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下了一句鼓舞人心的结束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马克思非常重视作为情报工具、斗争武器的外语和翻译的作用。据马克思的女婿、法国社会主义卓越的理论家保尔·拉法格回忆,马克思平日爱说的一句话是:“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因此,马克思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刻苦学习,掌握了近二十种外语,为他开展翻译活动开创了有利条件。马克思为了及时而准确地传播国际工人运动的情报和经验,宣传革命真理,亲自从事翻译工作和翻译的组  相似文献   

2.
1987年我国翻译出版了杰里米·里夫金和特德·霍华德合著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贯穿这部著作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熵定律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即熵世界观。这种新的熵世界观象“解剖刀”一样,能解开包括生态环境一类的全球性问题在内的所有“历史之谜”,“并且为我们如何在世界上生存提供了指南”。(引自《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以下凡未引出处的,均引自该书,并简称为《熵论》)下面试围绕《熵论》这一基本思想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者安德鲁·韦伯斯特的《发展社会学》,比较简明地介绍了在发展研究热潮中涌现出的西方各个学派及其理论观点。作者的思想倾向在书中亦有明显的表露。我国现阶段仍属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了解一下发展理论是大有裨益的。理论家们对贫困(国家)及其原因、解决办法的不同理解,也就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而“发展”概念,也就有着各种不同的内涵。同时也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学派。一、什么是“贫困”? 韦伯斯特一开篇就援引了《世界发展报告》的两点结论:“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富人对‘绝对贫困’者的剥夺还在加剧”。这就涉及到贫困的衡量标准问题。有两种衡量贫困的依据:“起码生活水平”、“相对剥夺”。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道学”诗人,往往在诗中大谈“性理”之学,通篇都是议论和说教。严羽针对这种“以议论为诗”的倾向,提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沧浪诗话》)的见解,这是切中时弊,很有见地的。列宁指出:“人类的一切活动,不能离开感情而存在。”文艺创作更是一种强烈的感情活动。优秀的作家总是怀着强烈的爱憎感情来评价生活,以自已的全部感情来孕育艺术形象的。因此,古今中外有识见的作家文艺理论家,都十分重视感情对文艺创作的作用。陆机在《文赋》中很强调“情”,刘勰明确地把“情”列为艺术形象的四因素之一,并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写道:“艺术是这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为商务印书馆翻译了《通俗政治经济学》一书。该书作者托马斯·霍吉斯金是19世纪西方著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他的著作充满了对劳动者悲惨状况的同情和对不公正的社会制度的猛烈抨击,有不少发人深省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许有所裨益。他以《通俗政治经济学》(1827年出版)、《保护劳初反对资本的要求》(1825年出版》及《财产的自然权利和人为权利的比较》(1832年出版)这3本代表作而赢得了19世纪主要的反资本主义作家之一的名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多次引用霍吉斯金的著作,还赞誉他是一位“出色著作的作者”①。  相似文献   

6.
志贺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是一位自我意识强烈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作品早自“五四”时期就被引入中国。 192 3年 ,周作人翻译了志贺的短篇小说《到网走》与《清兵卫和葫芦》,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日本小说集》之中。  志贺的创作生涯中 ,前期多表现为作者与现实生活激烈的二元冲突 ;后期主要表现作者从强烈的自我意识中起脱出来 ,在精神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由迄今的对立冲突进入“调和”后的恬静的、散诞逍遥的心境。而冲突与“调和”的分水岭 ,就是志贺的代表作《调和》。志贺文学生涯前期的精神苦闷 ,主要体现在他与父亲长达十几年的不…  相似文献   

7.
关于美感的问题远在五十年代中,在一篇题为《论美感、美和艺术》的文章里,就提出了“美感的矛盾二重性”问题,这二重性就是:“美感的个人心理的主观直觉性质和社会生活的客观功利性质,即主观直觉性和客观功利性。”作者认为,美感经常是在一种直觉的形式中呈现出来,它在剎那间有不经个人理智活动或逻辑思考的直觉特点。虽然作者为了要有别于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直觉”,而给自己的“美感直觉”增添了许多附加条件和解说,但这样一来,就与他所说的“美感的主观直觉性”有了矛盾。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两种根本不同的直觉:一种是低级的、原始的、相当于感觉也可以说是在理性阶  相似文献   

