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文化是庞杂多变的,并且与宗教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日本的各种宗教曾在战争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战后文化中的战争认知观,特别是战后日本历任首相都要去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牌位在内的靖国神社,更引起了当年被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清醒认识宗教,尤其是神道教对  相似文献   

2.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当时,向西方学习,引进和消化西方近代文化已成燃眉之急,因而,作为学习西方的一条重要途径——向西方各国派遣留学生大受重视,很多有志青年被选送国外深造。 然而,“我们如果把注意力仅仅局限于明治时期,那就不可能理解明治时期日本近代化的秘密。……明治时期日本的发展只有立足于过去日本的遗产之上才有可能”。实际上,在幕末时期就已随处可见日本走向近代化的萌芽,向西方学习已成为幕末志士的共同要求,到外国去  相似文献   

3.
2006年1月28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名古屋市讲演时称,从靖国神社祭奉的"英灵来看,他们都是喊着‘万岁’为天皇陛下(而死),没有一个人喊‘总理大臣万岁’,所以,天皇陛下最应该参拜靖国神社".他还说:"如果说(天皇)为什么不能参拜,是因为所谓公职身份、私人身份的问题,如果说怎样解决,则答案会有几个."他似乎在强调靖国神社合祭甲级战犯并不是天皇不能参拜的理由.对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他甚至说:"靖国神社问题解决了,不等于日中间的问题都解决了,因为是邻国,保持某种程度的紧张感只能如此."此论一出,共同社、时事社、读卖新闻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舆论为之哗然.  相似文献   

4.
孟威 《日本研究》2006,(3):78-85
靖国神社问题愈来愈成为中日韩间一个敏感的政治焦点.对此,日本学者高桥哲哉在其著作《靖国问题》、《国家与牺牲》中,鲜明地阐述了靖国神社的问题以及政治家参拜的历史错位.他指出靖国神社原本是战时国家控制国民、遗属感情的道具,是近代日本进行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相联系的"战争意识形态"的象征而存在的.因此,靖国神社不是日本传统意义上的神社,不仅如此,它是对日本文化传统的割断.  相似文献   

5.
本文仅就日本去年出版的有关近代日中关系史的四册新书作一介绍。佐藤三郎著:《近代日中关系史研究》(吉川弘文馆,1984年3月版,448页) 本书收集了佐藤于1950年至1982年间撰写的11篇论文:1.关于明治时代前期中国人研究日本的书籍;2.关于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的考察;3.关于文久二年派往上海的幕府贸易船千岁丸;4.琉球藩处分问题的考察;5.关于日清战争前日中两国国情的相互调查;6.日清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当时中国人的时局论为中心;7.近代日本鸦片问题;8.关于日本佛教在  相似文献   

6.
肖霞 《日本学刊》2007,14(6):99-107
木下杢太郎是日本明治末年南蛮文学的创始人,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和魂洋才"的典型代表。他在"文明开化"中建构了浪漫主义文学观,在自身体验中开始了南蛮文学创作。他在对日本人的文化能力进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独特的日本文化论,即培育面向未来的日本文化。其融合东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小说《哈利·波特》中伏地魔把自己的灵魂分藏在七个“魂器”中。如果把军国主义比作日本的伏地魔,那么靖国神社无疑是藏匿这个国家灵魂最黑暗部分的“魂器”。这样接地气的比喻,令西方读者瞬间跨过文化隔膜,明白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近代日本有名的政治家原敬的“减少汉字论”为切入口,梳理和廓清了明治时期各种日语文字改革言论和明治政府的国语政策,探讨了当时日本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下汉字的命运,深刻剖析了日语文字改革言论何以在明治时期盛行的历史原因,凸现了东西方文明在近代日本撞击的印记。  相似文献   

9.
幕末的“宇内混同说”与明治时代的“大东合邦论”——近代日本的“国家主义”思潮研究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严绍国家主义(nationalism)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一直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近代日本的国家发展的道路,并在不同的层面上影响着国民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作为日本工业化的起点已被世人所熟知,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也多半被解释为工矿业的振兴和发展。至于明治时期在农业方面的业绩,则一般认为,最多只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手段而已。除了“地税改革”之外,其他几乎都很少提及。其实,农业作为“殖产兴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明治政府很关注的一个问题。政府发展农业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推行“劝农政策”、重视农业教育和贯彻“明治农法”三个方面。从,劝农政策”到,明治农法”确立的发展过程,也是明治时期新的农学思想从产生到成熟的过程。阐明明治时期农学思想的原流,对全面理解明治以来日本近代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难言的理想描绘未来社会蓝图并不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从明治维新日本开国,沐浴近代产业文明以来,日本人似乎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否定过去。明治时代否定“江户”,二战后则否定“战前”,同时以大洋彼岸(美欧)为楷模不断进取,接受了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西欧近代文明、日美安保体制、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各自拥有信徒和信仰领域,相安无事地统一在日本的价值体系中。  相似文献   

