直观具体的特点,和通俗易懂、便于传播的优势,本文以宁波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骨木镶嵌”为例,探索发挥影像记录的优势,推动地方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了解密洛陀瑶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各方面的困难与导致这些困难的成因,根据实地考察密洛陀文化较为繁盛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所获取的信息资料,提出挖掘资源优势,聚集文化元素,完善保护机制等几项有利于密洛陀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几项举措,同时,也为其他贫困地区发展相关非物质文化特色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 护和传承。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活化文化的代表。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保护不可或缺,文化强国建设 中,非遗传承与发展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在鞍山的文化强市发展中,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海燕 《老年人》2013,(4):37-37
桃源,是个一提起便令人心生神往的美丽地名。现实中的湖南省桃源县,不仅有落英缤纷、鸡犬之声相闻的温馨画卷,更有慈悲为本的佛法情怀。这就要说到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桃源瑜伽焰口手势。  相似文献   

11.
6月1日,由深圳首家社会建设暨督导机构——深圳慈善公益网理事长颜攀熙主持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工作”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该项目的社工与非遗名录的传承人沟通,和省市级非遗官员交流,营造传承传播非遗的专业社会工作环境,制订援助弱势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服务计划。  相似文献   

12.
5月25日到5月29日,我应邀参加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在粽子之乡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端午节,感触甚多。嘉兴是国内著名的粽子之乡,其粽子年产量占据全国百分之三十。嘉兴简称禾,历史曾称嘉禾,顾名思义,就是这里是出好稻谷的地方。有好稻谷才有可能包出好粽子来。二十世纪初,在嘉兴县张家弄一带开始有一些挑担叫卖粽子茶叶蛋的小贩,因生意较好便慢慢摆起了摊子,以后又开起了店。  相似文献   

13.
斌武 《当代老年》2011,(4):57-57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与吃分不开的。例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二月二,也有其独特的“食俗”。  相似文献   

14.
刘泳晔 《老年世界》2014,(17):27-27
前不久,当我把一摞父亲的新著《烽火年轮》抱回村时,全村都轰动了,乡亲们纷纷来我家索书,异口同声地夸赞我“有眼力”、“做了件有意义的事”!我的父母均已年近八旬。二老一生坎坷,阅人无数,历事无数,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份无价的瑰宝,极具“收藏价值”和“传承价值”。面对日渐衰老的二老,如何“抢先抓早”,在二老有生之年,将其一生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出来,形成文字,传诸后世,流传社会,成为我家的“一号工程”。  相似文献   

15.
“非遗”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抢救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2004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后.各地也相继出台了自己的“非遗”保护名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处于濒危状态。其中,深受中老年观众喜爱的一些地方戏剧.更是境况堪忧。  相似文献   

16.
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展 《现代交际》2011,(5):72-73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的端午节是由中国传入的,但是传入日本之后,其文化内涵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结合,秉承了中国驱毒避邪、保生护命的文化内涵,同时抛却了龙舟竞渡、追思先哲的文化意义,进而演变成为了祈祷男孩健康成长的“儿童节”。本文就端午节在中日两国的演变及特色,探析中日两国“端午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2009年,“甘肃花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旷远,奔放的原生态音乐“花儿”,尽显着西北高原的地理风貌和人文特色。甘肃花儿最具代表性的是“洮岷花儿”,在莲花山,感受粗犷高亢,曲调舒缓的花儿,在美景和山歌中陶醉,自是非同一般的旅行感受。  相似文献   

18.
张晓源 《现代妇女》2014,(8):352-352
“道歌”是陇西民间口头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道歌”主要是在寺庙、道观传唱的一种地方性文化,在历代民间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原因,陇西“道歌”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裂,传承遇到了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希望能对陇西“道歌”的保护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李钧 《城市观察》2012,(6):185-18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DNA",对都市"非遗"的淡忘,会造成我国城市传统文化的缺失。保护"非遗",更要在传承中创新,让"非遗"活起来,其生命之树才会常青。广彩是国家级的"非遗",是广州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有过辉煌,亦曾走入衰落。在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下,广彩如何传承创新,焕发生命力,助推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位于陕西宝鸡的凤翔县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当地的凤翔泥塑造型古朴别致,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爰,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