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典理论中的电影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米特里认为:影像具有“符号”功能。影像按照一定的规则结构为画面时,可以被理解为语言学意义的符号,它使电影成为语言,这种语言可以成为艺术。其实,在经典电影理论的整个进程中,语言问题始终贯穿其中。电影艺术的历史可以说就是电影艺术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语言史。对电影语言的研究可以说是整个电影艺术研究工作的起点。因此,电影语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经典电影理论时期的语言问题及其影响作出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作为社会意识的初级形态,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现实,社会心理研究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及其文学作品至关重要。荣获奥斯卡奖项的韩国电影《寄生虫》呈现出诸多群体共有的社会心理。通过马克思主义批评的视角研究该影片,从物质条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三方面分析电影中的社会心理及其成因,有利于挖掘其所反映的韩国社会现实。同时,借助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研究理清作品反映的意识形态,以期获得对于作品和韩国社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虽然影片批评了资本主义种种社会现实,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光辉,但并没有将批判进行到底,存在资本主义虚假幻想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局限性,该作品从而不经意地成为它所批判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政府将电影看作是“通俗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它的管理是硬性和严厉的,更多的是从文化防犯、控制等硬性措施上对它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反映出近代中国电影发展长期处于一种不理想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4.
电影图像作为电影功能发挥的最重要手段,必然尽其建构元素之可能来完成它的叙述功能。由于摄影与电影之间的派生关系,电影图像在静态的时候也保持了摄影图像的某些特点。本文从电影图像的瞬间静态与整体动态着手,根据美国学者约翰.费斯克对于符号学研究的三个领域的划分,对电影图像在这两种状态下叙述的艺术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有关中国电影的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中文和外文两个部分,其中中文是主体。中文发表的中国电影研究学术文献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这些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零星的,之后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一直延续至今。由于政治、历史和工业的原因,三地的中国电影研究在一段时间内都以本地区作为重点,同时对其他地区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加以研究。在方法上,大陆电影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政治和意识形态为主要切入点,到八九十年代则转向以美学、文化和工业为切入点;香港和台湾的电影研究以工业、历史和类型作为主要关注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两岸三地的电影研究对彼此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关注和互动。在新世纪, “华语电影”这一超越政治边界、涵盖两岸三地中国电影的新概念为中国电影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视野。以外文发表的中国电影研究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中在欧美以英文发表的成果居多。它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日益成熟,并对本土研究产生影响。今天,中国电影研究(或 “华语电影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领域。
关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电影落户中国的短短几年时间中,中国人对它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现在,电视电影已成为大众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视、电影文化不断走向多元化,电视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互动性/消解性、自由/霸权等元素的分析,文章提出网络的发展非但不会给民族电影带来福 音,反而在技术与商业的支持下有可能成为它的终结者的论断。  相似文献   

8.
电影已发展了 1 0 0多年的历史 ,现在 ,网络又给电影带来了新的生机 ,网络电影正是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网络能给电影注入生命的活力。从理论上来说 ,互动是网络电影传播区别于传统电影和网络点播电影的本质 ,它对网络电影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文学与电影艺术的相关性特点,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文章以爱伦·坡《泄密的心》为分析对象,考察文学叙事的电影特点及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异同。文学叙事所构成的视觉画面和听觉声音是文字的,它通过读者用想象的眼光去逼视文字的描述,从言语视觉和言语听觉中看到它的图像,听到它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期电影的后现代性价值体现在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要求形式的多元和文化的共享,它冲击了传统观念、增加了电影类型和丰富了电影技术等方面,后现代电影满足了后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想像,对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讨论电影艺术批评的本体基础、批评的类型尺度,认识批评的个性魅力是批评本身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媒介批评划分为近距的言辞媒介批评、远距的言辞媒介批评、近距的言行媒介批评和远距的言行媒介批评四种类型,并结合台湾30年媒介批评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笔者指出,媒介批评是手段,真正的目标是从批判与纠正之中,逐次建构合适的传播生态,使传媒不但拥有不必担心动辄得咎的消极自由,并且会有积极权利与充分资源,提供人们丰富多样的信息与娱乐,协助人们藉由传媒而温故知新、领略人生。台湾媒介批评实践的经验教训可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詹姆逊的美学阐释学非常重视历史,历史的概念、表现、作用和与历史有密切关系的生产方式,其历史化美学批评实践中美学阐释的三个视域,共同构成其“始终历史化”的美学阐释理论的基本特色,对我国美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意义世界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的起点是同情与理解 ,它包含批评家的视界与作品视界的融合。但批评的目的则在于通过建构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实现与作家、读者在观念领域的平等对话。从这个观点来看 ,批评的价值不在于它的客观性 ,而在于它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新时期文学观念的更新与开放的宏观理论背景下,梳理出社会-历史批评在当下的新形态,并指出其只有走兼容发展之路,才能占据批评领域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第五代"与"第六代"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梳理关键词的方法,对20世纪后20年中国电影两大导演群体的艺术创作进行文化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底层写作”或“底层文学”,是一个备受近期文坛、特别是批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对近期文坛关于“底层写作”的相关理论批评进行概要扫描,就“底层写作”的概念的源起与界定、批评实践中的困惑与求解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试图阐明“底层写作”批评理路的延展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珊瑚钩诗话》的文学批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钩诗话》承北宋元礻右诸公论诗余绪 ,在对江西诗派理论进行阐发、修正和补充的过程中 ,浸含了多方面的思想文化内容 ,对现实的关注、道义的激扬与个人性情胸臆的自由喷发融为一体 ,文学批评与针砭时势相结合 ,激荡着深沉的爱国之情。在宋诗话中 ,它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学批评著作  相似文献   

19.
刘勰的文学批评有别于先秦两汉时期的“以德为本”的文学批评。贯穿刘勰文学批评始终的是“以文为本”的精神,“文”是刘勰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也是刘勰文学批评方法论依据。刘勰文学批评中的“文本”精神是我国文学批评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新意识形态批评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是必要的,这是由文学以关注人类生存状况为核心的特性所决定的。当前的新意识形态批评要去偏求正, 在崭新的层面凸现它在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的审美超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