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孔子作为儒家的不祧之祖,其管理伦理思想并非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而是具有深远的渊源的。首先,孔子的管理伦理思想是在时代背景笼罩与浸染下萌发的;其次,孔子的管理伦理思想主要继承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思想,可谓"集大成者";再次,孔子跌宕起伏的管理历程散发出浓厚且丰富的伦理意蕴,也同样构成了其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内容提要】本文对儒家文化所蕴含的领导伦理思想加以梳理,儒家的领导伦理思想,是一个以“治国安邦”为主题,以实施“仁政”为手段,以建设理性有序社会为目的的完整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主要是时代变迁和儒家民本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思想是“仁”,基本主张主要是“为国以礼”、“为政以德”和“正身”“举贤”;其世界意义主要是:有助于推进现代领导方式的变革,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有助于净化人类的灵魂,对于提升现代领导伦理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仇小萌 《科学咨询》2023,(3):212-214
董仲舒的仁义思想是对儒家仁义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仁义思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仁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以及仁义思想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究董仲舒仁义思想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高校可以通过强化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来推动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4.
<正>"仁"是儒家的核心和特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涵盖所有美德的一个总称。这种思想既是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的肯定,也是对社会群体关系准则的规定,体现了"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儒家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规定为道德性,并把这种"仁爱"道德作为衡量人与人之间经济往来是否合理的尺度。所以,儒家"仁爱"伦理思想的特点在于重视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群体性,而且用伦理关系来解释人类群体生活的特征,认为道德是维系  相似文献   

5.
儒家经典《礼记》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领导力精髓和要义。遵从礼仪、敬业乐群、慎独慎微,有助于聚焦培育个人领导力;制度法规、政通人和"民为贵",懂得张弛之道,有助于合力塑造组织领导力;领导者具有远见卓识,并在处理问题时秉承中和之道,重教育、彰教育,有助于凝练提升思想领导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今天的生态危机、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气候异常等的情况下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即从儒家的"仁而爱物"思想作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哲学基础;以古代的"勤俭节约"思想倡导人类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促进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德者泽及万物的精神促进我国加快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立法建设几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孔子将"忠恕之道"视为"仁之方",即践行"仁道"的基本方法和行为准则。"忠恕之道"里包含的丰富的伦理内涵,在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美平 《经营管理者》2013,(31):128-128
具有经济伦理思想的《管子》,是在特定的社会前提下产生的,可划分成生产伦理思想、分配伦理思想、交换伦理思想及消费伦理思想四大类。生产伦理上,它提出了民生之本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分配伦理思想上,它指出要以民为主,不剥夺民权民财;交换伦理思想上,它认为应以市场为准,互利交换;消费伦理思想上,它认为应节俭与奢侈并重。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传统社会的为人处世之道不仅关注于规则之下的言行举止,更关注于礼尚往来的情感沟通,熟人社会、关系社会、人情社会的形成正是源于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根深蒂固和小农生活方式的潜移默化。领导者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反哺父母、感恩师长、庇护亲友乃人之常情,但由于其手握更大的权力,掌握着更多的公共资源,在面对人情世故与公平正义时如何正确把握两者的边界,将直接关乎领导者个人的领导艺术与整个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现实基础,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马克思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环境伦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要求都作了深刻阐述。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晓盛 《科学咨询》2023,(4):133-135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和芝诺以禁欲主义为核心的伦理思想是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的,分析这种区别所表现出来的伦理范畴和他们各自的特点能为我们探究西方伦理思想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借鉴价值。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区别在于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肯定了人的欲望,认为道德就体现在人们有理性的生活中,他将快乐视为幸福和最高的善。芝诺以禁欲主义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则坚守清心寡欲的立场,认为欲望被克除才能在生活中汲取道德,只有具备了“不动心”的美德,才能达到至善和幸福。  相似文献   

12.
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与当代某些科学管理思想十分相近。但同时它也有不少的缺陷,对我国当代经济转轨中的企业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在简要分析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指出在对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扬弃中,走好我国企业的科学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3.
儒家学派自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以来在对后世的各个朝代都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汉代法制是中国法制儒家化的开端,本文从汉朝的立法、法律内容、刑法、民商、司法等各方面阐述了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今天,儒家伦理是否能够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仍是一个未知的学术问题。本文运用2002~2012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儒家伦理、全球化和公司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儒家伦理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但是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削弱了儒家伦理的边际贡献。本文不仅为儒家伦理的经济价值和合法性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纠正了一些学者对中国儒家的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做了初步探索,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就基本精神而言具有以仁治国、尊长分异等伦理思想,就基本特征而论具有儒学为宗、追求无讼、效法古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统价值观与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儒家传统价值观儒家有“传统儒家”和“新儒家”之分 ,现代企业管理有国外发达国家的现代企业管理与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之分。要考察儒家价值观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关系 ,首先要区分上述两对儿概念。儒家 ,从狭义上讲 ,是指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 ,以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为宗师 ,崇奉孔子学说 ,其特点是强调对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 ,虽然在一些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批判 ,但是它一直是中国人大部分伦理、教育、政治以及宗教的基础。从广义上讲 ,儒家实际上成了中国传统思想 (甚至是东方…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儒家仁学经济思想儒家的仁学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是重义轻利、以义求利。正确解读儒家仁学经济思想的钥匙是正确认识儒家对义利关系、道德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仁是儒家最高的伦理、政治范畴与哲学范畴。儒家所说的义利关系实质是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以及所有的经济活动均受伦理道德的制约。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活动,不仅是一个物质产品的生产与流转过程,也是一个受道义支配、制约的一个求道尽仁的精神活动过程。好利还是好义也成为人性善恶、君子小人分野的根本标准。儒家强调道德决定经济,重…  相似文献   

18.
底线伦理关乎领导干部的德行和道德实践的根本,它以某些基本行为规范或约束为原则,是相关行为界限的伦理根据。从政治伦理学的视角来看,领导干部提高自身底线伦理水平,是权力主体的内在管控机制要求。中西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底线伦理主要表现为节制思想,而节制伦理思想要求新时代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自我管控能力和约束机制,通过多重实践路径,做到守住政治底线,防止权力的任性和无限蔓延。  相似文献   

19.
<正>从中国古代问责官员复出的政治理念上来看,儒家的伦理政治思想既构成对官员进行问责的理论基础,又构成官员复出的哲学根基。就前者讲,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确立了官员责任的基本准则。儒家对官员进行问责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影响儒家至深的周公开始,就奠立了"敬德爱民"的为官原则。换言之,凡是为官不能谨守德性规范、又不能体现爱民精神的,就失去了为官的资格。原始儒家最重要的两个代表——孔子与孟子,就更是精心建构了为官的仁学体系和仁政机制。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是一  相似文献   

20.
自春秋以来,不管是提倡周礼的孔子儒学还是孟子、荀子的实用儒学,不管是较为极端的程朱理学还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近代新儒学,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这集中体现在对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维护上。其中,以士人为政的官德思想表现最为突出。儒学提倡经世致用,关注政治道德的建设,因此,儒家官德思想就成为政治道德的核心内容。儒家的为政之德有明确的对象,主要体现在对官吏、君臣以及士与仕的关系上。儒家试图从广义的道义论上规划某种理想的政治道德,以保证有效的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