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始终把人民群众视为历史实践活动的主体。群众观点在邓小平哲学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邓小平最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根本上说,邓小平的价值观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价值观。邓小平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来思考人民利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民利益的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特征鲜明的人民利益思想体系。邓小平人民利益思想体系主要由原则论、内涵论、途径论、保证论构成。邓小平坚持物质利益原则,赋予人民利益丰富多彩的内涵,努力探索实现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强调制度建设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现实的个人"视为唯物史观的前提或出发点;邓小平确立了人民既是价值主体又是评价主体,体现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一致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通过"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一质朴的语言进一步解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时期对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作出了新的阐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4.
人民本位思想是邓小平人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是目的"和"人民是主体"的重要思想,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利益是最根本的价值标准"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邓小平思考、运筹、决策当代中国一切重大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贯穿于邓小平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邓小平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是他提出"先富"、"共富"论的理论源头。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论,坚持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6.
人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价值观的主体基础。邓小平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在邓小平价值观中不仅将人民作为价值主体,而且将人民作为价值评价的主体;同时还强调人民利益是一切价值中的最高价值。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评价标准;关注人才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等等,都是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发展观认为发展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是富民,发展的决定力量是人民,人民还是发展的最终评判者,因而"以民为本"构成了邓小平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观的继承和发扬,只有抓住"以民为本"这个核心,才能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作为杰出的政治领袖,毛泽东和邓小平对幸福问题予以较多关注。毛泽东的幸福观经历了从"为他人谋幸福"到"为人民谋幸福"的转变,主张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邓小平的幸福观以人民群众为本位,以人民生活是否富裕为界定标准。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幸福观对当前"幸福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内容丰富,与时俱进,有着非常强烈的人民主体性思想,他自觉地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来确立价值目标,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邓小平的价值理论,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不仅是一个关乎其自身"党运"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关系到老百姓生活幸福和国家繁荣昌盛的"民运"和"国运"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稳定;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满足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大背景去观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以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来建构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毛泽东倡导为人民服务,并把它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人民至上是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做人民公仆,是毛泽东的人生准则.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原则,把人民利益引入社会主义范畴,是为人民服务道德观的最高体现;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共产党员的最高准绳,提倡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力求达到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江泽民指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立党之本,执政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讲政治、讲正气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认为,群众的利益是共产党员的最高追求,群众的拥护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基础,群众的智慧是科学理论的不竭源泉,群众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邓小平的群众观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风 ,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紧密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研究和探讨了邓小平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文化问题的一系列论述表明,他在继承毛泽东文化价值观的基本立场、观点的同时,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依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本体、评价标准和指归等作出了创新性的阐释,形成了以人民为本位、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评判标准、以服务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指归的完整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在国际共运史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并从跨世纪的战略高度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 ,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前提、原则、任务 ,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 ,对新时期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民利益至高无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宗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继承毛泽东的人民观,另一方面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提出"三个有利于"思想;江泽民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邓小平群众观的研究,本文认为在邓小平一生中,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他在思想上尊重群众、相信群众,感情上贴紧群众、关心群众,行动上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对群众负责。目前,有不少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不尊重群众的利益,不关心群众的疾苦,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学习邓小平的群众观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时树菁 《南都学坛》2002,22(4):89-92
毛泽东注重调动群众积极性,他关心人民的利益,关心群众生活,但更强调精神的作用。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把物质利益纳入社会主义范畴,提出了物质利益原则;强调制度建设,主张通过健全制度调动和保护群众积极性;主张在物质利益基础上,重视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为争取自己最根本的人权而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中国人权发展的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社会主义人权事业新纪元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人权建设新阶段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拓中国人权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