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仍存在发展不充分和收入不均衡的问题。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的不均衡,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阻碍了共同富裕的进程。因此,改革分配制度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主要探讨了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和来源、资本主义的剥削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收入分配的尺度与标准以及共产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的设想等,处处彰显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深入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建构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分配制度,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公平分配观为我们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思想和理论基础。面对我国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和分析社会公平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对现阶段的社会分配作出客观的、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不仅能使社会公平分配早日得以实现,而且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分配是生产的一个环节,分配关系决定于生产关系.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即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由此决定了收入分配的两个层次:一是由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分配方式;二是分配方式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具体实现形式和具体操作.学术界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所存在的许多错误观点,就是因为混淆了这两个层次界限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生产要素进行收入分配,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实现社会公平目标,还需要建立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5.
黄锟 《中州学刊》2006,26(5):38-40
亚当.斯密关于三种收入的两种不同观点造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分野。西方主流经济学继承和发挥了斯密的第二种观点,从价值的源泉来说明价值分配的决定,而忽视了所有制关系对分配对象最终归属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第一种观点,从所有制关系论证分配关系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但无法从经济上说明要素所有者参加收入分配的根本原因。虽然这两种理论一直是俨然对立的,但在现代经济中,完全可以实现耦合。  相似文献   

6.
收入初始分配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并没有体现每个人的应得权利,这为收入再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收入再分配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因贡献与收入不相称的补偿正义和因自然不平等的纠正正义.相应地,这也为税收为何要介入收入再分配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为税收如何介入收入再分配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从而对当前个税体系的调整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中国个税体系调整的基本方向应该是:逐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免征额,降低中产阶层的税赋,扩大高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同时,实行个税上中央和地方间的分权体系:国税的征税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收入阶层,中低收入阶层的税赋则由地方弹性决定.  相似文献   

7.
论文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的原理,具体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与多元化所有制主体相适应的分配关系也是多元的,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论文还对当前个人你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当代社会公平观陈志安在任何社会经济制度下,居民个人收入的分配公平与否,不同阶级、阶层和群体之间的看法差别很大或者截然相反。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有的学者认为,公平就是社会上每个人都能获得满足其一定需要的最低收入;有的则认为公平就是每个人得到的收入全...  相似文献   

9.
<正> 收入分配,这一牵涉到每个社会成员切身经济利益、因而最容易触动人们的神经中枢的敏感性问题,始终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其消极效应已构成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尽快走出这一误区,实现收入分配的合理化,无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分配正义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方面,分配正义的实现有利于协调社会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收入不平衡、分配差距扩大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社会矛盾相当严峻,特别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和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已经越来越接近民众心理承受的最大限度和社会稳定的最低临界点。如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分配正义是急需认真研究的问题。建立分配正义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市场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分配正义实现机制,构建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制度体系,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公平公正高效配置经济资源是实现分配正义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