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共”“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与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在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论述。本文着重从他在海军装备建设方面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积极组织领导了晚清的制器,但始终不主张清廷自己制造轮船。1862年6月,李鸿章奉湘军首领曾国藩的命令,率军6500人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洋人联合围剿太…  相似文献   

2.
鞠海龙 《中州学刊》2005,(4):175-178
晚清海防战略虽然经历了海岸防御和海上防御两个阶段,但是其战略核心却始终围绕本土安全展开,海军战略也一直执行守势战略.晚清海军守势战略不仅使海军军力部署分散,各军之间互不统属,而且还限制了海军在具体战役中的战术进攻.近代海军主要执行攻势战略,在战术中强调协同指挥、集中兵力、先发制人.与海军攻势战略相比,晚清海军守势战略在备战和实战中都显得相当被动和消极.海军战略的劣势及其对海军战术选择的局限是晚清海防最终失败的军事战略原因.  相似文献   

3.
加强海军的军备建设是晚清"自强"军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李鸿章是建设晚清海军的实际组织者,他直接参与了晚清海军军备建设的全过程。本文试求从战舰购置与自造、海上火器的制造及引入、海军练兵三个方面探讨李鸿章为晚清海军的军备建设所作出的开拓性努力。  相似文献   

4.
晚清的海军留学教育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付诸实践,派遣活动贯穿整个清朝未年,人数累计约400余人。作为早期较为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这部分留学生毕业后多凭借其优越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技术素养,获得清政府的重视与依赖,或投身于军事工程,或负责编练新式海军,或指挥军事作战,为近代海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受客观环境和留学生自身缺陷的制约,晚清海军建设也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晚清与民国时期的期货市场在中国乃至世界均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转型的产物,也是近代世界期货市场发展史中的一朵奇葩。受制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以及制度建设的不足,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期货市场具有非常与众不同的特征。分析近代中国期货市场的特征,对于了解期货市场建设和发展中的制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晚清海军机构的近代化演进历经了在总理衙门下辖海防股、建立海军衙门以及成立海军部等阶段,清代海军机构始正式与国际惯例接轨.晚清海军机构的近代化历程与清末变局息息相关,议设过程充满了争议和曲折,是当时社会急剧变化的缩影.通过对海军管理机构变迁的历史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视晚清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孙中山在晚清海权意识初步觉醒的基础上,批判吸收了西方近代海权理论,形成了具有自己独到见解的海权观:即以恢复和维护中国海权为核心,以建设海军加强制海权和全面开发利用海洋为主要内容,这对于收回和维护中国海权,增强国人的海洋意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殇》对晚清海军历史长篇实现了三大跨越:一是实现了对晚清海军历史长篇创作模式的跨越;二是实现了对海战场景场面描写巢臼的跨越;三是实现了对晚清海军悲剧历史反思"根源在腐败"的习惯思维跨越。  相似文献   

9.
近代翻译文学是近代中国的文学视野里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作品,对国人的小说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小说理论里,主要表现为对小说功能认知的转变,题材及创作手段的多样化,语言的通俗化以及作者群体和地位的转变。晚清翻译文学影响了当时的小说创作和小说观念,中国的小说由此而始,向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不仅是晚清倡导海军建设的主要人物之一,而且是北洋海军的创建者。在北洋海军筹办过程中,李鸿章不顾顽固派大臣的反对,坚持己见,力排众议,积极营建海军基地,多方购买舰炮,培养海军人才,为北洋海军成军做了大量实际的和开拓性工作,推进了中国近代海军建设,使北洋海军的实力跃居亚洲第一。在当时它不仅增强了中国海防力量,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遏止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推迟了日本侵略中国战争的发生,并在甲午战争期间为防御和抗击日本的侵略发挥了一定作用。对此,应该给予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制约了雅典国家农业的发展。从量的角度看 ,雅典国家的农业在城邦社会经济生活中不据支配地位 ,难以维持城邦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从质的角度看 ,雅典国家的农业已在很大程度上商品化了 ,属商品经济范畴。因此 ,雅典国家的农业不足以说明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不足为论证城邦社会农业特征之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民族问题的发展将呈现出七大趋势:民族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无法避免的重大问题:民族问题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城市社区将成为民族问题发展的基本单元;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成为民族问题发展的重要变量;少数民族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国际移民新群体的身影逐渐显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构将进一步走向深化.综合来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会出现大的民族纠纷.  相似文献   

13.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4.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灾荒频发,死亡人数和惨烈程度在近代史上都是罕见的.这一现象的发生,除了该地区较为复杂的气候和地质、地理环境外,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则是农民的耕地不足与普遍贫困、频繁的战争、政治腐败以及鸦片的大量种植,导致西北地区百姓防灾、救灾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16.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7.
确立共青团工作的一般原则包含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共青团工作自身作为系统的内部条件。二是构成共青团工作环境的作为系统的外部条件,即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代小说落第士人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屡屡落第,有坚持不懈而终成正果者;第二类是落第后,饥寒交迫漂泊他乡,甚至魂归异乡者;第三类是经受落第的打击后,归隐或甚至出家者。其中第一类主要出现在盛唐到中唐的小说中,反映了当时士人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后两类主要出现在中唐以后,特别是晚唐的小说中,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走向衰败过程中士人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宗教背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人。马克思的人,也不仅仅是现实的人,而是现实人和抽象人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灵魂和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都是从人出发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的复归和人类的解放。肢解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大量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从实践上看,其危害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