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全国性大样本调查数据构建多层次 Mincer 打工收入扩展方程。实证分析发现,“农二代”与城市同龄人具有趋同价值观和个人发展诉求,“农二代”不同层级城镇打工对收入增长产生不同影响,省会及以上城市收入增长影响效果较好,而地级市及以下较差。城镇层级与人力资本等级产生收入增长联动影响,高层级城镇对高人力资本收入增长具有积极影响,而对低人力资本则具有消极影响。高知识技能农民工因其异质性适合在较大范围内流动,而低知识技能农民工因其同质性应适当控制流动距离,更多进入地级及以下城镇打工。当前“农二代”城镇层级流动格局尚存在优化空间,政策应扶持家庭创业和多元经营以支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支撑对合理布局城镇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以及对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吉林省产业发展特点及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出发,指出产业支撑是城镇化战略的立足点,并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给出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推动吉林省城镇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选择主导产业,打造城镇特色;降低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实现城镇经济绿色增长;依托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产业空间与城镇地域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的极化和扩散效应是区域经济得以增长的根本动力,而城镇作为区域经济的生长点,则是区域经济极化和扩散效应最直接的结果。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是城镇得以兴起、发展的动力之所在,因而也是城镇空间发展、演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草原城镇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其城市空间形态独具特色。锡林郭勒地区大多数草原城镇"因庙而建,因商而兴",与广袤的草原融为一体。本文以锡林郭勒地区典型草原城镇锡林浩特市、多伦诺尔镇、乌里雅斯太镇为例,对草原城镇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展开研究,归纳总结草原城镇空间形态影响因素,以期优化该地区城镇空间布局,指导现代草原城镇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广阔的国土上,分布着多种规模不同、功能各异,并以一定的空间型式组合的城镇群体。在一定区域的城镇群体内外,各城镇相互间及城镇与区域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人员及信息的联系和交换,使原来彼此分离的城镇群日益结合成一个具有一定地域结构特征和担负一定地域功能的空间综合体。随着城镇和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综合体的各城镇之间、城镇与区域之间的相互交换和补给关系必将日益深化和加强,从而使这一在空间上相互关联并互为依存的城镇群体日益融合成一个空间有机系统——城市体系。在全国的城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城镇化,是从以物的城镇化为主导的空间资本化转变为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空间人本化。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生产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统筹协调为要求、以绿色发展为关键、以开放包容为支撑、以共建共享为保障的新型空间演化范式。空间资本化带来城镇规模扩张与快速增长,但过度资本化导致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供给,引发城镇空间异化与治理风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生产,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选择合作创新、多元协调、绿色集约、开放互信、共建共享的网络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分形理论对豫南地区城镇体系进行空间研究,通过分析其城镇等级规模结构、空间关联维数及牛鸦维数比和随机集聚性维数,探讨城镇体系的空间特征现状:(1)豫南地区城镇规模分布比较集中,中间位序城镇数目较多,但规模偏小;(2)城镇空间分布较集中,主要分布于一条地理交通线,城镇间的交通网络通达性优良;(3)豫南城镇体系主要以信阳为核心,呈扇形集聚性空间特征.基于上述特点,提出城镇体系发展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城市用地、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文章依据1988-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协整和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构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Granger原因,反向则不成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发现城市建设用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但效果存在差异.据此提出合理确定城市边界,提高存量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视角出发,应用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区域地理要素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通过解析关中地区城镇空间格局演变与区域地理要素方面的关系,认为区域城镇空间格局是自然基础、交通条件、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区域地理要素的变化,区域的城镇空间格局也会相应的处于不同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运用2002--2006年住宅用地定级及基准地价评估资料,综合运用Surfer软件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德化县住宅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Surfer软件与GIS空间分析原理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形象直观地描述城镇地价分布规律。对德化县的分析显示,从整体上看,城镇住宅地价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局部存在变异性;城镇住宅地价变化具有空间差异性;交通条件对地价空间分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城市扩展会带动扩展轴向的区域住宅地价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内向性理式是江南传统水乡城镇景观原型的内在原则。