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把治理理念引入现代社会管理模式变革中时,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成为了一种潮流。理论界对社会治理概念的定义日渐丰富。治理作为促进公民参与、公开、权责对等的制度模式进入了公众视野,也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个人、政府、社会都致力于通过治理以实现秩序、效率、公平等多元价值,以适应信息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治理作为一种一种价值追求,就要求改变传统权力的运行方式,社会治理包括公民社会的成长、公共管理权力的重新分配、政府作用和地位的自我调适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林艳艳 《人才瞭望》2015,(6):249-250
乡村社会治理不仅是农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同时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合法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乡村社会治理取得诸多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新困境和挑战,即领导协调困境、资源短缺困境、政治参与困境、治理理念困境。要想破除这些困境,需要从制度上保障、思想上提高、管理上为民、方式上创新,才能顺利推进乡村社会治理,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均是一种治国模式、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有着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涵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在当代中国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两者应当怎样结合,这些问题就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我国首次公布社会治理评估框架2008年12月15日,中央编译局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国治理评估框架"。这是中国首次对社会治理状况给出评估标准。该框架包括了公民参与、人权与公民权、党内民主、法治、合法性、社会公正、社会稳定、政务公开、行政效益、政府责任、公共服务和廉政等12个领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有限的政府”,“有边界的市场”和“有组织的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和良性互动上的多元社会的治理体系,而社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要把握全局观念的同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创新整体性思维,实行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将整体性思维运用于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中有其可行性,有助于会治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构建大学治理共同体是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新趋向。改革中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举措,与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内容一一呼应。但在实践中,共同体认同阙如、双重行政化、制度缺失、参与受制等固有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共同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探索大学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路径,应当从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参与机制等方面展开,加快推进大学治理创新与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高度重视"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数字政府"建设理念,相继出台了促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湖北省人社厅坚定不移推进智慧人社建设,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不断提升人社政务服务效能,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今年十月召开的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因此,研究社会治理视阕下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在经过短暂的乡(村)政权模式过渡后,我国乡村形成了人民公社体制,自改革开放后,乡政村治开始逐渐成为我国乡村新的治理方式。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乡村治理方式的发展历程回顾,试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着手对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乡村治理方式进行比较探究。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人才交流》2006,(6):45-45
由人民日报社,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等机构共同举办的“2005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评选活动于2006年1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揭晓,国酒茅台荣膺“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之列,在国内白酒行业和贵州省仅此一家。此次评选是根据公众及专家提名,新华网、搜狐网、中国质量与品牌网等多家权威网站对入围品牌(产品)予以公示,并公众投票。通过对品牌(产品)的“质量、服务、信誉、社会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拉动、对行业的影响、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其它影响力”等10项指标进行评分,依据“公众…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治理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一环.山东省济宁市作为全国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创新传统文化应用,聚焦重点领域突破,着力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努力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  相似文献   

12.
科层制公共行政造就了"魔鬼政府"和"死亡政府"两极并存的邪恶困境,政府法权遭受强烈质疑。政府管理中的效能性、回应性和责任性的缺位呼吁科层行政的反思与追问以及政府治理体系的重构。以新公共管理为代表的众多理论兴起,掀起了治理体系创新的浪潮。其治理理念及对政府的诉求对于协调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关系,重塑政府形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基层服务是否能落实,关键又在于服务平台的搭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则是顺应当前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深化“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一种基层服务模式,改进了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路径,为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国家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目的,是运用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以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质量。它作为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集合社会上的各种力量。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公众逐渐成为公共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对网络公众的参与过程及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治理在转型期是否实有成效,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发展.当下,在中国大学治理模式中存在很多挑战与困境,为此,应采取多元的、融合的治理理念,积极回应挑战,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以期实现大学的卓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是建立现代政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基础配置之一,但面对这一个政治理念,我国当前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又或是公民自身政治素养都很不成熟。本文在探讨这一问题时,选取的角度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有哪些需要的基本要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不是用统计学的方法将所有期待要件全部罗列出来,而是选择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要件进行分析。同时,以为什么选取这三个要件作为分析的视角,首先用心理趋向这个要件激发公民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其次用参与模式为公民提供一个能够实现参与的路径;然后用公民的有效权利的实现促进公民与国家的互相调适,最终实现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7.
杨钧 《人才瞭望》2016,(9):27-28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将呈加速趋势,其对流动性异地养老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分析了河南省流动性异地养老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要科学设计宏观政策、创新多元融资模式、整合社会养老资源、转变社会养老观念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国网络媒体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影响力更加广泛,网上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威胁着网络运行和信息流动,各类网上欺诈、盗窃等网络犯罪侵害着公众财产安全。鉴于此,本文对网络媒体发展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民间组织蓬勃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因其特有的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公益性四个基本属性.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支持与服务领域的缺失。其活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扶贫开发、慈善救济等各个方面.以其独有的力量活跃在公众视野之中。  相似文献   

20.
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审计形式。新农村的建设使得大量的资金涌入农村建设,构建适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村级经济责任审计的模式,能够有效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更好的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从机制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