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盛唐诗人岑参,以描写边塞的奇异色彩而闻名,而对其边塞以外的诗,人们却少有关注。实际上他各个时期的诗作,都很有特色。并且从他全部诗歌的创作来看,可以发现他的诗歌表现出一种对“自然”风格自觉追求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小说以擅长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刻划人物性格和运用象征主义手法而别具一格,因而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国文坛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红字》便是体现霍桑创作思想和写作风格的重要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小说家,擅长描写白人中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思想。然而,9.11恐怖事件改变了他的写作内容和创作风格。本文探讨的是他的最新力作《恐怖分子》如何采用悬念小说的艺术手法,描写主人公怎样一步一步地走上恐怖主义道路,最终又为何放弃恐怖活动,剖析了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种种原因以及化解矛盾和冲突的种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密度地出现富有特色的边塞风物是岑参边塞诗的特色之一,岑参把自己对边塞风物真切的生命体验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出来。这些边塞风物蕴涵了岑参边塞生活的真实情感,也是形成岑参边塞诗奇巧悲壮美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王维李白边塞诗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这两个角度比较分析王维李白边塞诗的异同。文章指出盛唐时代氛围的影响形成了王李二人边塞诗共有的昂扬乐观的思想基调和雄奇壮美的艺术特征;各自不同的政治遭遇和理想定位使二人边塞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各有特点;精神气质及文化学养的不同使王李二人在景物的描写、艺术手法的运用、体裁的选择上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闻写作角度 ,选取穆青成功道路上的不同知识要素和重要革命里程 ,从思想内涵、典型人物、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 ,探讨和论证穆青人物通讯的特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旷野》的比喻特色,主要是采用"动物化"的描写,用动物的生态、形貌及本能,来形容书中人物的动作、姿态,乃至心理活动,出神入化,惟妙惟肖。这种"动物化"描写是中外作家中稀有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名家名篇总让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本文从思路、描写对象与语言三方面比较分析了朱、俞同名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不同艺术特色,并与作者各自的创作主张相联系,探讨了其不同创作手法和风格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衬托、影略、不说破的写作方法在诗歌具有确定、集中的描写对象的情况下才更有意义。省试诗是一种严格的命题作诗,题目字面一般包含有几个表意单元,这些构成因素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一一照应。省试诗题字构成的特点和诗歌写作模式与衬托、影略、不说破的写作手法有着天然的契合之处,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手法的使用。衬托、影略、不说破同时也是省试诗取象、构思的重要方式,对诗歌的写作效果、风格特点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岑参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携笔从戎十余年,创作了大量边塞题材的送别诗。他擅长用歌行体写送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模式。在内容上,他的歌行体送别诗多描写西域的奇丽风光,表现西域民俗风情和汉蕃交往并描写边塞战争的场面。在形式上,表现为"景物+送"式、"乐器+送"式和"边战+送"式。他的歌行体送别诗不仅在内容上完全出新,而且在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尝试,在表现手法上有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高适、岑参具有不同的创作风格.高诗富有深沉浑厚的现实主义气息,岑诗饶有豪放奇丽的浪漫主义色彩.从两人的生活基础、人生阅历、所处地域、性格、气质、创作心态诸方面进行比较,可探知形成高、岑诗风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唐朝幽、蓟二州地处东北边塞,成为吸引边塞诗人的一个重要平台。其中以陈子昂、高适、李白的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他们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刚健清新、文质炳焕,抒发建功壮志与怀才不遇的情感冲突,歌颂戌卒英勇报国精神而又对其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人性关怀,暴露战乱造成的巨大破坏和灾难,抒写厌战反战、渴望和平的心愿,描绘多姿多彩的边塞风光和民风民俗。边塞诗是那个时代社会潮流和审美潮流的产物,不仅为源远流长的中华审美文化增添异彩,而且铸入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灵魂深处,为塑造一代代中华儿女的高尚情操、审美趣味和价值理念,发挥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岑参以边塞诗闻名于中国古代诗坛,同时他的山水写景诗写得也毫不逊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其清淡、清新、清旷、清丽的"四清"并行的艺术风格尤为突出。由于历史和个人原因,岑参的山水写景诗历来鲜为人知,但这并不能否定其特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岑参是盛唐最具代表性的边塞诗人,一生两度出塞,历时五六年,对边地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和积极的反思,创作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其中作于凉州的七首诗,情感意蕴丰厚,广为传诵。这七首诗或记行踪述战事;或抒壮志发乡思;或怀前贤念友朋;或描名胜、绘风情。诗歌呈现出慷慨悲凉的情感特点,表露了诗人在凉州时期复杂的心境,堪称诗人前半生艰辛跋涉的心灵史诗;同时岑参以诗歌为媒介把凉州的物候地貌、风土人情,异域文化传输到内地,推动了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岑参的凉州诗又有文献传播和保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初盛唐时期的东北边塞诗创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唐太宗为代表;第二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第三阶段以高适为代表。东北边塞诗具有丰富的内容,情感基调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别是将陈子昂、高适的东北边塞诗与开元、天宝时期的西北边塞诗相对照,会发现前者写边疆负面现象较多,情绪不及西北边塞诗高昂。这种差异,只有统观唐代武后至玄宗后期从国家西陲到东北的总体边疆形势、民族关系态势以及朝廷的应对策略.将相关诗歌置于初盛唐时期总体民族关系态势影响下的各战区实际状况之中,方可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刘商诗歌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既不同于大历十才子,也有别于元和诗人。其诗体裁较丰,形式多样。体物逼真,形象鲜明,诗中有画。抒情真挚而深微,语言大多自然疏淡、平易浅近,也有绮丽华美之句。诗歌风格多样,既有清新明丽、冲淡自然之作,也有空灵蕴藉、绮丽华美之作,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他在大历、贞元诗坛上自成一家,在唐代诗歌史上虽不为大家,但不失为名家。  相似文献   

18.
王维的边塞诗不仅形象地展示了西北边陲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广阔的社会生活,还生动地反映了盛唐的时代风貌,体现了劲健雄浑的盛唐气象,与其山水诗一起,代表了盛唐诗歌的最高成就。通过细读文本、梳理文献、考察文化,对王维边塞诗创作的主客观因素、文化背景及其艺术个性等方面进行整体观照,以期揭示王维边塞诗所蕴涵的独特魅力之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作为唐代的边陲重镇,使得有唐一代的闺怨诗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涉及到东北意象。在今存近70首涉及东北意象的边塞闺怨诗作中,孕育了边塞诗的独特审美内涵。其不仅风格凄恻哀婉,而且诗中所塑造的生动感人的妇女形象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天宝十一年(752)冬李白曾北上幽州,对于东北的边塞状况亲有所感。此一经历自然使其反映东北边塞的闺怨之作更加具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萧纲的边塞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纲在诗史上素以“宫体”见称 ,但观其创作实际可以发现 ,“宫体”一词并不能涵盖萧纲诗的全部。以萧纲的边塞诗为研究对象 ,对其创作特征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与归纳 ,证实该类诗歌无论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 ,亦或风格情调诸方面 ,与其宫体诗相比 ,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象。可见萧纲诗也存在着一定的多样化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