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牡丹亭》和《长生殿》两部传奇中的爱情描写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第一部分论述了两剧中描写的爱情显示的不同的倾向和思想意义;第二部分对两剧中相类似的情节进行了比较,议沦了两剧情节处理的短长;第三部分结合题材来源和历史背景,对汤显祖和洪升的不同的创作动机、艺术趣味作了介绍,从而挖掘了造成两剧爱情描写倾向不同,“貌似而神离,形近而实远”的社会历史及艺术创作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和亲”在古代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文明的演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宋代,无论是对历史上的和亲持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文人士大夫对现实的和亲多持否定态度,即为坚决拒绝和亲。宋人反对和亲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宋人强烈的民族偏见、文化上的优越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和“守内虚外”的既定国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铁凝的《大浴女》,描写了几种爱情 :现实的令人痛苦的爱情 ;理想的充满激情的爱情。对此 ,作者在艺术上也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4.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从本世纪40年代起,这部小说就成为我国文学界的热门评论对象。在50-60年代,评论界几乎一致认为托尔斯泰以其精湛的艺术歌颂了小说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追求。到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个别评论家提出了另一种观点,认为托尔斯泰对安娜的生活追求持否定态度。近年来,研究者在安娜形象评价上表现出多种分歧,引起了我对探讨安娜形象评价问题的兴趣。《安娜·卡列尼娜》的出现是有其时代历史根源的。1861年俄国开始推行权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良——自上而下废除农奴制…  相似文献   

5.
《傲慢与偏见》虽然在表面上缺乏时代特点,却间接地通过对外在的人为价值和内在的自然价值间的矛盾冲突的描写,从人的精神层次上反映了一个变革的时代。而这种矛盾冲突对比的描写尤其表现在主要人物的刻画和情节展开上。因而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分析可以看到,奧斯汀对于极端的追求人为价值持否定的态度,而对于单纯的追求人的自然价值也是不能完全认同。她认为最理想的解决办法就是走折衷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育是我国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传统教育的态度,大体上有三种见解:一是持否定或基本否定的态度;二是持基本肯定的态度(全盘肯定的见解末听说过);三是不先下结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持扬弃的态度。 对传统教育持否定或基本否定的同志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超稳定性的封闭型社会。中国现代教育只能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中去探索,而不是“传统”的延长或放大。中国要现代化,急需科学与民主,而传统教育既不科学,又不民主,是保守的,落  相似文献   

7.
新生活运动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多持否定态度。本文专从卫生防疫的角度,分析新生活运动的产生具有其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必要性,整理并罗列出新生活运动关于卫生防疫的具体量化成果,析论卫生防疫运动的不足与历史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曹魏民屯上的劳动者——屯田客,在按照持私牛者官民中分,持官牛者官六民四的实物地租分成制交纳过田租以后,究竟还有无徭役、兵役负担?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的意见尚不统一,有人持肯定态度,有人持否定观点。虽然论者的认识不同,但在研究方法的问题上却都存在着简单划一的偏向,即都把近七十年曹魏民屯史上有关屯田客徭役、兵役问题的史料放到同一历史平面上加以考察,或者以前期的情况为后期的情况开脱,或者用后期的情况否定前期的情况,从而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我认为,对于曹魏屯田客是否服徭役、兵役的问题笼统地予以肯定或否定都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应当把有关史料放到曹魏民屯这个较长历史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联系其发生的特定历史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秉此原则,本文试对曹魏屯田客徭役、兵役负担的阶段性特点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傲慢与偏见》虽然在表面上缺乏时代特点,却间接地通过对外在的人为价值和内在的自然价值间的矛盾冲突的描写,从人的精神层次上反映了一个变革的时代.而这种矛盾冲突对比的描写尤其表现在主要人物的刻画和情节展开上.因而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分析可以看到,奥斯汀对于极端的追求人为价值持否定的态度,而对于单纯的追求人的自然价值也是不能完全认同.她认为最理想的解决办法就是走折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对《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郑庄公形象的评价,传统的观点以及现行教材均持否定态度。我以为这种评价是非科学非历史的,拟作如下商讨。  相似文献   

