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陈中根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3)
我们知道物体处于平衡时,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外力的合力一定为零。如果该物体受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那么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定交于一点,且三个力用力矢量求和法几何表达时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运用这一法则来解物体受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将显得简便、迅速、正确。 相似文献
3.
晏祖根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46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意味着教法坐标体系或者教学深层价值目标的建立.但是在教材与标准之间有如一片广阔的创造地带,它提供给教师前所未有的展示教学智慧的空间,而在创新教法的构想和实施之前,需要对传统教法、新课程标准、教材等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教法的剖析,提出了有关新的教学智慧的思考和教学构想. 相似文献
4.
5.
6.
草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5):35-35
中国古典小说中有大量的诗词插入,这是世界文苑中的奇特现象。究其妙用有三:其一,古典小说在其产生和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其文化地位难以与正宗的诗歌相匹敌。小说家们为了提高作品的档次,往往在故事情节中插入一定数量的诗词,这样,可以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对小说的看法,把小说与诗词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至于将小说当作另类来看待。其二,插入一定数量的诗与词,可以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以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古典小说中插入的诗词,一般都是在故事情节比较精彩的地方或小说中比较关键的地方出现。精美诗词的插入,丰富了小说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7.
英语中歧义现象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玉敏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3):128-129
歧义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在列举了常见的歧义种类的基础之上 ,着重从语言游戏、广告和文学作品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歧义所起的积极作用 ,旨在变弊为利 ,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歧义、擅用歧义来获得幽默、委婉、醒目、讥讽、妙语连珠等效果 相似文献
8.
吴德美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5,(1)
鲁迅的小说文笔凝炼,用词准确、鲜明、生动。特别是动词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不可更易。由于动词的妙用,使人感到小说中人物形象逼真传神,人物内心世界寓于字词中,环境画面如现眼前。细细咀嚼每个动词,余味无穷。 动词和人物身份相符合 每个人物,都有他的特定身份,都给人不同的印象。鲁迅在小说中,除了必要的交代和细腻的描述外,所用的动词加深了读者对人物身份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语气的表达在所有语言中都具有普遍性,语气的种类也都有共性,只是语气表达的具体手段各有差异。其中,英语的语气和汉语的语气都可借助语调、语序、情态动词、副词、叹词等来表达,但二者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表达手段,语气助词就是汉语有而英语无的一种语气表达手段。针对这一现象,汉译英文小说对话时要恰当使用语气助词辅助传达语气,并遵循四个原则:个性化、情景化、目的性和情感性,译者应充分认识语气助词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
语气的表达在所有语言中都具有普遍性,语气的种类也都有共性,只是语气表达的具体手段各有差异。其中,英语的语气和汉语的语气都可借助语调、语序、情态动词、副词、叹词等来表达,但二者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表达手段,语气助词就是汉语有而英语无的一种语气表达手段。针对这一现象,汉译英文小说对话时要恰当使用语气助词辅助传达语气,并遵循四个原则:个性化、情景化、目的性和情感性,译者应充分认识语气助词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12.
《世说新语》在语言艺术上有着独特而永恒的魅力,文本的成功与其所采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手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比喻的妙用是其在语言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或序数的。数词在汉语词汇中,构词能量大,是修辞上最活泼的元素。东北方言中的数词,更是一个孳生力极强的一大旺族。这里我们谈谈东北方言中数词的妙用问题,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过三角形中任意一点作线段平分三角形面积问题。发现在三角形中存在一个曲边三角形,过此曲边三角形内部每一点,可作三条线段平分三角形的面积;过曲边三角形边界上每点有两条;过曲边三角形之外每点有一条。文中给出了所求线段的公式,根据公式即可以用直尺,圆规作出所求的线段。 相似文献
15.
王春莲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34-35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指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丰富、合理的想象,能使文章生动活泼、内容充实.容易感染读者。因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在习作时加以合理地想象。 相似文献
16.
王燕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本文推广了数理逻辑中著名的Rasiowa-Sikorski定理,得到了伪补格上Rasiowa-Sikorski定理的加强形式,以及在Martin定理下的不可数情形,并指出了所有结果对于Heyting代数自然成立。 相似文献
17.
李作凡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5,(3)
《红楼梦》里诸多人名以双关语谐音是书中一绝。它不仅是含蓄诙谐的修辞手法,而且是体现《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和结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艺术方法,也是彻底打开《红楼梦》艺术迷宫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广德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毛泽东喜欢写秋。在毛泽东诗词里,有21首写于秋,有8首直接写秋。毛泽东写秋。妙笔生花,独树一帜,表现了一代诗圣的高超技巧、崇高境界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本色。毛泽东诗词中对秋的妙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表现壮美景色《沁园春·长沙》(1925年)上半闹着重写景。“独立筹秋,湘江北去,杨子洲头。”在词的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县于天高水长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间争流。”在澄澈碧绿的江面上,千帆竞发.百场争渡。仰望:“日击长空”,… 相似文献
19.
体态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更富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在文学作品中,体态语的巧妙运用能够丰富人物形象,彰显人物个性,揭示深刻主题,从而让读者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本文试从《红楼梦》中女性的视角来分析体态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闻写作力求内容准确、客观公正、报道及时,但万事都总是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同的事物之间又往往相互交叉、相互包容,为了把握好新闻报道的分寸,运用模糊语言便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新闻写作技巧。从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形式和功用两个视角分析阐述了新闻写作之模糊语言的妙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