8.
敬夫考辨     
汪日桢《南浔镇志》有一处保存了《水浒后传》作者陈忱的三首诗,前书“明陈忱敬夫”。顾颉刚先生遂据此下按语道:“据此,可知其字为敬夫。”(见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水浒续集两种序》)迄今学术界多种著作采用了这一看法。如近年来再版的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八一年版《水浒后传》以及江苏人民出版社二九八三年出的《中国古代通俗小说阅读提示》,都写作:陈忱,字遐心,一字敬夫。其实,这是不可靠的。首先,汪《志》本身,涉及陈忱的即有数处。如卷十二陈忱小传引范颖通《研志居琐录》谓:“陈忱,字遐心,号雁宕山樵”;卷三十五“著述”中有:“陈忱《雁宕杂著》,《雁宕诗集》二卷。”而写作“陈忱敬夫”的只有一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对2008年出现的一些汉语新词进行翻译.由于篇幅所限,作者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中找出了部分新词,这些新词从奥运到地震到网络再到科技等各个方面,涵盖面广且具有典型性,然后作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和翻译,最后总结出汉语新词进行英译的方法及策略.结果发现这些新词本身高度概括,这就给英语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不能太复杂,否则与原词在风格和形式等方面不符;亦不能太简单,因为过于简单,原来词义很难完全表达出来.鉴于此问题,作者主要提出了翻译与加注的方法及直译、意译,意译加附加信息等几种常见的翻译方法,这些方法对汉语新词的翻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无产阶级领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下称《分析》)中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问题,有不少专文做过论述,综合起来是两种意见:一,没有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论据是:1925年12月第一次发表时,只提“做了民族革命运动的主力”,“领导力量”是1951年编《毛泽东选集》时添加的,“主力”不等于“领导力量”;当时的另一篇文章中,还称“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二,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或者说,没有明确提出、但已经包含和具备了这种思想。论据是:“主力”和“领导力量”含义相近或相同,当时他入文章中就有通用的例子;称“革命的国民党为领袖”是一种策略;稍后,便明确提出“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领导”。(为方便计,本文将这两种意见分别称为“否定论”和“肯定论”) 但是,两种意见都存在欠缺。笔者认为:《分析》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但具备和包含了领导权思想。其所以没有明确提出领导权思想,是因为《分析》是在承认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前提下正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德文Gemeinschaft,在社会学中一般译为“共同体”,“社区”和“团体”。从几本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社会学辞典来看,此词并不强调“地域”,而注重内在的联系.现把此词在德语文献中使用的历史作一归纳。1799年,德国理论家和艺术家施莱马赫首先用此词把“共同体”同“社会”区别开来。另一位评论家和艺术家(?)勒对此用法加以推崇。1881年,滕尼斯在《公社与社会》(“公社”即为Gemeinschaft)一书中,首先把这一词用于社会学中。1887年他进一步把Gemeinschaft 和“社会”进行对比分析.从两种不同的意志(本质意志和选择意志)来解释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此后这一概念获得广泛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正《衰落与倒塌:帝国的终结与民主的未来》一书由新社会出版社(New Society Publishers)于2014年5月出版。作者约翰·格里尔(John Michael Greer)是一位生态史学者、国际知名的石油峰值理论家。美国全球帝国的衰落与倒塌是当今地缘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我们对此的回应将决定我们未来的发展轨迹,这远远超出一国国界的限制。在本书中,作者清晰地梳理了美国为追求政治和经济霸权,如何将自  相似文献   