向心秩序与线性匀质是江南传统水乡城镇产生内向性理式的本质所在。其线性连续是社会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选择的结果,这种线性连续促进了河道与街道围合封闭空间的形成,型体的产生则是封闭围合空间在尺度形式上变化的结果,而线性连续的匀质化和无中心化又造就了空间的整体向心秩序。这种江南传统水乡城镇空间的内向性理式为当代江南水乡城镇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职能结构、城镇空间结构三方面对甘肃省的城镇体系加以分析 ,认为甘肃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呈首位分布态势 ,城镇密度大体呈现河东密、河西疏态势 ,城镇主要分布在交通线、河流、资源开发带周围等城镇空间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城镇发展的主要策略:城镇发展容量与自然资源系统相协调;基于生态环境的本底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城镇生态空间优先保护。以昆明大都市区内各城镇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评价计算出区域内各城镇的发展容量,提出"人口-资源"协调策略;通过城镇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从生态稳定、资源承载、环境质量方面提出城镇差异化发展策略;提出昆明市区生态空间优化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SPSS统计方法,通过综合首位度、区位商、经济密度、产业集中度等指标的计算、比较、分析,概括了诸暨市的块状经济与城镇等级结构的主要特征。通过分析比较认为,诸暨市的块状经济对其城镇空间产生了很大影响,块状经济是农村城镇化的持续力量,是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化的基本动力,也是未来城镇空间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跨省域经济区的形成是经济、社会、生态和城镇整合发展的结果,城镇体系作为经济区的重要物质载体,其规模和空间结构直接影响经济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基于分形理论对经济区意义上的城镇体系进行研究,不同于单纯对城镇体系的考量,必须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城市职能,进而进行城镇体系的规模和空间整合。以中原经济区为例,选择星座型作为城市体系空间整合的主要,推动城市规模与职能定位、空间分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镇贫困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国的城镇贫困是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产生的,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进行重新思考.论题在回顾与"有利于穷人的增长"这一概念有关的理论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实现"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对于中国城镇反贫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前城镇失业的基本特征是总量性失业。因此 ,推动经济增长 ,扩大劳动力需求 ,是解决城镇失业的根本途径。从实际情况来看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将进入次高速增长阶段。只要政策得当 ,就可以通过经济增长来解决我国城镇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规模等级和空间交互作用着手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先选取人口、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等因子,将该地区划分为4个等级,并考察不同等级城镇的空间分布情况;再根据距离和等级规模计算各城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中心、次中心与周边城镇的空间组合关系现状;在二者基础上,提出按现状等级规模定位重点城镇,以及在与中心联系薄弱的地区加强交通和文化建设、打造重点城镇,最终形成网状空间结构、带动全局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从产业链视角分析城镇区域空间网络,划分产业类型,并以此构建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五大产业链。以银川平原城镇区域的五大产业链为基础,采用网络关联算法构建其城镇区域空间网络。通过产业链空间分异度的计算,确定产业链下的城镇区域空间网络的特征。并结合银川平原产业链结构,详细划分五大产业链的类型。认为产业链在城镇区域中所形成的空间网络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镇区域整体的产业结构特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制定适宜的政策,有效促进产业链中价值链的延伸,推动产业整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富阳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6年、2004年和2009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及1997—2010年、2006—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学方法提取富阳市1996—2009年的城镇扩展信息及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分析城镇空间扩展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并与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作数量和空间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阳市的城镇用地面积在1996—2009年间增加了3.73倍,从城镇空间扩展的模式上看,城镇的扩展区域主要位于富春江沿岸的两侧,并以富阳城区为中心向周围城镇扩张,建设用地和城镇扩张空间布局与1997—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向和重点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占用耕地量远远超过了上一轮规划的规模,这主要是上一轮规划没有预测到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超常规发展。城镇化还将快速推进,在杭州湾经济辐射带的带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影响下,富阳市未来的城镇发展的格局逐渐呈现为向东部、西北部延伸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