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农民工就业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以城乡分割体制下的青年特性及失业理论研究为基础,以青年农民工兼具青年和农民工的双重身份为切入点,剖析了青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现状,识别出青年农民工相对于城市青年的就业共性和特性,深入探求其产生的理论成因,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布迪厄场域理论来考察不同社会形态下青年与社会的信息互动实践,发现青年与社会的信息互动在具有“位置-权力”关系的场域中展开,“位置-权力”关系通过信息资本的占有而建构。社会形态随技术变革更迭,青年与社会信息互动的场域逻辑与运行机制发生相应转变。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青年与社会的互动场域变得多样,并且发生着从家庭向学校再向网络空间的偏向性转换,场域运行的推动力量也从时间权威向结构权威再向认同权威转换。可以说,青年与社会信息互动场域的转换,正是人类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对“用时间消灭空间”的信息传播时空观的生产实践与社会表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一个创业青年农民工家庭在成家、立业的家庭策略中,探究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突出婆媳关系的分析及形成原因,认为婆媳不和的原因有父权的影响、儿媳的“现代性”“传统性”因素以及家庭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4.
青年农民工的婚外恋行为,容易导致离婚、婚外性行为、家庭暴力以及更低的婚姻满意度评价.子女数、婚前恋爱次数、夫妻家庭角色和婚前性行为是导致青年农民工群体婚外恋行为的主要因素.青年农民工群体中的这一非主流现象和城市工业化的大背景有关,也与其特殊的社会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城市青年农民工群体特征的描述,以社会整合与发展为分析框架,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在对青年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群体关系及社会互动状况加以比较的基础上,对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问题化"倾向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进而探索了我国城市农民工群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引入家庭社会学视角,有利于分析家庭结构变迁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影响及其机制。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普遍形成以家庭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新生代农民工是其有机构成部分。代际分工结构具有社会性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市民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代际支持功能,表现在进城购房、隔代抚养和自主养老三个层面。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农民家庭的代际分工塑造了"接力式进城"城镇化模式,扭转了长期失衡的城乡关系,为"人的城镇化"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田野调查,考察了D村青年农民工春节返乡“闪婚”现象,通过对该婚恋模式程序性仪式的展示,力图全面透视当地青年农民工“闪婚”这一婚恋模式的实践背景和行为逻辑,以及在这种行为逻辑背后所彰显的子辈权利意识兴起与父权衰落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  相似文献   

8.
基于田野调查,考察了D村青年农民工春节返乡“闪婚”现象,通过对该婚恋模式程序性仪式的展示,力图全面透视当地青年农民工“闪婚”这一婚恋模式的实践背景和行为逻辑,以及在这种行为逻辑背后所彰显的子辈权利意识兴起与父权衰落的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变迁。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与家庭关系变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过程中家庭关系的两个方面———情感关系与权力关系———各自的变化状况以及相互影响的变迁过程,认为劳动力外出就业对传统的家庭关系有较大影响,建立在感情与权威基础之上的现代型农村家庭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社会中,青年马克思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产生了"苦恼的疑问",青年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初步确立了不同于黑格尔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本文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基础,思考青年马克思继承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和唯物主义方法论后如何实现对黑格尔进行批判的,同时试图厘清青年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以探讨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思想继承及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流行文化对青年农民工城市化历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某高校从事服务业的农民工群体的经验研究,探讨流行文化对青年农民工城市化历程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近年来中国农村流行文化新的发展特点以及青年农民工务工性质的变化,城市流行文化对青年农民工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流行文化作为城市生活的表征,可以部分地弥合和消解城乡间生活方式及文化的巨大落差,而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时间、经济收入的限制,流行文化又在相当程度上阻碍着青年农民工的城市化历程.而就本文的经验研究而言,目前以城市人口为主要受众的高速发展的流行文化使得后者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分析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社会的关系,发现农民工子女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方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家庭通过经济支持、环境支持以及教育支持等多个方面,对子女人际交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支持能力对子女人际交往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反之亦然。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支持能力促进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的发展,包括促进农民工家庭城市融入、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文化层次、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人际交往的指导等。  相似文献   

13.
利用CiteSpace.5.5.R2对中国青年研究领域三本权威期刊《中国青年研究》《青年研究》《当代青年研究》的发文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发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研究的热点内容集中在青少年、大学生、共青团和新生代农民工四类议题上,具有问题导向和本土特征愈加显著、群体研究和组织研究齐头并进的发展趋势。新时代中国青年研究的范式变革则具体表现为关注视域的拓宽、体系建构的深化、技术方法的革新。在剖析现实境遇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的研究进路,需要处理好国际视野与本土话语、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大数据"与"小数据"之间的若干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逯改 《当代青年》2021,(4):84-89
"空巢青年"的兴起与城市化息息相关."空巢青年",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家庭核心化后家庭资源聚集的可行性产物,是青年个性发展和主体选择的结果.在城市化进程中助推"空巢青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需要我们打破标签,树立对"空巢青年"的理性认知和正确态度,正视"空巢青年"面临的困难及潜在的风险,构建城市共同体,推动"空巢青年"向"筑巢青年"转变.  相似文献   

15.
政策输入、代际整合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民工"返乡潮"背景下,农村青年返乡妇女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发挥重要作用。对农村青年返乡妇女的研究发现,农村青年返乡妇女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输入到农村的实践,她们在教育、就业及个体权利等方面得到了全面保障;另一方面通过代际资源整合使农村青年返乡妇女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这一现象并不是乡村振兴进程中某一特定影响因素推动的结果,而是在国家政策输入、代际资源整合中农村家庭从传统向现代化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张连德 《城市观察》2012,(1):182-187
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缺少各种社会支持网络,导致其陷入经济贫困、政治贫困、能力贫困和心理贫困状态,从根本上限制了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必须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人际和谐关系三个方面,构建农民工社会支持网,进而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广东发达地区外来女工婚恋观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发达地区的经济吸引并容纳了数百万外来女工.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文化水平、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家庭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外来女工正常的情感、婚姻与性需求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自公安部门的一份权威报告表明,由外来女工情感纠纷而牵涉的案件已渐入高发期,成为威胁社会安全的潜在因素之一.因此,帮助外来女工处理好婚恋问题,给她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精神家园,不仅有利于社会转型期流动青年的教育,更有益于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青年发展基金合办的“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社会融入问题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来自我国内地、香港与台湾地区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工作实务者等齐聚北京,研讨和交流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的社会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背景下,返乡青年创业成为新的热潮。调研发现,与“80后”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实践不同,以“90后”为主的新一代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以县城为创业空间、以成家期为创业时间、以小微创业为偏好、失败率高的特征,表明其非市场理性的创业行为背后,隐伏着县域返乡青年创业的生活逻辑。实际上,被父代托举进入县城的农村青年,实现家庭生活的完整亲密和追求阶层生活的跃升构成其返乡创业的内在逻辑,这种生活取向的创业以父代资源的持续输入和家庭发展的合法性作为实践基础。然而,这种创业的盲目性和非理性会引发父代被迫卷入、子代婚姻不稳定等家庭危机。这启示:政府在创业政策设计上既要积极与返乡青年的需求相结合,又要引导他们理性创业、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打工妹身份的人大代表刘丽直言,因为长时间分居,城市农民工中已大量出现"临时夫妻"的情况。她建议解决农民工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农民工"临时夫妻"问题,有其复杂性和现实性。在外务工的农村男女青年,夫妻长时间分居,因为生理、情感的需要,各自暂时抛弃伦理道德的束缚,和朝夕相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