11.
在"全盘西化"虚影下片面认为五四新文学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以致造成文化"断裂"的说法失之偏颇。事实上五四新文学作家虽表面上对中国古典文学持否定态度,但在否定中是有肯定的。在西方互文性视阈下,古典文学的艺术手法、中国古代高度入世精神和愤世嫉俗的感情等方面明显看出中国古典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互文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洪升《长生殿》是争论颇多的剧作,如作品的主题,李、杨爱情,兴亡之感,艺术结构等都有迥异的看法。本文从郭子仪被“特擢”为话头儿,谈唐明皇“弛了朝纲,占了情场”的涵义。 第十二出戏“制谱”有这样一段对白: (旦)陛下今日退朝,因何恁晚?(生)只为灵武太守员缺,地方紧要,与廷臣议了半日,难得其人。朕特擢郭子仪,补授此缺。因此退朝迟了。 有的论者据此认为这是在为唐明皇翻案。我不这么看。这得从洪升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及总体艺术构思来考虑,才能确知其意蕴。第一,洪升是按照生活的逻辑来写唐明皇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文学在对人的探索上出现的偏颇和迷误.首先,在爱情的描写上呈现出灵肉分离的态势:一方面突出爱情的社会性、精神内涵,同时却忽略了爱情中的生理因素;另一方面弘扬爱情中动物特性而遗忘了心灵和情感成份.其次,在人的本性的表现和开掘上,摆脱了以往惩恶扬善的单一平面的叙述模式和价值标准的同时,对人性中的恶和野蛮采取了认可甚至赞赏的态度.再次,在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实现的展示上,出现了以神性否定世俗性与认同烦庸的现实存在而否弃人的精神价值和终极关怀的两个极端.对产生这种现象的文化背景、社会原因和心理机制以及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沈从文,曾经有过而且仍在不断出现种种误解,尤其是对他的爱情描写误解更多.我认为,沈从文决无意于做一个爱情小说家,尽管我们可以称他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爱情描写的圣手,但他所作的努力是以爱情作为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来凸现不同文化形态,并做出自己的历史的审美的选择.正如沃罗比约夫所说:“爱情的艺术描绘和表现确实是一块神奇的结晶体,它使人们得以观察到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同时,借助于它的反射,爱情自身的实质也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相似文献   

15.
汤显祖的浪漫主义戏剧派一直延续并发展到近百年后洪升的《长生殿》。洪升把李、杨的爱情理想化为生死不谕的真正爱情,演出了一部“热闹的《牡丹亭》”。《长生殿》的第一出开场[满江红]不仅为该剧的主旨,而且总结了从《牡丹亭》以来近百年的浪漫主义传奇剧的特点。洪升明确地标举汤显祖的“至情”旗帜,是“玉茗堂派”的翘楚;其剧作中“情缘总归虚幻”的虚无思想也来自于汤氏。他写李、杨月宫重圆的虚幻,无疑寄托了自己人生失意的空幻之感。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与《西厢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它们又同是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许多我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本文试图就两部巨著的爱情描写做一个比较,从而论证我们民族文学的继承关系。首先,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红》与《西》在爱情描写上的许多相似之处。如在男女主人公爱情关系的确立上,崔张与宝黛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都做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红楼梦》中的宝玉性格中都有痴和疯的特点,许多描写极其神似;而女主人公莺莺和林黛玉又都经历了假与真的内心冲突,在对待爱情方面也表现了相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红楼梦》中围绕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和《西厢记》中围绕崔张的描写也还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红》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框架与《西》是极为相似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但是,《红》又不是完全照搬《西》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比《西》在思想上艺术上又高出许多。说明,《红》的作者在写作时的确是借鉴了《西》,但又比《西》有所创作和发展,见出我们的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7.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有着不幸的早期人生经历和比较特殊的婚恋生活,这些带给了他情感上的严重伤害。他把这些痛苦辐射到他的作品中去,反映为他笔下形形色色而触目惊心的婚姻爱情景观,表达了他对婚姻爱情失望、否定等的灰暗态度和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粤西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从而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粤西高校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9%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态度,61.1%的大学生对自杀者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持更否定排斥的态度;自杀态度与社会支持存在弱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社会究竟黑暗与否?"对此问题,如今的史学家大多持否定态度。但笔者认为,不论从"文艺复兴"的史学定义出发,还是从阿拉伯科学的历史价值来看,都不能轻易抹杀这段历史曾经存在的事实。甚至可以说,以西方为主导的否定"黑暗说"的理论正是旨在抹杀或淡化阿拉伯人历史贡献的学术"反阿"行为,应当引起当今学者的警惕。  相似文献   

20.
对当代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发展道路在中东地区的现代化的前景,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其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与世俗化是决然对立的,没有前途.但实际上它是伊斯兰世界自近代以来努力实现现代化中的一种历史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道路是具有伊斯兰特色的现代化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