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朴秀豪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2,19(3):106-108
我国加入WTO后 ,地方综合大学出版社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 ,应依法以德治社 ,完善制度建设 ,采取遵守入世规则和提高员工素质的应对措施 ,走特色经营和发挥优势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权是国家政权统治的基础,唐朝统治集团十分重视地方官员的作用。在唐初盛世的形成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官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政绩突出表现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与发展,开拓边疆,促进和巩固民族融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明代两湖地区的宗藩与地方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藩是影响明代两湖地方的重要因素之一。两湖地区不仅建藩数量多,且分布广,存在时间长,其影响除了以往关注较多的田地占有以外,还有宗藩之供应与役使、宗藩与地方统治秩序、宗藩与地方社会生活等方面。具体表现如:加重民众赋役负担、干涉地方官府行政、挠乱地方社会秩序、恶化基层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4.
罗发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资料室管理体制的弊端,设想将系资料室(所)合并建设成立文献情报中心,打破闭关自守,各自为政局面。将文献资料从收集到文献情报开发,实行有机的结合,把相近,相关专业资料室(所)以学院为单位成立各科文献情报中心。中心下设书刊情报组、古籍文献开发组,情报咨询组、代理书刊定购复印组。 相似文献
5.
6.
地方财政要支持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事业与财政经济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财力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矛盾,分门别类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是使我国经济和社会在21世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伟大战略,也是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快速发展、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应大力发展教育、加强法治建设尤其是民族自治法制建设,并在西部大开发中正确处理好上级国家机关同民族自治机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精辟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十二个重大战略关系,在我国进入小康之际,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按照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发展构想,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在经历了长期的贫穷与落后之后,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尽快发展地区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论精神贫困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贫困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的一个概念,它反映了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落后状态。精神贫困构成了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必须深入开展反精神贫困运动,促进人的解放和“两个文明”的全面协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清代江南社区赈济与地方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重讨论了清代江南地区的社区赈济活动 ,尤其对以都图里甲庄圩乡镇等为单位的小型社区的赈济加以时空上的勾画。在此基础上 ,通过考察社区赈济与地方仓储、交通水平、宗族、基层社会构成等之间的诸多联系 ,折射出清代江南地方社会职能的多元化倾向以及基层社会组织重新整合的大致轮廓。研究表明 ,社区赈济之所以在江南地区长期存在 ,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即在于它能够与地方社会各种资源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地方性综合大学的人文社科研究工作存在着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现象 ,本文针对这些现象从人文社科研究的立足点、研究方向、服务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地方性综合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的根本出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企业社会责任的规避与地方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回避与被动安排相关.其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优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经济资本积累的重视优于对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视,政府对绝对贫困的重视优于对现代贫困的重视.处理社会问题的思路狭窄、财政手段软弱、经济动力缺乏、组织化渠道单一是地方政府回避与被动管理的主要原因.合理分摊政府之间社会支出的成本、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支出的比重、优化社会资本的"投资环境"、摆脱企业承担的"政府官员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管与政府监管并培育一批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社会企业家应成为地方政府强化社会安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基于社会需求理论视角,提出地区人口结构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若干研究假设,通过对中国31个省份2002—2010年的经验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地区人口结构主要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而对社会团体的发展影响则不显著;2)具体而言,一个地区的人口性别比、平均家庭规模和非农户籍人口比例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密度具有显著影响,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则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的密度都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如果选取地区人口结构作为测量指标,社会需求理论比较适合解释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而对互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则缺乏解释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