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面研究回族抗日史,不仅可以发扬回族人民的优良传统,还有现实的政治意义。本文从西北回族抗日爱国团体及活动、西北回族穆斯林上层人士的爱国行动、西北五马参加抗战等方面论述了西北回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西北回族社会是作者自幼生长于其中的一个社会群体。它既有千百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沧海桑田的一面,又在某些方面具有颇为稳定甚至被误称为“顽固”的一面。这种集社会变迁与某些稳定性于一身的社会现象,无疑是由西北回族社会的许多基本因素所致。正是这些基本因素的存在、自身运动及其互动,构成了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对之进行研究,不仅是为了进行一定的历史阐述和总结,更重要地是为了探索西北回族社会的基本发展规律,从而为西北回族社会的现实与未来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回族军阀官僚阶层涉足商业活动,并以军政手段垄断商业贸易而形成回族官僚资本。西北回族官僚资本最大的特点就是从金融垄断到商业垄断。在经营手段上,军、政、商三位一体,在所有权上公私不分,以公的名义出现,最终化公为私。西北回族官僚资本少有买办性,有独立性和民族性。西北回族官僚资本有着二重性,一...  相似文献   

4.
陕锦风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37-143,136
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回族文化又都具有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在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对福建泉州回族与西北回族作一比较,并对泉州回族汉化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丁雪梅 《回族研究》2001,(3):99-104
一、回族史研究论我国回族史学的优良传统 /马明龙翁乾麟 / /回族研究 ,第 1期 4~ 9页《大清律例》回族法律条文研究 /王东平 / /回族研究 ,第 2期 9~ 13页蒙元时期的穆斯林签军 /马娟 / /回族研究 ,第 2期 14~ 18页论民国初期西北回汉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丁明俊 / /回族研究 ,第 2期 19~ 2 2页民国时期的西海固回族社会状况 /丁万录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 ,第 1期 5 3~ 5 7页由族称看回族的民族性格特征 /马金宝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社版 ,第 3期 45~ 5 0页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云南回族研究成果述评 /马兴东 / …  相似文献   

6.
西北乡村回族社区功能演变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西北乡村回族社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结构分化和社区功能演变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西北乡村传统回族社区中蕴含的现代性。文章认为西北乡村回族社区曾有过较高程度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西北乡村回族社区高度的自我组织性、自我意识源于回族传统文化中的伊斯兰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数年前,笔者曾就西北回族社会二重组织问题作过一点分析。①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我认为组织二重性是贯穿西北回族史的重大问题,是造成许多重要历史现象的社会基础,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西北回族革命简史>一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史学家、回族伊斯兰教学者马霄石(1906-1988)先生撰写的一部与白寿彝的<回民起义>、林干的<清代回民起义>和马长寿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族起义历史调查记录>等齐名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回族史的代表性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系统研究西北回民起义的首创之作.该书系...  相似文献   

9.
西北回族经济活动史略王永亮谋求生存,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维持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经济生产。西北地区复杂的自然、社会条件,决定了历史上西北回族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性,在西北回族社会里,既有农业经济,又有商业经济,还有畜牧业经济。其中,商业经济是西北回族社...  相似文献   

10.
王正儒 《回族研究》2011,(4):132-139
民国时期是我国从传统向近现代演进的转型期。在近代中国社会整体变革的背景下,西北回族商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顺应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变迁的历史趋势,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回族传统经营行业新变化;回族皮毛贸易外向型发展;回族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回族商业新组织和商业新模式出现;回族官僚资本形成。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北回民起义结束后,西北各地鸦片种植泛滥,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且对于西北的社会风化构成很大的威胁。为此,左宗棠基于鸦片对西北社会危害的深入分析,采取了严厉禁烟的举措,遏制了当时鸦片种植泛滥的趋势。但是由于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地方官员的奉行不力,西北的鸦片种植仍然未能根本杜绝。本文拟以左宗棠的西北禁烟思想和实践为中心,对其掌控西北政坛时期的一系列禁烟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述论。  相似文献   

12.
明代对西北藏区实行的僧纲制度是其管理藏区事务的一部分,也是明代对汉传佛教采取的僧官制度在西北地区的扩延,明把西北地区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不少政策首先是在这里推行后才向藏地纵深地带延伸的,因此,研究它在安多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对研究明代藏族史有一定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西北地区的基督教史,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基督教在西北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上溯至唐元。该地区交通不便,环境相对恶劣,而且信仰状况复杂,民族语言多样。基督教在西北地区的活动,充分体现了中西交流的丰富历史图景。不过,目前西北地区基督教研究仍显得不足,主要表现在研究队伍薄弱,对中西文史料缺乏深入挖掘上。鉴于此,本文着意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基督教史研究状况(不涉及唐元两代的景教研究),整理西北地区基督教史档案史料的分布情况,并对西北地区基督教史的未来走向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宋神宗、哲宗时期.随着熙宁、绍圣的开边拓土,蕃汉民族交往日益增加.土地关系、民族关系以及新旧归附区社会稳定等诸多新问题接踵而至.为了保障西北边疆政策的顺利贯彻,政府强调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对西北蕃部的治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西北蕃部各族的民族法律法规.它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对于处理西北边地各族矛盾和纠纷、打击西北缘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促进西北蕃部民族稳定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金轲 《民族论坛》2012,(10):44-47
《西北世居少数民族日常交往心态研究》是一部散发着浓郁地域文化清香,洋溢着浓厚西北民族气息的积淀深厚的学术著作。这一专著将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融会贯通,对西北世居少数民族日常交往心态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研究视角独特、研究切入点别具一格,分析和阐述鞭辟入里,细致入微。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立意使得这一专著别具特色、学术质量厚重。这是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重大收获。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地区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即城市化问题。本文以城市化为研究视角,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化对西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促进作用。并由此认为城市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化是西北各民族逐步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后,对西北的建设颇为重视。当时出现了许多开发西北的可贵思想,今天看来,仍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势力在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后,为了激活西北社会的经济,对西北茶务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良,本文以湘军任命左宗棠及其后继者对西北茶务的改革与调适,进而探讨其对西北茶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经济社会及交通事业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战略应尽快转向西部地区,尤其重点转向西北民族地区;探讨了构建西北民族地区交通运输网络急需建设的几项大型交通工程,并提出西北民族地区交通建设资金的筹措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民族关系在社会变迁中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出其特殊的复杂性,兰州作为西北重镇,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研究兰州的城市民族关系,对于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变迁中的兰州少数民族在居住格局、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族际通婚和宗教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此,我们对民族关系从法律法规、民族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宗教等方面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