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度相应的也要变革.政府制度的创新便是政府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给政府制度创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了政府制度创新的目标选择、路径选择及政府在政府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政府利益是人类社会当中存在的各种团体利益形式中的一种,是政府这个共同体的特殊利益。本文对政府利益的存在的客观性、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政府利益的内容、结构以及对政府利益的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过渡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主导因素和决定性的变量是政府的行为,而政府行为制度变迁的关键是做政府该做的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迁的关键是缩短行政触角,减少政府对市场流通的限制;限制行业垄断,加强对自然垄断的管制;实行公共财政,提供公共物品。必须加强政府自身的能力建设,实施依法行政,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水平,培育社会中间组织,促进政府的职能到位,使政府的行为步入有限、合理、高效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的主体,其存在的基本价值在于维护和发展社会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这就给政府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提供了可能.同时,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政府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也是"经济人",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当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相悖时,政府就可能为谋求其自身利益而侵犯公共利益,背离政府行为的最初目标.因此,处理好政府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规范政府行为,明确政府行为的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要受到各种初始条件的约束,其演进轨迹依赖于制度变迁前的各种制度要素.建国以来我国的制度变迁采取的是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这一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政府在构建新制度及实施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在我国现阶段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应逐步将自身纳入制度化轨道,通过制定合理的产权制度、提供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减少摩擦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使制度变迁沿着良性循环的"合辙"(Path dependence)型轨迹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制度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兴起等因素的出现,成为促使企业制度变迁的内在诱因。随着企业独立自主地位的完善,这些诱因也必然演化为新的制度需求。无论是强制性变迁还是诱致性变迁,政府的制度供给都十分重要。当前政府制度供给的思路,应一方面赋予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规范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保障合理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因素有较为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农业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2004年间,我国农业政策演变过程证明,诺思界定产权的国家理论对我国改革时期的中央政府行为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中央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约束,否则,中央政府就会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不断地改变经济交易的规则,从而使这些交易规则对生产者的激励功能减弱。在自上而下的国家授权这一行政制度的保护下,我国基层政府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与完成中央政府下达的任务捆在一起,自发地选择了追求增加自身利益、减少农民利益的种种行为方式。要解决基层政府的这种行为特征,必须改变基层政府的授权方向。  相似文献   

8.
政府作为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主体,其行为方式和行为特征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和青木昌彦的进化博弈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制度变迁中政府行为的作用机理和角色定位进行了系统阐释,国内学者也对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动因、行为方式、行为效果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这些研究各具特色,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府没有任何自身利益的论断应被理解为一个目标而非现实。政府利益是一柄“双刃剑”,其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与基础,其失常利益则冲破了必要的约束和界限,扭曲变形为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与个人利益。因此,应该确保政府基本利益和角色利益的实现,遏制失常利益的竞逐,在此基础上处理好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探讨政府(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雇主和个人这三个重要的利益主体在罗斯福政府时期(1933年~1945年)及此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责任边界划分,力图揭示出各利益主体如何调整和廓清相互间的责任边界,以及这种边界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1.
政府利益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可能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增强政府信用,也可能背离、侵犯公共利益,破坏政府信用.当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缺乏有效约束和规范时,就会为权力腐败提供恶性膨胀的空间,导致对政府经济信用、政治信用以及社会信用的破坏,制约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因此,需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监督机制以及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估体制,有效抑制政府利益内在性倾向,使政府保持良好信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共服务型政府——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范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为着眼点,分析了政府职能的内涵与我国政府职能的现状,并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进行了探讨.提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范式--公共服务型政府;并试指出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相关举措,以期对我国政府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演进路径及体制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镇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但至今我们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实践都还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乡镇仍然存在着越位、错位和缺位的情况。本文重点结合河南省于1983年、1992、1998年、2001年、2005年分别进行5次乡镇机构改革的实际效果,从“文本制度”分析比较与实践互动的多维视角,探讨制约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体制障碍及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制度转型与创新过程中的三大约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制度转型与创新的过程中,不仅旧制度不会自动地退出旧的客观路径,而且反映旧制度的主观路径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着新制度的设计和推行,首先是约束着制度创新主体的价值认知和思维模式,其次是约束着推行新制度过程中的社会动员,最后是约束着推行新制度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政府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的逐步转变,可以发现政府在具备公共性和阶级性特征之外还有自利性的特征。文章充分认识和理解政府转型中的自利性,对于政府转型这一特定时期内的自利性要正确地对待,以促进我国的政府转型,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我国利益表达机制分析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表达机制在转型时期为我国各利益阶层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体制性保障,利益表达机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各利益主体表达利益的效果.当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缺陷时,各利益主体的表达能力就受到制约,决策层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将受到影响,导致社会利益矛盾被积累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化解.因此,需要完善我国利益分配体制,培育成熟的利益表达主体,创新政策执行多元化协商体制,加强行政问责,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加强行政审判公信力建设,以保障利益表达机制有效、顺畅运转.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的保护并不能寄希望通过单一途径或单一方式来完成和实现,多元的公共利益保护途径是完善的公共利益保护机制的必然选择。民事公益诉讼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相关公民根据法律规定,针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追究违法行为并籍此保护和捍卫公共利益的一种法律制度,其实质在于为公共利益的保护提供了一种诉讼方式或司法渠道。为使保护公益的案件获得畅通的诉讼渠道,确立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财政分权一直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这种特殊的分权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向增长型政府的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机制。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重新诠释了地方政府转型的理论内涵,梳理了西方国家政府模式演变的历史脉络,揭示了我国地方政府从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内在逻辑,并建构了地方政府转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制度型政府失灵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与市场虽然处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实施不同的原则,但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制度型政府失灵是由政府内部行政组织与管理制度的缺陷所导致的效率低下。治理的对策,在于完善政府制度体系,进行行政改革,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构建高效率的政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