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暴力什么样? 精神暴力是家庭暴力的形式之一。家庭暴力是家庭成员间一方对另一方的暴力或虐待行为,除对身体的暴力外,还包括精神暴力和性暴力。其受害者主要是妇女和儿童。 精神暴力是通过暗示性的威胁、言语攻击、无端挑剔、委过于人、冷漠轻蔑、性生活的控制等,让对方的精神生活不能正常进行、始终处于恐惧中。精神暴力正悄悄地走进很多家庭,给这些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痛苦的阴影,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使自己受到伤害的就是精神暴力。 42岁的周女士最近感到非常痛苦——丈夫把他的女秘书带回家,并当着她的面进了卧室。那一天女儿哭着说:“爸爸跟这个阿姨在一起已经很长时间了,是我同学的爸爸看到后告诉我的。”当周  相似文献   

2.
于媛媛 《理论界》2006,(3):183-184
民族精神状态关乎民族的兴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抗日战争中的中华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捐弃前嫌、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主义精神;2.全民族抗战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3.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民族精神;4.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5.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探讨中国家庭婚姻暴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发现:中国夫妻间婚姻暴力以精神暴力为主且发生率较高,肢体暴力和性暴力发生率较低.暴力行为具有偶发性,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暴力伤害.夫妻沟通状况与权力分配方式、家庭地位满意度、个人社会活动与社会参与、法律的干预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婚姻暴力有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存在性别差异,社会经济地位因素主要对男性发挥作用,教育和宗教因素主要对女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晓传 《理论界》2013,(9):160-162,34
"好吧"在言谈交际中经常单独应用,不仅具有疑问和应答的意义和功能,而且具有话语标记的功能。后一种功能是由前两种功能虚化而来的,其线索有两条:1.由疑问功能虚化为提请对方注意的话语标记。2.由应答功能虚化为具有话轮延续,话轮转接功能的话语标记。促使"好吧"虚化的因素主要是:1.语义背景转变。2.语用推理和话语位置。"好吧"发挥维护对方的面子的作用,表现出极大的交互主观性。  相似文献   

5.
引 言2 0 0 1年 1 1月 2 9、3 0两日 ,历史、政治、人类、社会、心理等学科的专家在巴黎开会讨论“极端暴力”①。对于在各自学科研究“无法无天”暴力的学者来说 ,“极端暴力”这个概念似乎能为大家所认同。他们共同关心的事情寻常之至 :为什么在当代的冲突中那么多平民被杀害 ?为什么无辜妇孺横遭杀戮 ?那次筹备已久的学术会议召开于 9·1 1不久 ,可谓应时趁景。其实 2 0世纪整个悲剧历史远比那次事件更说明“极端暴力”问题的重要。请记住鲁道夫·鲁梅尔提供的或可商量的数字 :上个世纪 1 69亿平民被他们的政府杀害 ,而战争死亡人数为 …  相似文献   

6.
古典时期的美学形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审美理想:把杂多导致和谐统一;2.审美价值:给人教益和愉悦,真善美统一;3.在文艺上的表现形态:典型、英雄、正义、真情、诗情画意、宏伟叙事;4.总体美学形态:客观的、外在的、理性的、静态的。而现代时期的美学形态则有如下特点:1.非理性主义、个人主观主义成了现代审美思想的一个基础;2.在文艺作品里的表现形态:反英雄、个人感受、平面零散、直觉印象、非视觉形象性;3.总体的美学形态:主观的、内在的、非理性的、非功利性的、动态的。  相似文献   

7.
消费语境中,文学艺术有时过于遵从消费逻辑和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法则,存在一种消极的极致化写作,尤其表现在对暴力、性、丑等的放肆书写和失控叙事上,由此在"暴力美学"、"身体美学"和"丑的美学"等方面陷入审美的误区。这些误区,使当代一些极有才华的作家、艺术家在艺术才华的高超与精神资源的相对贫乏、审美趣味的相对低俗之间形成大的反差。  相似文献   

