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国华 《东岳论丛》2012,33(7):188-190
唯物史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唯物史观内涵的实践观、生产力理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等方面作了进一步深化与丰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忠友 《北方论丛》2016,(3):127-13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生态学、系统论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它从社会制度、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深刻地揭示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全面的生态批判,指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反生态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同时还描绘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的图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的根源、价值观转向以及社会制度变革的深刻剖析,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理论与实践双重借鉴的基础上,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观概括为五个基本特征,即以"物质变换"为基础理论,以"劳动解放"为根本方法,以"政治民主"为内在要求,以"生态伦理"为基本保障,以"稳态经济"为总体面貌,谋求对现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改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解析当代社会的生态环境及其危机问题,致力于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关注的焦点问题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是否包含有生态思想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依赖"原则,这对于我们重新领悟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努力走向生态社会主义文明时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2021,(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相勾连,深入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高兹指出经济理性奉行"越多越好"的理念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对经济理性进行了批判。高兹认为,生态理性是对经济理性的超越,生态理性"更少但是更好"的理念是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相一致的新的理性。高兹提出生态社会主义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佳选择,主张构建以生态理性为特征的新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深入探寻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使我们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对新时代条件下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是通过对资本追求利润本性和资本运行逻辑与生态危机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支配的全球权力体系是造成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指导下的技术使用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和生态危机,资本物欲至上和消费主义价值观会进一步强化生态危机.只有构建以反对资本逻辑为宗旨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彻底解决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通过劳动创造幸福观和新型的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价值观,克服消费主义生存方式及其意识形态,构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批判理论的完整内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在理论基础、理论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归宿以及如何看待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解决生态危机的关系问题上,同"深绿"思潮和"浅绿"思潮存在着根本区别.他们分别代表了以抽象的伦理生态共同体思想还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维护资本的利益还是反对资本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把经济增长与解决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建设对立起来还是把它们统一起来的两种类型的生态文明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摆脱具有浓厚的以资本与西方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的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束缚,坚持把维护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技术运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在理论上,要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文化的思想精髓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紧密结合,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发展;在实践上,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步推进,有机融入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等各个方面,使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政绩观成为党的意志、国家意识、社会时尚和全民追求.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滥用,以及生存方式中过度的消费文化进行了深刻反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对科学技术滥用,以及过度消费所导致生态环境危机的现代人类生存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在对资本主义生态政治哲学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激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态政治思潮对于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理论无知,力图构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制和生态方面构建全新的社会制度即生态社会主义.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的背景下,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我们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危机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从理论逻辑上来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的生态学三种主要形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域主要涉及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的构想等方面.总体上来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主要呈现批判性、分散性、多样性、非激进化、非独立化等倾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