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近日喜得一套六卷本新书《陈独秀著作选编》,这是一大出版喜讯,也是推动陈独秀研究一大新的动力。这话怎讲?显然,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恢复陈独秀本来面貌"的召示下,对新文化启蒙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五四"运动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早起领导人、五四运动的发起者,他一生都在探索救国富民的有效途径,经过对农民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考量,他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透视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变化过程有利于辅助理解革命者的成长决策规律,且对于避免施行违反马克思主义规律的行为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民主革命”到“民主执政”,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和探索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奋斗了90年,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互联网是大众传播的技术手段,它本身并不能产生民主,但随着互联网在政治生活中的运用,网络民主悄然兴起,与传统的民主模式不同,网络民主有其独特的传播模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实是方针指引下,重新评价陈独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史学工作者努力下,对陈独秀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先后发表过《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的陈独秀》、《评大革命失败后的陈独秀》两篇文章,这篇《陈独秀与中国社会主义》,力图从他的著述言行,以及翔实资料,还其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作为一个国家民主政治意识成长标识的民众政治人格需要不断地被完善,同样,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重要标志的民众政治人格水平也亟待提高。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注重培养独立、健全、和谐的现代政治人格,防范心理依附、因袭守旧和小集团思想这些不良政治人格的侵袭。在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中,政治建设是重要的一方面,政治人格的建立又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分析显得尤为必须。  相似文献   

7.
追溯协商民主的发展史,发现其并不久远。协商民主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内涵有所填充,在理论层面成果颇丰。对于协商民主的再次解读与分析,对于我国改革事业的推进,尤其是民主政治的实现,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距今整整90年。今天,中共上海党史学会和中共‘一大’纪念馆联合举办这个纪念性的学术讨论会,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主办单位的领导人是很有历史眼光的。《新青年》以倡导科学民主闻名于世。90年前的中国需要科学民主,今天的中国同样需要科学民主,而且更迫切地需要。例如,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啊,建立和谐社会啊,以人为本啊,反腐倡廉啊等等,少了科学民主都是不行的。科学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前进的一个永恒的课题。我们在纪念《新青年》的同时,还应当纪念陈独秀。《新青年》是他创办的,封面上直书“陈…  相似文献   

9.
有关普适价值的争论是学术界近年来的一个焦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但被引起重视而且被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在民主政治理论中,民主的普适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民主政治的实践问题,但普适价值是否体现在民主制度中,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实践能否为其提供最终的解释依据和理由,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近年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党的历史就是为人民争取权利的过程。中国民主的特点是以社会的发展稳定为首要因素,坚持党的领导。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扩大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1.
万昌鹏 《人才开发》2006,(11):28-29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改革发展到今天,党更加注重在各个层面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和民主管理,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实行基层选举、协商议政、政务公开。当前面临四级党政班子集中换届,党中央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行通过民主评鉴选拔人才和干部,成为新时期政治改革举措的又一亮点。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在继承发展马、恩、列、斯、毛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逐步形成的。它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为政》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寥寥数字,便向我们道出了先人对自然、对政治认识的深度.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则可以为我们认识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它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与伦理道德的相互涵化,同时也蕴涵了中国古代政治中天道、王道与人道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家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实施,农村的政治情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那么农村的民主自治政策现在到底是什么局面呢?针对这个问题,作者以第二作者的村庄为样本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由调查结果得出了关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现状的一系列结论,继而进行了一系列的延伸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以来,中东政局再起波澜,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组织兴风作浪,以色列与哈马斯数日搏杀,各派势力的崛起搅得中东不得安宁。由突尼斯开始的“阿拉伯之春”因各种力量的广泛参与而日趋紧张和复杂,给中东民主政治的发展留下了各种后遗症和复发症,在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主和民生作为“中东社会生态”的脆弱链条的断裂,引起了学术界对中东民主政治发展的无限担忧。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力图从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角度,探究有中东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和构建原则。  相似文献   

16.
叶尚志 《人才开发》2004,(5):1-1,4-5
今年是五四运动85周年。本刊本期转载《炎黄春秋》今年第四期发表的《陈独秀:除却文章无嗜好》一文,是为了不能忘记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时期所说:“陈独秀这个人是有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又说:“我们……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邓小平同志复出后说:陈独秀(还有瞿秋白、李立三)不是搞阴谋诡计的。又说:要加强对陈独秀问题的学术研究,逐渐恢复历史的原貌。我们高兴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对陈独秀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效果很好,影响深远。 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的优良文化和革命传统,更加焕发中华民族自强不患的团结奋斗精神,万众一心,致力于伟大的民族复兴,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此文是《陈独秀研究孔窥》一文的节录,特此注明。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校园民主政治建设亦成为大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内容。功能不断拓展的各类学生组织日益成为参与校园民主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考察学生组织参与校园民主建设现状,分析了尚存于学生组织自身管理、民主权利观和学校育人理念、制度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管理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和创新管理机制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人才开发》2008,(3):5-5
一次简朴的学术盛会(摘录) 为纪念陈独秀逝世55周年,由中国现代文化学会陈独秀研究会、安庆市陈独秀学术研究会和江津市政协主办.中共上海党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革命博物馆、《炎黄春秋》、《史志研究》、《新潮》杂志社协办的全国第四届陈独秀学术研讨会.五月二十四——二十七日,在上海第二教育学院胜利举行。来自全国六十五位学者、代表,参加了第一天的纪念大会暨研讨会开幕式,是陈独秀研究会成立八年来历史上规模最盛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迎接今年三月安庆举行全国“陈独秀与社会主义”研讨会,明年陈独秀诞辰130周年将举行纪念研讨等活动,本刊转载了石仲泉同志今年1月在上海《党史与党建》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评论陈独秀的文章;并摘要转载1997年在上海举行全国第四届陈独秀学术研讨会的报道:《一次简朴的学术盛会》和《叶尚志同志在会上的讲话》。另刊发《辉煌跌宕终归不朽》、《陈独秀与社会主义》两篇文章,以供参考。 陈独秀研究是响应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而兴,至今近三十年,硕果累累。但陈独秀研究如同涉洋探海,至今仍在逐步深入探索。各种意见争鸣是正常的,是接近历史真实,挖掘遗产宝藏,有利于推动当前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历史前进的有效途径。我社为人才开发鼓呼已有22年,我们认为,开展陈独秀研究,发掘他的文化、思想、理论精华,接受他的教训,实际上是人才开发最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民主生活会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思想教育形式,比如有党的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职工民主生活会、家庭民主生活会等。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它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如何,从不少单位的情况看,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的问题仍普遍存在,有的甚至只顾数量(次数),不问质量,搞走过场,实质是弄虚作假,其主要表现: 一是空炮。开起民主生活会来,或东拉西扯,不着边际,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或报流水帐,轮流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