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辩证法就是认识论的涵义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列宁在进一步研究、探讨辩证法学说的实质时,提出了许多对于推进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论断和思想。“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全集》38卷,第401页),就属于这类著名论断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有人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没有本体论的。但是,在近年来关于物质概念、哲学的基本问题等讨论中,又提出了本体论的问题。事实表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不仅是认识论和逻辑学,同时也就是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列宁的著名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 1915年 ,是列宁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 ,多年研究一系列哲学著作 ,特别是黑格尔的著作以后写的 ,可以说是列宁这个时期关于辩证法研究成果的结晶。它对辩证法作了深刻的阐述 ,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今天我们学习它 ,对于端正思想路线 ,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列宁的哲学遗产中,关于辩证法就是认识论的思想,是一个尚未引起理论界应有重视的重大问题。高清海同志在其长篇论文《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载《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2期)中,对列宁的这一思想作出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希望引起进一步的讨论。我们认为,列宁的这一思想关系到唯物辩证法的全局和发展,开展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对列宁是怎样提出和论证辩证法就是认识论的,以及这一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无论是在学科领域和研究对象的维度上,还是在理论基础和终极追寻的意义上,都具有认识论的性质,从而可以提出"人工智能就是认识论"的表述.这一表述使得人工智能的多面性和交叉性得到新的呈现.人工智能作为认识论,还具体体现为它具有科学化、实验化、技术化和工程化认识论的特征,从而在表述方式上与哲学认识论形成区别.两者之间同...  相似文献   

6.
哲学究竟是什么呢?毛泽东同志说过:“哲学就是认识论,别的没有”。(转引自1978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列宁也说过:“哲学是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参见列宁《哲学笔记》第90页)这的确抓住了哲学的本质特征。遗憾的是,这样的论断并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7.
8.
本文认为,列宁曾说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这里说的“同一”主要不是指两者的一致性,而是指辩证法本身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两者的这种同一, 既是辩证法本身历史发展的必然,即唯物辩证法对于作为认识逻辑的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继承的必然;同时,又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两者内在逻辑的必然,即辩证法作为客观事物联系与发展运动的基本法则,必然要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应该采用的方法和原则。列宁一再批评普列汉诺夫未能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所传播的认识论也仍然停留在普列汉诺夫的水平上,辩证法或其主要部分不被看成认识论。这种偏向迄今为止一直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误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在唯物辩证法史上,毛泽东同志的光辉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同列宁的《哲学笔记》一脉相承,相得益彰。由于时代和国情不同,这些著作的写作目的和任务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有共同的思想内容,贯穿着同一个理论主题,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或辩证法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
列宁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全集》第38卷,第410页。)不言而喻,历史辩证法也就是社会历史的认识论。既然如此,笔者为什么还要在标题中特别申明本文研究的是“作为社会认识论”的历史辩证法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很少从社会认识论的角度看待和研究历史辩证法,在一定程度上,历史辩证法被单纯地理解为经济状况和整个社会结构的一般进程。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至今对于认识、研究社会的特殊方法不甚了然,也未能找到将辩证法和认识论统一起来的具体途径。笔者试就这个课题做些粗浅探讨,不正确的地方,望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在党的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恨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七十年来,我们党的前进与曲折,成功与失误,都直接与是否正确。全面地坚持群众路线联系在一起,能否始终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直接关系到党的盛衰兴亡。  相似文献   

12.
认识论的辩证法与辩证法的认识论———纪念《实践论》与《矛盾论》发表六十周年沧南(湘潭大学哲学系教授湘潭411100)《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篇重要的哲学代表著作。“两论”在总结中国革命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新...  相似文献   

13.
《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篇重要的哲学代表著作。“两论”在总结中国革命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新的原则、新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矛盾论》是唯物地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第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两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六十年来,我国学者对“两论”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著。可是,却很少看到有关论述“两论”之间关系的文章。在我看来,“两论”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与辩证法的认识论的关系。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谈点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总结,提示了我们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种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这就是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从毛泽东同志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科学著作中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决议》说,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  相似文献   

15.
列宁指出:“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7页)。对于列宁的这一著名命题,在我国哲学界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意见认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这三者(以下简称“三者”)是指同一个东西的三个方面。第二种意见认为,“三者”是指具有统一关系的三个不同的东西。第三种意见认为,上述两种看法在不同意义上都可以成立,前者是指辩证法和广义的认识论、广义的逻辑学三者的同一,后者是指辩证法和狭义的认识论、狭义的逻辑学三者的同一;这两种看法并不相矛盾。我们认为,这三种意见都包含一定的合理性,但作为对列宁“三者”同一命题的理解则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同一的。但辩证的同一是具体的同一,而不是等同。因此,我们在肯定三者一致的前提下,还要看到三者的区别。本文从三者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概括程度、揭示规律的层次、揭示规律的作用、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和三者的着眼点等七个方面论述了三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列斐伏尔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一部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经典文献,但一直以来,其独特性并未得到系统阐发。实际上,为了摆脱斯大林物质自然本体论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模式,列斐伏尔先是根据列宁思想深刻地重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德国古典认识论辩证法基础,继而深入挖掘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所蕴含的社会历史认识论,突出并深化了以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为拱心石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内涵,在其中也深入探讨了今天学界热烈讨论的价值形式辩证法这个经典难题。但由于他坚持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异化批判逻辑,而最终走向一种突破认识论逻辑桎梏的浪漫的艺术生活辩证想象,使辩证唯物主义具有一种超越社会历史认识论的生存本体论意义,这也构成近来西方出现的“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来源。在今天重读《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旧文”“个案”,旨在说明,西方马克思主义并非一致地或者简单地否定辩证唯物主义,而是开启了多样的、深入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路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辩证逻辑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辩证法没有明确的分界;辩证思维与思维辩证法混淆不清;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区分不明,致使辩证逻辑难于确定自己的对象,逻辑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在今天研究和创立辩证逻辑的热潮中,有必要对上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做一些界说。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就教于哲学界和逻辑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9.
1918年,当黑格尔到柏林大学任哲学教席的教授时,在开讲辞里宣布了自己的使命——反对不可知论,主张认识真理是哲学的目的。他批评康德道:……哲学已空硫浅薄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哲学自己以为并确信它曾经发现并证明没有对于真理的知识;上帝,世界和精神的本质,乃是一个不可把握不可认知的东西。精神必须停留在宗教里,宗教必须停留在信仰、情感和预感里,而没有理性知识的可能。知识不能涉及绝对和上帝的本  相似文献   

20.
石菊 《学术研究》2007,1(9):67-72
《易经》与辩证法本来是从两种文化土壤上长出的互不相干的思想观念,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诞生语境与意义蕴涵。但是,近代以来西方的强势话语改变了中国民族传统的基本观念,"据西释中"成了近代知识分子诠释中国思想的基本范式,于是西方的一些思想成了解读中国文化的元话语。《易经》的辩证法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这种辩证法化是那样的深入,以致造成了现在《易经》与辩证法的血肉相连、无法区分;辩证法成了《易经》的代名词,一直主导性地规定着、影响着易学的研究。将《易经》与朴素的辩证法剥离开来,目的是恢复它们各自的本来面目,对它们做出客观的研究,以便我们正确地使用好辩证法以及正确地理解易学思想,从而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