12.
志贺重昂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启蒙地理学家,也是明治20年代政教社国粹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从地理、风景的角度来阐述日本的“国粹”是志贺重昂国粹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从政教社成立到《日本风景论》的出版,志贺重昂的国粹主义地理学思想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质的蜕变过程,由初期的“国粹保存”演变为宣扬“日本民族优越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政教社的国粹主义经历了一个由防御型民族主义向进攻型民族主义转变的过程.国粹主义不仅在近代日本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宣扬的“日本民族优越论”也是当代日本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 ,到 1 967年就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跃居第二位。战败国日本由一片废墟一跃而成为世界最富国家之一 ,其中的文化原因值得思考。一、日本重视“人心”养成、人格铸就  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早在《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对日本重视“人心”养成有过描述。福泽谕吉把文明分为“外形”和“精神”两部分 ,他认为 ,“所谓外在的文明 ,是指衣服饮食器械居室以至于政令法律等耳所能闻目所能见的事物而言。”所谓“文明的精神”则是指“人心”。他把“人心”放在器物之先 ,主张首先变革“人心”。日本的明治维…  相似文献   

14.
一、战前的中国研究——以支那学为中心日中两国交往源远流长,文化联系密切。人们常用“同文同种”、“一衣带水”形容两国关系的特殊亲密性。但近代日中关系史却不象言辞那样美妙,基本上是日本侵略与中国抵抗的历史。早在甲午战争爆发的二十多年前缔结《日清修好条规》时,明治新政府对中国的野心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在这一背景下,战前的“日本中国研究”也得到特殊发展。近代以前,江户幕府采取锁国政策,  相似文献   

15.
张建立 《日本学刊》2006,7(6):131-142
迄今为止的日本国民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大问题上。关于前者,先行研究多侧重于与欧美国家的比较,而忽略了与在文化渊源上关联很深的亚洲国家的比较,其研究成果对某些人宣扬“日本文化特殊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后者,大多数的先行研究都非常重视从“风土论”即地理环境的角度来探究日本国民性的成因,而从社会历史条件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则略显不足。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国际交往的不断深入,加强对日本国民性的前瞻性研究,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论津田真道的启蒙思想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崔新京津日真道(1829~1903,文政12年至明治36年)是日本明治时期的官僚学者和启蒙思想家。他的启蒙思想,虽不及“日本近代哲学之父”西周的启蒙思想思辩,也不如“日本的伏尔泰”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深刻,但却以其...  相似文献   

17.
甲午中日战争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甲午中日战争,是十九世纪末的世界大事。它对中日两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这次战争,当时的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而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在当今的日本国内,持有上述观点的也还不乏其人。因此,进一步探讨这次战争的起因是很有意义的。日本的对外扩张和征服世界的野心由来已久。在“武国”方针指导下,明治政府制定了征服南洋、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大陆政策”。明治天皇即位时发表的《天皇御笔信》中,曾公开宣称“日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在日本的科学著作和期刊中开始出现为数不少的关于“日本文化论”、“日本人论”以及关于日本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心理”的文章,论述日本民族文化有哪些本质特点和典型表现。七十年代这类著作充斥了商店的橱窗,成为广播、电视、报刊的主要内容。各方面人士对此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形成了一股“民族文化热”、“内省热”。  相似文献   

19.
近代日本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兼及日本文化的特质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揭侠近百余年来,日本先是广采西学,在“脱亚入欧”的口号下迅速成长为世界列强之一,二战以后又紧步美国的后尘,全方位美国化。可以说,明治以来的日本,在文化上主要扮演了西化的角色。正像人往高处走...  相似文献   

20.
鲁义 《日本研究》2005,(2):51-57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其发展变化决非偶然,是一个处心积虑、精心设计的过程。对于首相参拜,日本国内大体上分为赞成和反对两种主张。小泉上台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损害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就目前形势分析,小泉在其任内不大可能取消“一年一次”去靖国神社参拜的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