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1984年农村第一步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初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初步解决了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长期短缺的问题,并由此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生产力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大大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为中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但自1980年代中期以后,因为农村第二步改革没有跟上,农村形势时晴时阴,变化不定。总结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成功经验,启动新一轮农村改革,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其聪明才智,必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增添新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而从高度集中统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是农业经营形式的变革,同时是农业所有制形式的变革,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重大突破。这是在我国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保护农民利益与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农民利益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内在动力。我国农村经济的第一步改革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尊重了农民的选择,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而,近年来出现的农业比较利益趋于下降的分配格局使农村经济改革举步为艰。因此,要继续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第一步改革,给我国农村经济注入了蓬勃生机,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变,近10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迅速提高,农村衣食住行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农业在 1978—1985年取得迅猛增长之后,又重新陷入了困境,特别是农民人均实际收入出现了在低速缓慢增长中徘  相似文献   

5.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体目标、阶段进展与后续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工乡城迁移和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为总体目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了部署。目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完成了包括承包地、宅基地在内的各类农村集体资产的分类确权登记颁证,以及在"三权分置"政策设计下对集体成员的承包地、宅基地财产权利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收益的有限还权赋能。从改革进展和实践发展看,下一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应对如何协调政策多目标冲突、如何提高改革的整体性、如何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等三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自治区农村经济经过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步改革以及以改革农产品统一派购制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步改革以来,已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各族农民由于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促进了自治区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搞活了,农村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开始向商品生产转化,农牧产品的商品率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他们的生活也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自治区一向比较薄弱的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得到了加强,农村经济开始走上了综合经营、协调发展的道路。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农村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广大农民生活不断改善 ,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短缺和农民温饱问题 ,而且提前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 ,进入了向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期。在这个过程中 ,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浙江精神 ,作为广大农民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面向新的世纪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 ,必将在推进我省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一、从浙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经验看浙江精神的…  相似文献   

8.
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民直接使用了生产经营自主权。而生产经营自主权中的核心,又是农民享有了耕地经营权。这是我国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的基点,也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点。因此,适时、逐步实行我国耕地经营权有偿让渡,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完善和发展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效途径,是发展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一种新思考。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改革中的一项制度创新。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改造传统农业,是河南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实行的经营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原有的增产潜力集中迸发,然而,就在这种迸发的过程中,掩盖着不稳定、不协调、不适应的薄弱环节。但近几年来,由于第二步改革未及时到位,农业生产又出现了新的徘徊,面对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开始跌入低谷的新情况,确实有必要冷静地思考一下过去,也冷静地思考一下未来。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与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农民负担重、收入低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并主要由农民承担密切相关。在农村税费改革后 ,虽然农民不再交纳“三提五统” ,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公共产品短缺影响了农村私人产品的产出效率 ,已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秦宏毅 《学术论坛》2005,1(5):129-134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并保护农民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利益思想主要表现在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道路和为农民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保障而奋斗。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农民利益思想体现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革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工业化的发展和农民的最终解放创造必要的体制环境。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利益思想体现在维护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推动建立农业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相似文献   

13.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迈出了农业经济制度创新最成功的一步,作为这一制度创新和实践主体的广大农民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利益回报,这种经济地位赋注了中国农民不断创造和寻求出路的热情与冲动,于是,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农业产业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谁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什么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这在理论和实践中为人们所普追关注。笔者带着这个问题,重温了邓小平同志有关中国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的论述.特别是其中关于农民自主权的论述,认识到农户才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户本位才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点。一、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给农民更多的自主权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两个飞跃”思想上:“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  相似文献   

15.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当前农村改革的现状,是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和制定农村发展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目前在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中,对农村改革进程的现状及其一些基本问题,存在着一些模糊和分歧,有必要重新加以认识。一、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是否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现在一般认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了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着一个共同课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这是继全面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的第二步重大改革。这一步抓得如何,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速度,对于千百万农民能尽快富起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宜春地区各级党的组织,通过坚持贯彻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改善了农业结构,使农业经济获得了“四个转化”的突破性发展。一是农业生产正在由较低水平向相对较高水平转化。从78年至83年,农、林、牧、副、渔等各业收入平均每  相似文献   

17.
学习《邓小平文选》,我们感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当代中国改革和现代建设的“总设计”中,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并对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论述。这些论述符合中日实际,有着丰富的内容。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对于指导我国的农村工作,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邓小平同志以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总是首先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总是把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放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投资风险高,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村经济信息不灵通,农民资金短缺,致使农民投资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四位一体"的农民投资服务体系有助于解决农民在投资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多种困难。本文就"四位一体"农民投资服务体系的内涵、运行机制及重要性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对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反思我国农村实行的第一步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紧接着的绵二步改革却未能及时跟上,人们担心农业会出现新的停滞不前,其实是大可不必的,过分的担忧将会对未来失去信心,对改革产生动摇,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我们进行的农村第二步改革还处于盲目和不自觉之中,尚未找到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农村第一步改革的巨大成功,自1985年开始的农村第二步改革却步履维艰,农村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导致这种境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业投入模式调整的滞后性和农业投入主体转换的不协调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农业投入的不足与断层,是主要的原因。而农业投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推动力,它与农村土地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拟以农村土地制度的调整与农业投入模式转换为中心,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