13.
明史《国榷》作者谈迁,浙江海宁人,生卒年月,历来有不同说法。吴晗和《辞海》都认为谈迁生于一五九三年,即明万历二十一年。(《灯下集》、《辞海》1979年版)。根据是谈迁自撰《六十自寿序》一文中写道:“癸已(一六五三年)十月癸亥朔,癸酉(十一日)抵长安(北京)。明日为揽揆之辰,周一甲子矣。”(《北游录》纪文)由一六五三年往上推六十年,当生于一五九三年。但是,这里的“周一甲子”说的是“虚岁”,而不是“周岁”。因此,谈迁出生应在一五九四年的农历十月十二日。在他的《枣林诗集》(北京图书馆手抄本)中有一首《张都督深之诞日同予甲午生赠赋》,谈迁在诗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所注页码均见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本)中提出了关于“人化的自然”的思想,这不仅一直为美学研究者所重视,而且也开始为哲学研究者所重视。但是,现在有一种看法,比如赖金良同志在《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发表的《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和《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发表的《“人化的自然”是认识的最终源泉》这两篇文章(以下简称赖文)中提出,认识对象只能是现实的感性世界,即“人化的自然”,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整个外部自然界,并且似乎认为这是马克思在《手稿》中的观点。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究竟什么叫“人化的自然”?翻开《手稿》,我们可以读到:“因为不仅是五官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参考《墨辩》其余数篇文字,对《小取》关于逻辑推理的思想进行分析,认为:一,《小取》不仅从“明是非”等六个方面概括分析了推理(“辩”)的作用,而且明确提出了推理必须坚持“类”的原则。二,《小取》所列七种推理方法,“或”、“假”、“效”为演绎方法,其中“或”相当于今之选言,“假”相当于今之假言,“效”相当于今之直言;“辟”、“侔”、“援”、“推”四种为类比方法。三,《小取》分析了类推中产生谬误的原因,提出了“类同”、“齐等”等类比原则。由于《小取》作者受“兼爱”主张的偏见,也提出了“杀盗非杀人”等不合逻辑因而与其他分析相抵忤的命题及其论证。但是它仍不失为一篇杰出的古代逻辑学论著,值得我们今天从事逻辑学研究的人吸取借鉴。  相似文献   

16.
周黎平 《社科纵横》2007,22(2):172-173
奈达被誉为“翻译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他的翻译理论将翻译问题纳入了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从而对翻译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式和翻译技巧。奈达翻译理论思想对中国译学界有划时代的影响力,开创了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又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理论家施米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提出了社会与自然的双向中介关系论。他在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理解之上正确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 ,以反对青年卢卡奇的社会存在 (关系 )本体论 ,可是 ,他用以反对关系本体论的法宝却是自然唯物主义的“自然倒退”说。这种论证其实是对马克思“物质变换”概念的非法挪用。一方面 ,施米特口口声声反对一切哲学本体论 ,另一方面 ,他又在自然必然性的基始性中坠入最陈旧的自然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8.
出于职业关系,在泛泛地阅读了其它所有文章的同时,精读了《未长成的世界——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社会》1985年第1期)一文。这是一篇很不错的调查报告,但有几个问题似乎值得提出来讨论一下:一、调查报告中,作者没有明确说明他们是根据什么原则来抽选调查样本的。但从作者列出的被作为调查对象的学校来看,我以为作者的抽样是“随意”的而不是“随机”的,因此被调查者基本上都是全国第一流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共产党宣言》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早是由陈望道于一九二○年将其全文翻译并介绍到中国来的。但是,从最近我们发现的一则以“社会主义研究社”名义发的出书广告来看,早在一九○七年就有一位叫做蜀魂的人,将《共产党宣言》全文翻译出来了。我们所见到的这则广告,是登在一本由日本近代著名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和组织者幸德秋水(名传次郎,号秋水,1871—1911年)所著,中国蜀魂翻译,书名为《社会主义神髓》的书后。这是一本日本社会主义启蒙的重要著作。该书是“丙午十二月廿五印刷,丙午十二月廿八发行。编译者:  相似文献   

20.
《学习与探索》杂志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了刘延余同志的《评法制概念的广狭二义说》一文,针对李步云在《什么是法制》(载《百科知识》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一文中的论点,提出法制只能作广义(即法律制度)一种理解,而不应该再有狭义上的法制概念。刘文提出的反驳意见,我们是不能同意的。刘文提出“不应该再有狭义上的法制”的第一条理由是:“狭义上的法制概念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