8.
网络廉政监督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就技术方面来说表现为监督载体的多元化,腐败证据的直观、生动与原生态化,反腐败信息跟踪的持续快速和可扩展性以及反腐败成本的低廉化;就社会方面来说表现为能够揭露、预防和遏制腐败且有稳定社会的"稳压器"功能;就政治方面来说表现为促进民权的提升、公权的强化并推动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监督还存在信息失真、侵犯公民正当权力及网络暴力等负面影响。因此对于网络监督应给予理性认识,不管它目前有多么"神奇",都只是体制内反腐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家庭"冷暴力"是以不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有别于身体暴力、性暴力的一种精神暴力类型,它具有隐藏性、解决难、容易被忽视等特征,其发生率和危害性皆为三种家庭暴力之首。近年来,家庭"冷暴力"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且逐渐由知识分子家庭发展到普通人家庭,由"都市家庭"发展到农村家庭。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人们只重视"热暴力"而忽视"冷暴力"的观念,增强夫妻双方对家庭"冷暴力"危害性、违法性的认识;提高夫妻双方的调适能力;建立起法律、行政、舆论等家庭"冷暴力"的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问题绝不是当今社会才产生的新问题 ,但它受到人们的关注却是近年的事。家庭暴力为全人类社会所共有 ,中国也不例外。引发夫妻间暴力冲突的原因有 :经济因素 ;男权地位 ;文化因素 ;感情因素 ;个人的性格特质 ;家庭规模因素 ;纵容家庭暴力存在的社会习俗规范。解决夫妻之间身体暴力冲突的有效措施是多方面 ,涉及到社会基层组织建设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家庭成员 ,特别是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个人理性地选择婚姻  相似文献   

11.
赠礼点子     
夫妻、情侣互赠礼品应该注意: 1、具有特殊意义。认真想一想对方最珍爱的是什么,把互赠礼品当作相互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让对方感到惊奇。能送上对方渴望得到而又未曾明确表示的东西,一定会让对方惊喜万分。 3、显示出爱心。任何能显  相似文献   

12.
浅析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是目前困扰我国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 ,是青少年犯罪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常见的影响因素有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其中 ,大众传播媒介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争议很大 ,尚无定论。尤其表现在 :媒介里的不良信息特别是暴力信息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媒介社会学的角度阐述媒介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并依此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若干对策。一、媒介效果的三种模式与青少年犯罪媒介效果研究是媒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要考查媒介暴力的影响 ,有必要从媒介效果模式这一般性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的实践观作一简要概括后,着重阐发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实践观的内容。主要有创造性实践的独特性质表现为创新性、探索性和风险性;创造性实践的主体要求表现在观念特征、精神特征和素质特征等3个方面;对创造性实践客体,应从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矛盾等3个方面去把握;关于创造性实践的一系列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杨亚茹 《阴山学刊》2021,(1):33-37,74
《蛙》延续了莫言小说对暴力的关注。不同于以往小说对直观暴力特征的肆意渲染,《蛙》的暴力因素隐藏在平淡的叙述和琐碎的生活事件之下,高密东北乡民众在时代风云的拨弄下承受着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双重摧残。莫言对暴力毁灭性本质的厌恶使《蛙》在暴力处理上融入了柔和的人类情感,弱化了“显微镜”式暴力描述的视觉冲击力,赋予了暴力温和的特征,彰显出作家对复杂人性的洞悉及内心深切的生命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王鹏 《理论界》2010,(11):201-202
现实中科学往往是以具体的定理、公式及其实际应用的面目出现的,但事实上,对于科学研究而言,培养研究者科学精神才是第一位的。立足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的本质、方法以及科学精神。(2)中国传统思想中存在着制约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因素。(3)从院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抢劫罪基本构造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犯罪.除所有权人的财产权外,与所有权相分离的对财物的占有、持有状态也应成为抢劫罪的保护法益.是否压制反抗是抢劫罪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要件,通过暴力、胁迫压制对方反抗的“对象”包括财物或财产性利益的所有者、占有者或对之处于保护地位的人.抢夺罪的行为人只是对物实施暴力,而抢劫罪中的暴力、胁迫行为是为了压制对方的反抗.行为人取得财物时实施的暴力、胁迫是否达到了足以压制对方反抗的程度,是区分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方敏 《中州学刊》2004,4(3):88-91
"五四运动"后真正主张实行民主、并注重对民主含义进行阐释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他们主要从阶级民主、政治民主、精神民主等角度阐释了民主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阶级性区别十分突出;2.时代特点鲜明;3.深受中国国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领域的反腐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教育领域的反腐斗争:1、我国教育的光辉成就;2、当前教育领域反对腐败的重大意义;3、教育领域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及其表现;4、清除教育领域的腐败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戎 《广西社会科学》2006,(12):163-165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在国统区重庆创立的一种革命精神,其内涵可概括为这三个方面:(1)红岩精神是一种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2)红岩精神是一种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奉献牺牲精神;(3)红岩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崇高品质。当前,红岩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为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合格人才提供精神支柱;(3)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生动教材;(4)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力武器;(5)弘扬红岩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国民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自主性人格的缺失、狭隘自私的小农观念、残酷的暴力情结等三个方面对附着在农民身上的国民精神痼疾展开批判,从而表现出了启蒙主义的立人诉求。政治式写作与立人诉求的交会,革命意识与启蒙话语的并存,使作品在意识倾向和主题蕴涵上形成了巨大张力,表现出了复杂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