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平正义是人们衡量政治文明的尺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政策调整为关键,以法律规范为基石,依法治国保障公平正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运用唯物史观深入剖析和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的公平观的过程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的理论,指出公平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阶级的范畴.马克思的公平理论,是人类历史上对于公平问题探讨的集大成者,是阶级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有力武器.维护社会公平,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社会公平,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和维护社会公平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制度能营造、保护和巩固社会公平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构想中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笔者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重要著作基础上,认真解读其和谐社会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的人性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革命的理论,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理论,革命和斗争旨在实现和谐。从马克思关于人性的劳动本质论、社会关系决定论和需要本性论三重概括中可以厘析出人性的四大要素(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理性和道德性)和由此决定的四种能力(生活热情力、社会认同力、理性调控力和道德奉献力)。热爱劳动、善于共处和追求高雅是马克思人性观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局出发的一项重大任务。其本质特征是实现公平和正义,本质要求是维护与实现公平和正义,其重要环节也是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一直被人们视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理想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它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这个目标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需要全人类都不懈努力的过程。马克思在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这一理论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指导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和谐社会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共产主义这一和谐社会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构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还较低,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目标和根本指导思想,对于我们构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经济正义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渐凸显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在从抽象人本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转换过程中,在唯物史观的独特视角下形成了独具理论特质的经济正义思想:其理论基点在于对现实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剖析;中介环节为对资本主义抽象经济正义观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双向批判;判断标准是把经济正义放进现实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性之中来审视;价值旨归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达至共产主义。文章提出要参照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构建我国符合经济正义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在回应现实境遇的吁求中进一步彰显马克思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语境中和谐社会的构建,核心议题是公平正义。马克思社会正义观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治理想和人民大众的价值诉求。坚持以马克思社会正义观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审视和分析中国现实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既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迁,正义问题成为保障中国良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马克思的正义思想研究因此勃兴。围绕着马克思的理论体系及相关文本,学界就马克思的思想及理论中是否存在正义的维度、是否存在某种超历史的绝对正义观,马克思正义观的内涵、实质如何界定,马克思的正义原则是什么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学者们深入到分配正义、劳动正义、政治正义等具体领域多方挖掘马克思的正义思想资源,以寻求指导实践的原则与方法。沿着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中国社会将构建出怎样的正义理论,仍然需要学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以公平正义引领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和谐与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本目标之一。分析了公平正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论述了经济、法治、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3.
14.
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以批判作为其逻辑起点,以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剩余价值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包含了丰富的内容。马克思这些和谐社会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并且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为“公平与正义”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不和谐的现实,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大力推进公平正义建设,逐步把社会公平贯穿到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正义似乎是具有历史性和永恒性的范畴。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起直至现在,都在哲学家探讨的话题之内,但因各理论都针对当时的时代境遇而展开,具体内容自然不尽相同。"马克思与正义"是当代的问题,同样源于时代背景,当国内社会改革呼唤公平、正义的浪潮遇到西方正义理论刺激,正义问题俨然成为不可回避之话题。那么问题在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缘何不同于其他正义理论,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逻辑起点——社会的、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人所具有的实践的本性,能够为实现具体的人的自由解放这一终极目标提供论证。借此,希望能够对实现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而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一直以来就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更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要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入手,通过对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想进行深刻解读,得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动的;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达成一致的结论.这启示我们应把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条件,同时应充分发挥个体能动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中明确关注了自然空间与社会历史的内在勾连,从不同维度诠释了自然空间的理论内涵。在马克思那里,自然空间不是抽象的精神空间和几何空间,而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承载着人的观念和意志,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延伸和拓展的一种空间形态,演绎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形式。沿此进路,马克思着眼于机器大工业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空间实践,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空间拓展、断裂和异化的纠缠关系,其思想张力不仅跨越了地域,而且超越了时代。挖掘马克思自然空间思想的价值意蕴,对规范和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空间生产,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自然空间生产机制,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的空间正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消除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现实要求。从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异化劳动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不和谐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现象,因此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防止和消除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